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素养提升
2024-12-2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租金、分红的所得属于财产性收入,A错误;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范围内,在民营农业公司务工,一年收入近3万元,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B错误;土地流转所得属于初次分配,C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2.A材料中的做法是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属于再分配调节机制,且该做法可以有效增加科技人才的技术要素收入而非财产性收入,②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是对国家分配制度的贯彻落实,而不是进一步改革,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3.D小张是外资企业员工,他的基本工资、奖金及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A错误;工资、奖金、津贴属于劳动性收入,不是财产性收入,且材料不涉及小张本月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B排除;社会保障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再分配调节机制,C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4.C图表中显示的是2023年全国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情况,未涉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多元和要素参与分配不断落实,A、B均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2023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但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D排除;C正确且符合题意。
5.D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属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①错误;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能增加地方财政部门的转移性收入,而非财产性收入,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C通过慈善捐赠获得的收入不属于财产性收入,且并不能起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作用,①错误;慈善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④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D“确保收入差距缩小”说法绝对,①排除;加强对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有利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A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流转的是农村土地经营权,③错误;“劳动者都享有股权激励”说法绝对,④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9."①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在初次分配方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③在再分配方面,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10.①第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慈善法鼓励发展社区慈善,培育社区慈善组织,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慈善信托,鼓励五社联动,有利于为加强和完善第三次分配提供制度保障。②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有利于营造全社会“人人慈善、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促使人们形成现代慈善观念,自觉加入慈善活动,推动第三次分配发展。③着力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提升慈善组织的专业水平,有利于为促进第三次分配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④依法加强对慈善的监管,规范慈善组织行为和慈善活动,提高慈善的公信力,有利于促进第三次分配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