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业文化 弘扬工业精神探索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路径
2024-12-27李静李慧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和里程碑,承载着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以及不同批次《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相继公布,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逐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全国各级档案馆也在不断探索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模式。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在调研全国各地开发工业遗产档案的经验基础上,立足全省工业遗产资源,通过举办河北省工业遗产档案展,为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作出路径探索。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落实国家对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相关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工业文化不仅凝结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是体现了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做好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传承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二)发挥工业遗产档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而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选择。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大背景下,积极围绕中心工作谋划选题,选取了从工业遗产的角度举办专题档案展览,用工业遗产档案见证和留存河北建设工业文明的创业、创新的历史进程,展示国家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挖掘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总结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实现新型工业化,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三)以河北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基础,构建完整规范的工业遗产档案特色记忆库
河北省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河北省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第一座机械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均诞生于河北。悠久的工业发展史为河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这些工业遗产涵盖多个行业门类,跨越洋务运动、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等不同历史时期,是见证河北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物质记忆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曾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崛起的荣光,成为构筑中国力量、创造中国价值的精彩样本。今天,一些工业遗产项目通过转型发展和活化利用,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把这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完整地收集好、保护好,是深入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构建河北“特色记忆库”的重要举措。
二、展览大纲的思路形成
通过查阅工业遗产馆藏档案方志资料和相关出版物,了解全省工业遗产资源存续状况,并组织专人奔赴全省的几十家工业遗产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工业遗产历史脉络及活化利用等情况。经过对全省工业遗产资源的梳理,对全省现存工业遗产总量及列入国家级、省级工业遗产的数量、地域分布、保存保护、再开发等情况有了全面掌握。根据省内工业遗产数量大、历史延续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展陈大纲的思路,最终选取以时间线的方式将展览分为筚路蓝缕奠基业、栉风沐雨绘蓝图、扬帆启航新征程三部分,分别展示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工业遗产的发展脉络,同时,选取有特色的城市工业群展示区域性的工业发展情况,再以省会石家庄为样本,展现一个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和在工业化影响下的城市变迁,呈现河北省工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整体风貌。
三、展览素材的选择和整理
一是编制《河北工业遗产馆藏档案搜材目录》,对本馆的档案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并查阅馆藏100多卷(册)档案方志资料,翻阅大量专业出版物,厘清历史脉络,确保大纲编制合理,选材准确。
二是动员省内各市县档案方志部门帮助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并实地查看了唐山市、保定市等13家市县(区)档案方志部门的馆藏资源,了解当地工业遗产单位发展历史,调研工业遗存及活化利用等情况,深度挖掘工业遗产故事。
三是借助专业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力量,与省工信厅、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工业文化协会等多部门进行多轮研讨,得到专家的精心指导,力求选材全面、典型、有代表性。
四是对重点工业遗产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得到工业遗产单位的大力支持,共调研保定、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井陉矿区等地52家单位,对20家工业企业老厂房、老设备等进行了影像采集,拍摄航拍视频400余个、照片5200余张,整理厂志相关文字资源3万余字。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398件档案入选展览展品,时间跨度从1881年到2023年,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河北的9家国家级工业遗产和首批18家河北省级工业遗产项目内容,力图以丰富的档案、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景展现河北工业历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四、展览布展
(一)研究确定大纲
