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招生”赋能区域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机制与实践
2024-12-20卢元宋童屹童仁杰
【摘 要】近年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问题一直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从以政策引领完善招生框架、以信息公开规范招生行为、以数字赋能优化招生流程三个维度,分析“阳光招生”行动赋能区域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机制,并以江西省J市为例,从统筹学区划分、严格规范管理、打破数据壁垒和全面推广平台四个方面探析其具体实践与实际成效。
【关键词】阳光招生;教育公平;义务教育;政策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2-031-02
义务教育作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序列的基础[1],而入学公平作为义务教育链条上起始点的公平,是整个教育公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了后续教育过程的公正性。近年来,在“名校崇拜”的风气下,教育资源的天平愈发倾斜于那些所谓的“名校”,不可避免地筑起了隐形的高门槛,考试成绩、竞赛奖项、才艺培养等要求趋于苛刻。同时,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热衷于挑选和汇聚优质生源,期望通过精英化的招生策略提升学校的升学质量和社会威望,陷入“掐尖”竞争;还有通过“捐资助学”“共建费”等手段违规招生,攫取本应属于每一位中小学学生的平等入学机会。
2024年4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庄严承诺,更是对长期困扰教育系统的诸多不公现象的有力回应。该专项活动聚焦优化招生入学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强化招生信息公开、优化招生入学流程和保障特殊群体入学五项重点任务,把招生入学放置在阳光下,消弭招生过程中的不公与偏差,让每一位中小学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迈入知识的殿堂。
“阳光招生”赋能区域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机制分析
1.公平而显温度:以政策引领完善招生框架
教育公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也是教育政策执行结果的衍生[2]。作为引领教育公平的核心杠杆,制定并优化招生入学政策措施,能够确保每位学生获得平等的义务教育入学机会,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阳光招生”行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现有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进行审视与优化,包括重新规划各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审查特殊类型招生政策和民办招生优待政策是否符合规范等,确保了政策本身的完备性,避免了由于政策漏洞或偏差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同时,秉持“应入尽入、应保尽保”的原则,“阳光招生”行动指出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内特殊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通过政策的支持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避免因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导致的不公平待遇。
2.透明而有质量:以信息公开规范招生行为
信息公开承载着透明化和规范化的双重使命,旨在通过清晰的机制和细致的管理,斩断招生录取链条上的“黑手”。在“阳光招生”行动中,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提前公布辖区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政策、划片范围、报名条件和招生程序等关键信息。另外,招生信息的公开也让诸如“黑竞赛”、捐资共建、掐尖招生等不法行为无处遁形,通过配套建立抽查互检、监督问责等机制,不仅对违规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也防止了政策执行的随意性,进而为构建更加公正、优质的教育环境提供了保障。
3.高效而保精准:以数字赋能优化招生流程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指出“数字治理赋能,有望精准、科学推动义务教育公平入学”。在现代教育管理变革中,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招生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阳光招生”行动强调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招生管理系统优化招生流程。一方面,报名、材料提交、查看录取结果等环节都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便于广大家长轻松完成入学申请;另一方面,“阳光招生”行动强调必须加强对学生及家长信息的保护和规范采集,不仅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还避免了由于信息重复采集造成的管理混乱和数据不一致问题。
“阳光招生”赋能区域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实践探索
1.统筹学区划分,实现招生科学化
在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学区划分是确保招生过程公正与高效的关键环节。因此,江西省J市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摸底调查制度,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准确掌握各区域的教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江西省J市遵循“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和“市统筹、区主导、校配合”的策略,对学区划分进行科学优化调整,对学位供给紧张的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分流,杜绝了择校、择班行为,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2.严格规范管理,保障招生公正化
严格规范的管理不仅涵盖了招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包括对招生行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所有招生活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江西省J市严格对照《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中的“十二条负面清单”,坚决禁止任何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考试和评定,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标准与程序,杜绝了通过竞赛证书等非正规渠道进行的招生行为。同时,江西省J市持续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确保“依法全纳”政策的实施。此外,在确保师资合理配置、学生均衡分配的前提下,江西省J市教育局对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进行随机均衡编班,严禁重点班、快慢班的设计和二次分班情况的发生[3]。
3.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招生高效化
信息共享的机制通过消除信息孤岛,能够使招生过程中的信息流通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江西省J市教育局主动与市公安局、住建局、民政局等9部门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专班,完成了户籍、居住证、不动产证、社保等11项数据对接和电子证照授权接入,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让“数据随时跑”代替“群众四处跑”。江西省J市还加强了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管理,通过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和权限管理,确保了各类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4.全面推广平台,促进招生便捷化
全面推广招生平台应用已成为提升招生过程效率和便捷性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效办成一件事”报名系统服务平台集成招生报名、材料提交、审核处理和录取查询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招生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通过集中化平台,家长和学生可以完成所有招生相关操作,实现了从“线下到处跑”到“掌上智慧秒办”的飞跃。为了确保平台普及和有效使用,江西省J市采取了一系列推广措施,针对报名招生过程中的24个常见问题,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公告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解答。教育部门还设立了解答专线团队,提供现场指导服务,一对一地协助家长进行线上报名操作,提升了平台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公众对平台的满意度。
结 语
实现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尽管“阳光招生”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但仍存在无法彻底照亮的阴影区域。因此,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除了聚焦教育起点的公平性,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需同步重视,只有推进这三个维度的均衡发展,保障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才能切实构建出全面和公正的教育体系。
注:本文系2024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数字基座赋能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以九江市为例”(编号:2024-G-1-133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王少峰. 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3): 213-218.
张洁. 我国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4): 108-109+136.
孔颖. 我市全面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行为[N]. 九江日报,2024-07-18(003).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创意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 辑:仲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