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力军”

2024-12-28汤思琦

经济 2024年12期

合肥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依托市属国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力量,通过搭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开放协作平台,持续巩固发展优势,“科创之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实践探索“合肥方案”

为发挥市属国企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科创资源机会释放,给予新科技产品应用空间,赋能全市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近日,合肥市印发《开展国有企业场景应用创新试点的工作办法(试行)》。《办法》明确,合肥市轨道集团、百大集团、热电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国风新材、建投集团等8家国有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企业在业务开发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技术场景和综合性的技术需求,进行精准的应用场景对接和匹配,驱动科创企业联合开发,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试点企业将结合自身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需求,释放项目合作机会,并与具备技术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匹配,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为鼓励市属国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办法》从工作体系、政策支持、考评机制等维度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工作体系方面,合肥市发改委、市国资委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场景公司等,统筹落实试点工作,将试点国企重大应用创新项目列入全市重点创新项目清单。政策支持方面,合肥将探索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及示范场景建设。考评机制方面,在遵循合理性与激励性并重的前提下,试点国企工作完成情况将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中,加快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将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企业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肥市属国企已经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合作,本次试点探索,将进一步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应用创新经验。

明确开放创新导向

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产业焕新,是开放创新的重要目标。开放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机会,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个性化。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生力军,面临着将高新技术转化为市场所需产品的挑战。为了跨越这一鸿沟,企业必须依托应用场景的开放创新,实现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有效链接。截至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共挖掘项目开放合作需求超800条,累计发布6批次市级场景清单共计451项,形成各类落地合作项目共555个,落地合作金额5.66亿元。开放创新是推动跨省跨界新技术共创的重要机制,产业链合作和供应链协同是开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科创企业通过参与产业链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上下游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供应链协同则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开放创新促进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国企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通过开放创新,市属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民企则具有灵活的市场反应和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互补优势,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例如,合肥合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联合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量子加密技术,在物联网燃气表数据安全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成功实现国内首个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NB-IoT物联网燃气表的示范应用。此外,扩大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是形成供需对接良好业态的积极举措,通过开放共享,企业可以减少研发的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一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市场环境优化等手段,共同推动开放创新深入实施。

深化跨界技术合作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战略要求。合肥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促成、深化跨界技术合作,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兴技术产品应用,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近年来,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接近六成,2023年,合肥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市场主体17.6万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万户,实现新突破。为解决科技成果落地应用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合肥围绕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力、应用场景需求供给牵线搭桥、试点先行与主体产业共建等,不断优化资源匹配,激发企业自身动力。一方面,市属国企作为合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聚焦主责主业,针对发展需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提炼关键科技问题,携手进行科研突破,合作培育科技人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解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另一方面,合肥市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测试验证环境,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生产线上,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生态。基于此,科技产品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而是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检验,不断提升产品的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化解“不敢用”“不愿用”问题。跨界技术合作与产业融合,不仅打破传统的产业界限,还能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高效流通与共享,催生出独特的价值链、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