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4-12-20莫光琪
【摘 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丰富优质资源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该平台有效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探索,旨在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有益参考。这些策略与案例展示了智慧教育平台在促进跨学科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潜力,同时也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具体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2-054-03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技术,不仅提升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水平,还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服务。特别是在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信息科技学科注入了丰富的跨学科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
1.精选合适资源,充实跨学科教学内容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按照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其重要程度进行优先排序,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
2.整合学科资源,搭建跨学科学习支架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资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来构建适合的跨学科学习支架。这些学习支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首先,教师应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精心筛选出与教学目标紧密契合、贴合学生特点的优质资源,如在线课程、数字教材、互动工具等,特别注重选取具备跨学科特性的素材,为构建全面而富有深度的跨学科学习支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学习支架。这些支架不仅跨越多个学科、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而且注重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同时,教师还要设置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与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和思考。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策略。如对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提供进阶学习资源和挑战性任务,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对学习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教师则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为细致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指导。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独特见解。通过定期组织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提升学习效果。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支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1]。如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当然,教师还要精准识别潜在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改进方案。如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将它们作为优化学习支架设计和实施过程的重要参考,确保教学策略能够持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助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支持下,搭建合适的跨学科学习支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项目学习,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习,学生有机会在动手实践中挖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显著提升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热情。团队合作是跨学科项目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必须携手合作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习如何有效沟通、协同工作,这些技能为他们日后的教育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项目设计与规划。在小学信息科技学习项目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编程、数据处理等技能,还能将数学、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从而拓宽学习视野,增加知识面的广度。教师应明确项目目标,设计具有情境真实、多学科融合、问题解决等特征的项目。二是资源整合与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各种版本的教材和课程视频。教师可根据项目需求,在平台上选择合适的资源作为教学材料,丰富项目内容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可利用平台上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资源。三是项目实施与指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2]。四是项目评价与反馈。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客观评价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作品和经验,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五是总结与反思。在项目完成后,师生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分析项目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教师根据反馈和反思结果,调整和优化项目设计与实施策略,积累经验,为下一次跨学科项目学习作好准备。
4.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不仅能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课堂评价功能即时捕捉并评价学生的表现,还能借助应用中心的评价功能,从语言、神态、情绪、行为、技能、作业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而细致的评价。此评价体系特别强调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予持续的关注和反馈。通过实时记录学生的评价数据,生成详尽的个人评价记录和全班的综合性报告,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成长轨迹和进步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一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是为了评估,更是为了激励。通过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并改进不足,从而在学习旅程中保持持续的动力和热情。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自信心、自我驱动力和全面素养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实践
现以小学信息科技融入平台资源和应用创新示范课“云游上海”教学实践为例。
1.教学目标
一是信息意识与责任方面。(1)通过观看宣传片,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现城市魅力的兴趣;(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分享信息的意识;(3)强化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社会责任感,确保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和伦理性。
二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1)掌握在“希沃白板5”等互动平台中进行知识竞答和技能操作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线上AR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工具,探索并体验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如虚拟游览科技馆;(3)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三是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方面。(1)在项目分析阶段,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优化迭代,提升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项目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基本操作和主要功能;(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知识获取、信息处理和作品创作的能力;(3)通过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是:(1)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线上AR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工具,实现虚拟游览科技馆等复杂任务;(2)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和分工,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使其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作品和表现,并不断优化迭代。
3.教学实施
(1)项目分析阶段:创设情境,选定项目。教师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丰富资源,精心挑选并播放宣传片。这部宣传片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上海的繁华都市风貌与独特文化魅力,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浓厚兴趣与无限向往。随后,教师借助平台上的线上AR技术,通过课后服务模块的科普教育分类,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云端漫游上海科技馆的神奇之旅。这一环节自然引出了本次课题——“云游上海”,成功点燃了学生们的探索热情与求知欲。
(2)项目设计阶段: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如果从三亚出发前往上海,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同时,请大家思考并探讨,如何利用线上资源完成上海科技馆的打卡流程?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互动交流,教师精心组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人,既便于学生间的即时沟通与协作,又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同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在现有条件下最优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详细记录在学习单上。
(3)项目实施阶段:自选方案,活动探究。教师通过平台,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理解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飞向上海之旅。教师要求学生利用360安全浏览器访问携程网,搜索2024年10月20日从三亚飞往上海的机票信息,重点关注机票价格及航班出发与到达时间,并将搜集到的信息条理清晰地记录在学习单上。任务二:云端漫步上海。学生需使用“光影魔术手”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人像抠图操作,将自己的照片与上海科技馆的外景图片进行创意合成,制作出一幅具有个人特色且富有科技感的合成图片,作为云游上海的打卡记录。
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教师使用计时器功能,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完成时限,营造紧张而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随机点名机制,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他们搜索到的航班信息,锻炼了学生的公众演讲能力,并促进了学生间的深入交流。此外,教师还设置了“小老师”角色,由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一对一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
(4)项目展示阶段:展示评价,突出素养。教师组织各小组精心挑选代表,展示小组创作的“云端漫步上海”合成打卡照片。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分析优势与不足。同时,教师利用智慧平台的课堂评价功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线上评价,给予及时认可与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5)项目优化阶段:总结完善,拓展延伸。一是知识竞答。教师借助平台的应用中心,进入“希沃白板5”汇聚应用,组织学生通过趣味互动游戏,竞答关于上海著名景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二是回顾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共同探索了多个学科领域的边界,鼓励学生思考并总结当天学到的宝贵知识。三是教师引导学生登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入课后服务模块的科普栏目,漫游科技馆分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省份的科技馆进行线上浏览,感受科技的魅力与神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融合使用各类数字资源,拓展跨学科学习的领域。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设计课程,利用平台上的丰富资源,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赋能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也将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胡榕. 评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成效的有效指标与方法研究[J]. 校园英语,2023(48): 13-15.
冯岳,施益超,朱欢欢. 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小学低段数字素养培养实证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9): 58-59.
作者单位:海南三亚市实验小学
编 辑:冯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