“加仓”不断,外资车企、供应商共迎新变局
2024-12-28马琨
尽管市场挑战加剧,但多数外资企业依旧看好在华投资前景,外资整车企业、Tier1不间断“加仓”中国汽车市场——全新汽车产业生态链正在中国汽车市场萌芽。
据商务部网站9月14日消息,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1—8月全国吸收外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近3.7万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超5800亿元人民币。对此,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还是与近十年来引资规模纵向比较,上述这些都处于高位水平。
由此可见,尽管市场挑战加剧,外资企业依旧看好在华投资前景——这不仅体现在去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不断增多,更体现在“老牌”外资企业的持续加码上,如身处中国汽车市场的整车企业,如仍在不间断“加仓”中国汽车市场的外资Tier1。
整车企业有进有退
据最新消息,梅赛德斯-奔驰近日已决定进一步追加在华投资。根据集团业务规划,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4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已经四次访华,充分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无独有偶,今年四月,大众中国也表示将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同时提速集团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型的生产。据外界报道,截至目前,相关投资数额已接近200亿元(约25亿欧元)。
同样是在今年4月,宝马集团亦宣布将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沈阳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按照规划,宝马集团“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沈阳率先实现本土化生产。
特斯拉则是持续在中国“加码”充电业务,推进充电桩布局。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8月,特斯拉已在国内建成超过11500根超级充电桩,其充电网络布局已100%覆盖中国大陆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目前,上汽通用、极星汽车等车企均加入了特斯拉中国充电网络。
《汽车纵横》记者了解到,除特斯拉以外,今年以来,外资整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目前已有多个外资品牌下调了今年的业绩预期。同时,本田、日产等品牌也纷纷削减了燃油车产能规划,并开启了全面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其中,本田将在中国市场减少三成燃油车的产能。为此,本田两家在华的燃油车工厂将在分别在今年10月(广州广汽本田合资工厂)和11月(武汉东风本田合资工厂)停产。与此同时,本田专为新能源汽车开辟了一条全新生产线,该生产线位于湖北武汉,已于今年10月11日投产,设计产能约12万台,初期将生产灵悉L、烨S7等多款电动车型。按照规划,到2035年,本田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东风日产则在今年6月发布了“新奋斗100”行动计划。计划在未来三年斥资超10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型研发,并且研发人员也将从计划发布前的1600人进一步扩充至4000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6月中旬,日产关停了一家在华的燃油车工厂。对此,东风本田表示,公司将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加大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研发,更好满足用户需求。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
相较于日产和本田,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显得更为广泛。其不仅通过与比亚迪、广汽等企业的合作,强化了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而且还与腾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利用腾讯在AI大模型、云计算以及数字生态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并创造移动出行的新价值。
另有消息爆料,目前丰田汽车正在与上海有关部门商谈在当地建立一家全资工厂的可能性,并希望能获得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类似的优惠政策。针对上述消息,截至发稿前,丰田汽车尚未做出任何回应。
外资Tier1持续“加仓”
对于中国市场,外资Tier1们同样持续看好,接连落地的新项目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十月,国内已有十余家外资Tier1企业投建新项目,包括舍弗勒、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并且其中多个已公布了新项目进展。
其中,采埃孚亚太区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项目已于今年4月在湖北武汉落地,武汉研发中心同步启动。今年9月,其被动安全系统(ZF LIFETEC)亚太区新总部大楼也在上海嘉定正式启用。
同样是在今年4月,丰田纺织(中国)宣布与滴滴自动驾驶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协作打造新一代的智能座舱。而就在官宣的十余天后,双方合作的成果——“面向Robotax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便出现在北京车展丰田纺织(中国)的展台上。据了解,该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在滴滴自动驾驶L4项目上,并在上海和广州自动驾驶示范区内展开实测验证。
此外,丰田纺织(Toyota Boshoku)位于广州的樱泰小虎岛工厂也在今年9月正式竣工。据悉,该工厂总投资金额约为85亿日元,占地面积约8.2万平方米,建设该工厂旨在扩充生产能力以及优化广州地区的物流效率,提高竞争力。竣工后,该工厂将主要生产汽车座椅、门板等汽车内饰件,同时推进工厂物流自动化。
大陆集团则是在今年6月开启了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四期扩建项目。该工厂是大陆集团在中国的首家也是唯一的轮胎生产基地。自2009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快速稳步地向前发展,并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完成了二期与三期工厂扩建。此次扩建被认为是其将强化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市场的业务,并助力大陆集团进一步提升其超高性能(UHP)轮胎的整体生产能力。
而之所以外资Tier1们持续投入,无非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
本土化布局方面,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庄志强在接受《汽车纵横》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土化丰田纺织一直在做,从过程来讲,我们最开始做的是生产本土化,其次是采购的本土化,再次是开发、研发的本土化,最终是实现人才的本土化。扎根中国,丰田纺织将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赋能人才成长、助力伙伴发展、贡献社区公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致力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
不久前,采埃孚集团董事会成员彼得·莱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采埃孚在中国市场看到更多业务拓展机会。“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既包括研发领域,也涵盖新技术的本地化生产。”
在中国,为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研发投入及创新力度的强化,外资Tier1们在中国开发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技术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用于中国市场,也正在走向全球。
以安波福为例,加大中国投资,深耕本地市场,计划到2028年,中国本土业务占其整体业务的70%。目前,公司通过在中国建立扩展研发中心、构建国内汽车生态圈深化与中国本地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寻求在智能驾驶技术创新、中国市场渗透、智驾产品本土化的三重突破。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安波福首次展示了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的第七代4D毫米波角雷达,该雷达搭载了国内首颗一体式集成雷达芯片。这不仅标志着安波福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辐射全球市场的决心。
今年6月,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创新基地,在新兴技术领域发展很领先。出于市场的需求,我们在中国建立了软件开发能力。现在,我们在中国开发创新,可以分享到全球其他市场,这是变革。”
法雷奥集团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 Périllat此前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集训中心。今天,中国是我们开发、测试和引进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地方,这里的环境激励我们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我们和运动员一样,在这里训练,变得更快、更高、更强。”据透露,今年上半年,法雷奥中国的业务订单中三成来自国际主机厂,其中,采购决策与产品开发等核心流程均主要在中国完成。
在外资Tier1们眼中,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只要能够在中国打赢市场,全球市场都将受益于此。这实ER0/KqiMKfJqOFihEErDWw==际上是许多外资Tier1的共识。不同于此前反复强调的“在中国为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更多外资Tier 1已逐渐转变方向,正致力成为“在中国为全球”。
而对于外资整车企业而言,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以特斯拉为例,今年10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达成了累计300万辆新车下线的里程碑。在这当中,有三分之一的车型远销欧洲、亚太等海外市场,并获得了海外市场高度认可。该工厂也成为了特斯拉全球重要出口中心和生产基地。
综上所述,中国已成为外资车企及供应链企业无法忽视的关键市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布局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测试平台,此举不仅极大促进了中国本土零部件技术的革新与飞跃,也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合作关系日益深化。中国市场不仅为这些国际零部件巨头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实验场,同时,它们也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及中国汽车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贡献力量,共同开创双赢局面。一个崭新的全球汽车产业生态链,正在中国萌芽并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