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出海”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人才培养

2024-12-23陆广济

职业时空 2024年4期

摘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希望抓住机遇,获取经济增长新动力,而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布局。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开拓海外数字基建市场,积极承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基建项目,但同时也面临共建国家本土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职教出海”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数字工匠的重任。

关键词:职教出海;“一带一路”倡议;高职人才培养;数字基建人才

“职教出海”是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要领域,指的是国内职业教育机构在海外开展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为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2022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1]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也强调: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不断提升“一带一路”信息互联互通水平。[2]“职教出海”不仅能够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数字基建与技术人才培养

(一)数字基建的内涵

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涉及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3]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4]中国在数字基建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为数字技术欠发达地区的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的传播。数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具体而言,网络基础设施涉及宽带网络、5G网络等通信网络的建设,其作用是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和信息联通。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基建的核心,主要包括大型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机、云计算平台等算力资源主体以及这些主体所提供的服务,为数字基建提供必要的计算资源,支持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应用基础设施指的是支持数字化应用和服务运行的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平台、区块链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等,为数字化应用提供了运行和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持。数字基建是国家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已经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为产业格局、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5]因此,世界各国都将大力发展数字基建作为重要的战略布局。

(二)数字基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数据是数字基建的重要资源,数字基建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四大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需要大量的数字人才从事规划、设计、建设、应用和维护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数字基建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提升信息连接性,包括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管理人员、信息安全专家等。他们可以帮助建立和维护高效的网络系统,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安全;其次,数字基建涉及数字技术的应用。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人工智能专家借助AI技术,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软件开发工程师负责开发和维护数字基础设施所需的各类软件和应用系统;云计算专家负责构建和管理云计算基础设施,满足用户的云计算服务需求;再次,数字基建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例如大数据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信息安全专家负责网络和数据安全的保护,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数据中心工程师负责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维护,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稳定运行。

(三)职业教育培养数字技术人才

数字基建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数字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通过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相关课程,以及诸如云服务的部署、优化以及数据分析等实践操作机会,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字技能。此外,职业教育机构与数字基建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机制,为企业“点对点”培养数字基建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职教出海”,越来越多的国内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始关注海外市场,通过开设海外分校、合作办学、举办培训项目等形式,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培养国际化人才、传播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教出海”有助于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提升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在国际教育界赢得更多认可;其次,“职教出海”可以帮助中国职业教育机构拓展海外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次,“职教出海”可以推动中外职业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普及,传播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标准,培养更多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一带一路”数字基建的发展现状

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提出“数字丝绸之路”的倡议,并将提升共建国家的数字互联互通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走出去”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基建项目,但是也面临共建国家本土数字基建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窘境。

(一)数字基建是“数字丝绸之路”的基础

“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领域,旨在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相关国家经济增长和数字化转型创造新机遇。[6]数字基建作为“数字丝绸之路”的基础,不但可以提升国家数字联通的水平,推动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还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合作与交流,打通数字丝绸之路上的信息通道,刺激数字经济的跨境发展。此外,数字基建可以提高数字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推动数字技术在“数字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认识到数字基建带来的重大机遇和便利的同时,也注意到人才和技术在数字基建中的支撑作用,并希望通过国际教育合作的方式培养数字人才。中国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数字基建项目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培养当地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并通过中外职业教育合作输出中国相关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认证标准和教育标准等,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体系。[7]

(二)“一带一路”数字基建的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数字基建属于设施联通的范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就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信息丝绸之路和网上信息之路等主张。[8]2023年毕马威发布的《毕马威中国“一带一路”实践与观察》报告也提到:随着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基建投资方向也正逐步从传统型向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型基建转变。[9]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TIMG 2023)》指出: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中,与中国建立数字经济合作的国家大多发展比较滞后。这些国家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和数字治理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10]而中国在数字基建和数字经济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中国正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的合作,推动了其数字互联互通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11]在此鼓舞之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字基建合作项目。202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中国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数字交通走廊,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构建起130套跨境陆缆系统,广泛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等,对传统基础设施如港口、铁路、道路、能源、水利等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12]例如中国与巴基斯坦推进共建“数字丝绸之路”项目,包括基础通信设施建设、数字电视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合作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部分欧洲国家例如捷克、俄罗斯等也在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以推进当地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基建的发展。“一带一路”数字基建的进展促进数字技术的传播,提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化水平,为数字互联互通以及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人才缺乏