在展陈大纲、内容撰写上,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反复推敲审核,并召开馆务会对意识形态等内容进行研判,力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语言精练、研判科学,避免出现疏漏或不妥,确保展览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经过多轮修改,最终形成3万余字大纲文稿。第一部分“筚路蓝缕奠基业”重点介绍了河北省近代工业崛起和战时工业停滞阶段的情况,时间跨度大致从1881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第二部分“栉风沐雨绘蓝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河北省内的“156项工程”以及后续各地的城市工业布局和特色工业发展;第三部分“扬帆启航新征程”主要反映了新时代工业遗产单位的转型发展和活化利用焕发新生的情况,整体呈现了河北省工业从依托煤炭资源起步到新征程上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河北人民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孜孜奋斗生动画卷。
(二)深化展陈设计
为更加生动地向公众展示河北省丰富的工业遗产,在展品选择上,除了依托工业遗产档案外,展出了大量图片、实物、视频,如开平矿务局于1881年发行的迄今存世最早的中国股票、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的“边区创举”铜匾、华北油田油井使用的钻头以及山海关桥梁厂于1898年制作的京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上的桥牌等珍贵实物展品,极大丰富了展品内容。在艺术设计上,突出档案元素和河北特色,序厅采用河北地图的方式及色彩明暗变化呈现,前言结尾部分采用档案盒样式的设计元素;整体色彩注重与各部分展陈内容相结合,如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近代工业的崛起和战时工业的停滞,在版式设计上选择以褐色调为主,使用工业厂房、老设备等元素,突出工业遗产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老工业遗产单位步入新时代后展现的新活力,在版式设计上选择以明快色调为主,使用大量现代工业科技元素,突出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在展区设计上,除基础展线外,开辟了“酿造燕赵印记”和“石家庄记忆”两个中岛展区,展示了燕赵大地的酒类工业遗产,并以大量石家庄老照片、老物件等展品,从工业发展角度真实还原城市变迁,唤起人们的情感记忆。
五、展览成果
(一)线下、线上专题展览同步推出,反响热烈
“河北省工业遗产档案展”于2023年9月28日在河北博物院开展,一经推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开展仅45天,参观量就达到32万人次,现场观众留言达40万字。为了方便更多观众走近工业遗产、品读工业遗产档案,了解河北工业的发展历程,在线下实体展览推出同时,制作了网上全景展厅,集合图文展示、视频及热点内容的详细讲解和展品展示等功能,全要素呈现展览内容,全景式还原现场体验,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云观展”,享受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网上全景展厅观看量达到3.5万人次,相关新闻报道总浏览量达到300多万人次,有效发挥了档案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的作用。
(二)拓展河北工业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将工业遗产档案转化为“大思政课”育人的鲜活教材,将展览办进了校园。今年6月,工业遗产档案展在河北工业大学落地展出,并举行签约仪式,将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确立为河北工业大学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河北工业大学与河北的诸多工业遗产有着很深的渊源,学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周学熙先生,也曾创办了滦州煤矿公司、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等众多工业企业,为河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工业遗产档案资源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业文化铸魂育人功能,活用了“大思政课”资源,提高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这也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必将推动工业文化遗产更好服务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使之成为广大学子强化政治教育和塑造价值观的社会课堂,成为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的思想文化阵地。
(三)构建河北省工业遗产地理信息分布数据库和工业遗产专题档案数据库
近年来,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举办专题展览秉承“以展览带动资源建设”的思路,通过举办一个专题展览,整合一个专题的档案资源,带动一个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在筹办工业遗产档案展过程中,也同步对全省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并尝试构建河北省工业遗产地理信息分布数据库和工业遗产专题档案数据库,实现地理信息与档案资源有效结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全省每一个工业遗产建立了真实的地理坐标,打开坐标可以获取该工业遗产的详细信息。建立了立体化的工业遗产数据库,将工业遗产档案和工业遗产分布地理经纬坐标存入数据库中,通过HTML5技术将工业遗产分布地图呈现在网页上,用户可直观通过地图点击浏览工业遗产档案,可实现省内工业遗产分布图展示和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分地域、分行业及归属权限的全方位、多角度检索。我们将适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应用,为丰富全国和河北省工业遗产档案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相关资料和研究依据,促进全国和地方工业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增强工业遗产单位和工业企业的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帮助各企业做好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和规范工作,唤起了全省工业企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工业遗产档案的保护开发意识。我们深信,工业遗产档案展的举办,将促进全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进行更多实践探索,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建筑价值、社会价值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展示,河北的工业精神、工业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