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项目式教学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应用策略

2024-12-23叶雨晴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幼小教师应深度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和项目式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正处于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不仅关乎其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关乎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培养。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的视域,探讨了项目式教学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应用策略,以期实现幼儿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一、项目式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契合性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高阶的认知过程,要求学习者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核心,强调引导学习者围绕具有实际意义的真实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的教育阶段,项目式教学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体现出显著的契合性与优势。

(一)激活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尤为强烈。项目式教学强调创设真实且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真实性与复杂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还能让幼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知识,为进行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促进跨学科整合与深度加工

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项目式教学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综合运用数学、语言、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能使他们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与迁移。

(三)加强合作交流与培养批判性思维

合作与交流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这种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能让幼儿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为幼儿提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项目式教学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项目主题

在幼小衔接阶段,选择项目主题是实施项目式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深度学习的效果。在选择项目主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生活实际,同时融入深度学习的理念,以确保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需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其思维开始具备逻辑性,但仍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项目主题应设计得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城市小小规划师”作为项目主题,引导幼儿开展规划城市布局和设计交通网络的活动,这既能让幼儿运用现有的具体形象思维,又能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2.符合生活实际。项目主题应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以“小小建筑师”项目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各种精美小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屋的结构、形状、颜色等,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现实问题,以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3.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项目主题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趣味性的主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活动;挑战性的主题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创造力,促进其深度学习。因此,项目主题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允许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除了引导幼儿设计并搭建小屋模型,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

(二)设计合理的项目流程

在幼小衔接阶段开展项目式教学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项目流程,以确保教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项目流程通常包括项目导入、问题探究、方案设计、实践操作、成果展示与反思评价等环节。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定需求适当调整这些环节。

1.项目导入:激发兴趣与好奇心。项目导入是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在此阶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导入策略,如讲述与项目主题相关的故事、组织互动性强的游戏或播放丰富的视频资料。导入活动不仅应具有趣味性,还应与后续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为幼儿创设一个连贯的学习情境。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可以讲述著名建筑师的故事或展示世界各地特色建筑的图片,引导幼儿进入建筑的世界,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探索建筑工地,了解建筑师的日常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问题探究:培养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问题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多元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小屋的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功能设置等,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方式,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

3.方案设计: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幼儿设计方案,同时教会他们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引导他们考虑材料成本、技术难度、团队合作等因素,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逐步完善设计方案。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方式呈现,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4.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实践操作是项目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幼儿应通过制作、搭建、实验等,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强调安全操作规范,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可以提供积木、纸板、木板等搭建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搭建,并关注幼儿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适时给予指导,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5.成果展示与反思评价:分享经验与促进反思。成果展示与反思评价是项目式教学的收尾阶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获得的经验。教师还应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例如,在“小小建筑师”项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示自己搭建的小屋,并邀请家长、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评价。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项目式教学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深层次且符合实际需求的学习资源,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1.学习资源的多样化与整合。为满足幼儿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多元化需求,教师应提供图书、视频、音频、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应覆盖多个学科领域,且能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资源体系。例如,在探究自然现象的项目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科普图书、实验器材及实物样本,让幼儿能从多个角度了解所学内容。

2.学习素材的深度与适宜性考量。在追求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项目需求,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资源,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还应关注学习资源的适宜性,确保它们既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激活其学习动力。例如,在“小小发明家”项目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让幼儿在探索中理解杠杆、轮轴等基本概念,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些原理发明物品。

3.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幼儿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拓宽其学习视野和知识面。同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幼儿学会搜索、筛选和整合信息,确保他们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四)注重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

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项目式教学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在此阶段,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幼儿情感的支持者。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建立对话关系,鼓励幼儿勇于提问、自由表达,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指导策略。例如,在“小小科学家”项目中,当幼儿对某个科学现象产生好奇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他们观察、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幼儿会因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任务的增加而感到焦虑和不安。此时,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挑战。同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以客观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这一评价体系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既关注幼儿的学习成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写学习日志等方式进行。例如,在“小小作家”项目中,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写作过程中的构思、起草、修改、定稿等环节,评估他们的写作技能、思维能力和创作态度。结果性评价则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以评估幼儿的写作成果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在自我评价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同伴评价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彼此间的成长和进步。

在反馈方面,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为他们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例如,在“小小数学家”项目中,教师可以指出幼儿在思路、方法、逻辑推理等方面的不足,并向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结语

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开展项目式教学,能丰富教育教学的模式,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为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常熟市大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教师应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深度观察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