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缺乏具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I、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能力的工程师和技术专家。《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显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期,面临数字研发等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基本数字素养的初级数字人才的双重缺失。[13]“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数字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度普遍不足,缺乏能够对外畅通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瓶颈。[14]造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虽然一些国家有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学校开设的专业与数字基建实际需要往往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其次,部分国家从国外引进的人才或培养的本国优秀人才无法在国内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再次,由于数字技术更新速度超越了人才培养的节奏,因此无法及时培养出满足要求的人才。此外,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数字基建需要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比如物联网需要通信、计算机、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的知识,但这样的跨学科人才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相对缺乏。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料、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难以大规模培养出高质量的数字技能人才。

三、“一带一路”数字基建人才的供给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数字基建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中国借助“职教出海”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在产教协同、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中文+职业技能”的模式为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数字基建项目开发人力资源,同时输出中国的技术标准、融资和建设模式以及中国的文化,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一)数字基建人才的供给模式

“一带一路”数字基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共建国家正试图通过教育或培训的方式解决数字基建过程中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现有的数字基建人才供给模式主要包含三种:一是国民教育供给模式。该模式依托正规的教育机构,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由学校提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核心专业课程,传授学生数字基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的数字基建人才。二是企业内部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己的用工需求,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以便更好掌握数字技能,培养出符合自身特色和需求的数字基建人才。由于该模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只有华为、谷歌等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才具有相应的培训能力。三是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机制,共同制定数字基建人才培养方案,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该模式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因此备受各方推崇。

(二)职业教育具有的优势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与数字基建人才培养距离最近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类型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15]职业教育在数字基建人才培养中具有实用性强、实践性强、专业性强、适应性强、就业率高等优势。首先,职业教育注重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满足数字基建人才的需求。其次,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对于学生适应数字基建项目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再次,职业教育重视产教融合,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这对于培养数字基建人才具有极大的优势。此外,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能够直接满足企业对数字基建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职业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在数字基建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更容易找到符合自身专业背景的工作机会。

(三)“职教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职业教育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职教出海”扬帆远航,服务国际产能合作。通过打造一系列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项目,中国职教机构联合“走出去”企业,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中国职教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项目,搭建起人员往来与技术交流的桥梁。通过向当地提供职业教育资源和培训服务,帮助提升当地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职教机构还借助各类合作平台,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在国外推广中国的教育标准、认证体系和教学模式,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职教出海”正在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但有利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促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四、“职教出海”助力“一带一路”数字基建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加快“职教出海”的步伐,通过政策支持、合作交流、品牌建设、模式推广、本土化师资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数字基建技能人才培养作为“职教出海”的新兴领域,目前还存在缺少专项的数字基建职教品牌,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数字基建校企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数字基建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等短板,需要不断优化发展路径。

(一)“职教出海”取得的成就

“职教出海”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推动互换互访、共享教育资源、联合办学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优秀的教育产品。中国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海外进行教学和师资培训,赢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普遍赞誉,提升了中国对外交流的质量和文化软实力。中国还打造了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毕昇工坊等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组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亚欧院校职教联盟、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等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并通过“中文+职业技能”的模式输出专业标准、核心课程等中国优质职教资源,为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做出积极贡献。据统计,当前我国有400余所职业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其中在办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000多个。[16]《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在境外开办学校323所,开办专业452个,在校生31147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889个,在校生81563人;专任教师赴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共26.82万人次;接收境外留学生专业1043个,接收境外留学生人数13119人;开发后被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4148个,其中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开发并被境外采用的课程标准2467个,占比59.47%。[17]中国“职教出海”正在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光添彩。

