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手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
2024-12-25李莉萍柳海波
泌尿外科手术后,护理人员及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伤口的消毒 术后伤口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步骤。医护人员需依据手术部位及伤口特性,运用无菌技术定期对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消毒液轻柔清洗伤口,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分泌物或血渍,确保伤口保持干燥状态。完成消毒后,应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防止外部细菌侵入。患者及其家属应避免直接接触伤口,以防污染。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感染恶化。在家中护理时,要注意维持环境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为常见生理现象,有效的疼痛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体验,并加速康复进程。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开具相应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更强的阿片类药物。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定时服药,不得自行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问题。术后应逐步增加轻度活动量,如下床走动,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术后疼痛,同时预防因长期卧床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除了药物治疗,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也对缓解患者不适感有重要作用。
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安置导尿管的目的在于辅助排尿,其正确的护理至关重要。首要任务是定期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清洁,确保导尿管的卫生,从而预防尿液逆流和感染的发生。同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并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因活动过度导致导尿管移动或脱落。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以促进尿量的增加,这有助于自然冲洗尿道,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还需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排尿功能的训练 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局部滞留,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同时,活动还能刺激肠道运动,恢复正常的蠕动节奏,有效缓解腹胀感,预防便秘的发生,并促进肠道内食物残渣及气体的排出,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到术前状态。另外,适当的活动还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膀胱收缩能力,进一步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在导尿管拔除后,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问题,这时需要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患者可以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的方法来锻炼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对于尿失禁问题,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凯格尔运动,这种运动可以有效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从而改善排尿控制。
定期体检 部分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应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进行灌注。灌注前 2~3 小时应尽量减少饮水,减少尿液生成,以保证灌注药物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灌注前排空尿液。灌注后,需变换体位,如分别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每个体位保持15~20 分钟,以使药物充分接触膀胱壁的各个部位;同时要注意观察灌注后的反应,出现轻微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时,可通过多饮水来缓解,若症状严重要及时告知医生。此外,要根据医嘱按时到医院复查,如尿常规、B超、膀胱镜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