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如何应对心梗的挑战
2024-12-25简海云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其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过去,我国心梗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但近几年来,45岁以下中青年群体的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心梗“年轻化”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着直接的关联。长期的夜间过度娱乐、过量饮酒、烟草依赖、运动量不足、过度饱餐或高脂饮食以及压力大,都是造成心梗的高危因素。同时,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又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超重的“元凶”之一。对于已被诊断患有这些慢性病的人群来说,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控制的措施,心梗的发病风险无疑会大大增加。
中青年发生心梗时,只有少部分有前期表现,如在活动时出现心绞痛;或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气短,一般几分钟就能缓解,因此而被忽略。大部分则发病急骤,需要第一时间拨打120,到院后迅速通过插入导管和支架来疏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以挽救心肌细胞。
治疗后,患者不能“躺平”,要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避免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制订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康复、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康复的初始阶段必须遵循医嘱,定时定量地服用各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涵盖抗凝剂、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降血脂药物等,它们有助于预防血栓、控制血压,防止再次发生心梗。
饮食调整:患者应当减少摄入富含脂肪、盐分和糖分的食品,增加新鲜蔬果、全麦食品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均衡的饮食不仅有助于体重管理,还能有效调节血脂和血糖,对心脏的恢复大有裨益。
运动恢复:运动是康复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应逐步增加运动量。患者在恢复期间应先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例如漫步、缓跑或骑单车等。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可以逐步提升运动强度,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注意,科学合理的运动强度非常重要,因为过高的强度不利于坏死的心肌修复,过低的强度则达不到运动康复的目的。因此,最好听从康复治疗师的建议,根据相关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阶段化的运动方案。
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确保有质量的睡眠,抵制夜生活的诱惑;摒弃吸烟和过量饮酒的习惯;适时放松,防止压力过大。
监测身体状况:在恢复期间,按时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波动来及时捕捉健康隐患,并遵循医嘱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按时回医院复查,进行心脏功能的相关检查,有助于医师评估恢复状况,确保康复方案的适宜性。
总之,中青年应对心梗的挑战,关键在于提前预防、及时发现、科学治疗及持续康复。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即使不幸遭遇心梗,也能通过正确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健康,重获活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