(二)“一带一路”数字基建人才培育存在的短板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数字基建需求的增加,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数字基建人才培养方面显得滞后。第一,培养数字基建人才的重视不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相对集中于交通运输、能源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行业,而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基建领域人才培养不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也缺少针对数字基建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第二,师资力量欠缺。“一带一路”沿线语言文化各异,传统的中英文双语教学效果不佳。数字基建涉及高新科技的应用,既懂当地语言文化,又能精通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缺乏。第三,数字基建政校企协同机制不够健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政府层面缺少统筹协调机制,以至于数字基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呈现碎片化的态势。此外,国内职业院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的数字人才与中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对接,“走出去”企业难以招聘到适合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第四,数字基建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数字基建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标准制定、师资配备、联合培育模式、产学研协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三)“职教出海”的优化路径

首先,打造专项数字基建职教品牌。中国国内开设数字基建专业的职业院校可以成立诸如“伊尹学堂”“衣路工坊”之类的专项职教合作项目,或者在“鲁班工坊”“澜湄职教周”“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等平台增设数字基建模块,统筹优势资源助力数字基建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其次,定制数字基建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标准。中国教育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国家的数字基建需求,“一国一策”为他们量身定做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并提供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以填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职业教育的空白,提升当地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再次,加强数字基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中文+职业技能”的模式开展中文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派遣国内优秀教师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行教学和培训;引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优秀教师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学成回国充实当地师资队伍。同时探索利用网络技术,打造数字化职教平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建数字基建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智慧教室等数字教育基础设施,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此外,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还可以通过共建技术培训基地的方式,促进中国实训设备的出口,并通过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学生掌握数字基建的关键技术。中国“走出去”企业还需进一步密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关系,特别是行业企业要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增强投入产教融合的意愿和信心,努力畅通校企沟通渠道。[18]不断创新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方式,推广落实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行动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数字基建需要的实用人才。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职教出海”才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精准高效地为“一带一路”数字基建培养和储备更多的本土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结 语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基建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而本土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拥有高素质的数字人才队伍,“一带一路”数字互联互通才能够成功实现。因此,“职教出海”在“一带一路”数字基建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职教出海”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不仅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数字基建提供人才支撑,缩小共建国家的数字鸿沟,同时也向共建国家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未来,“职教出海”还需要与时俱进,在数字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教合作,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并提高培养质量,打造更多的数字基建职教品牌,补齐“一带一路”数字联通的人才短板,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为全球数字化的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N].人民政协报,2022-08-20(01).

[2] 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EB/OL].(2023-10-18)[2024-04-1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9882.htm.

[3] [5]王美莹,王禹欣.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未来坚实底座[N].光明日报,2022-11-11(8).

[4] 韦柳融.关于加快构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思考[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09):63-66.

[6] 林子涵.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创造新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0-10(10).

[7] 程涛,王正青.“一带一路”背景下“职教出海”的跨越式发展与未来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3(33):21.

[8] 郭朝先,徐枫.新基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2.

[9] 毕马威.毕马威中国“一带一路”实践与观察[EB/OL].(2023-10-18)

[2024-04-08].https://kpmg.com/cn/zh/home/insights/2023/10/kpmg-china-belt-and-road-practice-and-observation.html.

[10] 张明,王喆,等.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TIMG 2023)[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11] 新华社.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2017-05-14)

[2024-01-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

[12] 新华社.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EB/OL].(2023-10-10)

[2024-04-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310/content_6907994.htm.

[1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R].北京:中国信通院,2023.

[14] 张丽,谢松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数字基础设施成效、挑战及建议[J].通信企业管理,2023(11):12.

[15] 娄珊,苏鸣禹,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逻辑起点、现状分析及策略优化[J].教育与职业,2023(23):102.

[16] 晋浩天.助推“职教出海”行稳致远[N].光明日报,2023-12-05(14).

[17] 李丹.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EB/OL].(2024-01-12)

[2024-04-08].https://www.takungpao.com/edu/zhiyejiaoyu/2024/0112/932554.html.

[18] 郎吉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进路[J].河北职业教育, 2024(01):16.

收稿日期:2024-03-15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招标课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助推新基建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DMZJZB202203);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提升路径研究(贵大人基合字〔2021〕2号)

作者简介:陆广济(1986— ),男,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国际关系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教育合作、东南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