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2024-12-23张丛如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体系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面向未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传统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导致评价体系与教育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语文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些核心素养的培育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欣赏并创造美,具备审美品格,同时深刻理解、传承并融合多元文化。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通过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尊重并融合多元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国际视野;学生通过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积累、整合并运用语言知识,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效果;学生借助语文学习推动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参与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感受美的魅力,展现个人的审美情趣与品位。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塑造、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追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指标设置与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不够契合

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设置的评价指标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不够契合,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具体而言,评价指标侧重学生的字词掌握量、语法准确性等单一维度,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则相对欠缺。

(二)评价体系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匹配

近年来,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实际评价中,众多评价指标的设置过于僵化与宽泛,未能充分顾及每名学生的独特需求。部分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能力,但在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可能在文化自信方面表现卓越,但在审美能力方面有所不足。而评价体系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标准,难以有效反映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三)评价内容缺乏综合性

当前,部分教师设定的评价内容较为局限,侧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但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除语言运用外,还包括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维度。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层次,无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同时,打分方式的单一化与固定化,使得评价内容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表现,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颇性的问题。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构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目标体系与指标体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目标体系应涵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维度,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例如,语言运用目标可以包括语料积累、语感形成等,思维能力目标可以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等。

在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教师应全面考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确保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例如,在学习成绩层面,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与写作成绩;在语言能力层面,教师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思维品质层面,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

1.定性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法,对学生开展定性评价。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态度,教师可以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自评与互评,学生能对自身的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

2.定量评价。学校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随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定量评价。例如,学校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试和写作测试,评价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准确性等语言能力。学校还可以采用笔试、创作类作业、思维导图等方式,设计涵盖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试题,借此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情况。

3.多元化评价。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工具,针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评价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维度上的表现,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情况。

(三)调整评价指标,提高其与核心素养的衔接度

教师可以在保留对传统语文知识和技能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如思辨能力、创造力、文化自信等考量维度,更全面、综合地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考虑评价的多维性,明确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

(四)建立个性化的评价机制,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学习需求,并通过与学生、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的深入沟通和协商,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同时建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传统的考试与作业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口头表达、项目成果展示、实践活动评价等方式,以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此外,教师可以使用记录学生学习进程的可视化工具,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轨迹与发展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路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设计综合性评价内容,确保全面涵盖核心素养要素

在文化自信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文学作品阅读报告、文学赏析等项目,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积累情况及文化自信的培养情况。在语言运用方面,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词汇量、语法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维度,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选词填空、组词造句等形式,进一步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与语言运用能力。在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等活动,以检验学生的分析、评价及问题解决能力,并据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审美创造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作品创作、任务设计、项目研究等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能力。

(六)建立反思机制,促进评价体系的改进和优化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对评价体系的评价工作,收集学生、教师及家长对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反馈意见,并从中提炼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优化评价体系的参考依据。为此,学校可以专门成立评价改进小组,该小组可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及教研组成员构成,负责定期探讨和研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小组成员可以通过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改进评价内容与方式的有效路径,以不断推动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负责统计与分析评价数据,对比不同学生群体、年级及学科的评价结果,揭示其中的规律与趋势,及时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针对评价体系中的新内容与新方式开展试点项目,密切跟踪并记录试点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推动评价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结语

文章阐述了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通过评价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维度的表现,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框架内,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综合任务评价等,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更加科学严谨、客观公正且富有成效,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汉南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核心体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培养思维能力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