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日一备”小切口 智教慧学大变革

2024-12-20潘德梁熊显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2期

【摘 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简称“平台”)作为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通过整合丰富的电子图书、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习题库等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家校沟通新桥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以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为例,探索教师在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时的创新思路,尤其是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集体教研等方面的重点突破。

【关键词】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在线研修;学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2-026-02

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落实“日备课”校本教研,即借助平台资源,每个年级/学科教研组,每天自定时段全员开展关于次日课程的专题“磨辩”活动。全体教师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备”促“优”,以“磨”提“质”,夯实应培养的核心素养。

平台整合新体验,生活情境巧创设

情境教学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站稳儿童立场,创设契合教学内容的恰切情境。

一要遴选平台资源。在平台“课程教学”板块汇集了学科课程、精品课等丰富资源。教师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学科、学段、教材版本,遴选与情境教学相关的素材进行加工运用。

二是巧创生活情境。例如,一年级拼音教学,平台中有分单元、分课时的教学设计可供参考。我们可以借鉴平台中的闯关游戏,将教材进行二次拆分、重组,创设拼音王国大闯关的单元连续情境,将拼音教学分成声母家族、韵母家族等趣味板块,可以囊括二、三、四单元的所有内容。如此一来,拼音教学就更灵动有趣,更具系统性。

信息传递新策略,教学设计再优化

用好平台资源,贵在“活”字。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活用平台互动进行深度教研,提高自身教育素养;要活用平台资源做好甄选优化,建立完整的活动路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相长。

“在线教研”让教师们跨越时空参与共同研讨。例如,平台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师们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并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直播或录播形式分享,随后进行线上点评与交流。这样的互动教研拓宽了教师视野,促进教师在“日备课”中深度思考: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预设活动方案。

“平台工作室群组”为教师们搭建了深度合作空间。教师可以加入特定学科或特定的名师工作室,通过视频会议,分享“日备课”心得,汲智解决教学疑难。如备“分数加减法”时,通过视频教研,教师集体讨论并设计出“分数拼图大赛”,让学生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掌握分数运算的规则。

“专题研修课程”同样很受欢迎,专门破解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课程由教育专家主讲,内容涵盖活动设计、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例如,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专家就详细讲解了“5E教学法”(吸引、探索、解释、迁移、评价)的应用,鼓励教师积极尝试。科学组受此启发,在备“水的循环”时,设计了从户外观察到实验探究,再到报告撰写的完整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平台还提供了配套电子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更新及时,使用方便,为教师提供“权威”的备课参考。如英语教师利用平台原版音频和视频素材,设计听力理解练习和口语对话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平台上的“精品微课”“名师课堂”等课程包资源,多种多样的活动案例是教师们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例如,语文教师在“日备课”“古诗两首”时,借鉴平台上“诗词大会”课程包,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诗词大会”。

首先,教师结合音频,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并借助语气语调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同时通过音频动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然后,教师借助平台小游戏设置趣味活动,如“诗词画外音”“诗词对对碰”“诗词解读挑战赛”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展示学习成果。活动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学生不仅理解了诗词的意思,还入情入境体悟了诗人的情感。最后拓展阅读和比较分析,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陶冶了审美情趣,提高了诗歌鉴赏力。

数据管理新视角,学情把握更精准

数据“会说话”,能更准确地记录和反馈教学时效。收集、分析平台记录和呈现的数据,能帮助教师更多维更精准地把握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一要注重过程、收集数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平台具有数据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功能,可以在平台上为每位学生创建个人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等情况。利用平台,可以进行前测,通过测试结果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相关过程数据、在线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时长等。

二要分析数据、调整策略。教师适时分析和处理平台记录和反馈的学情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群体与个人的优势、难点、疑点、易错处,进而深入分析成因,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数据自我评价,唤醒内驱力,进一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实时提问、讨论、交流,从而实现教师更精准地教,学生更个性地学。

作业定制新创意,分类分层强赋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提出十点指导意见,包括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和“提高作业质量”等。学校用好平台资源,定制分类分层作业设计,发挥好作业“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的育人功能。

一是课堂随练、随学随用。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利用课题库中与本课密切相关、最能强化教学重难点的练习,设计适量的分层辅助题目,随学随练,及时内化巩固与把握学情。在作业形式上,通过平台讨论区或问答功能,设计互动式作业,针对重难点或易错点设计学生互动问题,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

二是课后实践、内化吸收。因有平台,作业类型可更多样有趣,更直观丰富。实践类作业:通过平台发布作业,可同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设计需要学生观看或听取后完成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观看摩擦生电之类视频后的小练习,或开展社会调查等项目式作业,并在平台上提交学习成果。探究式作业:援用或借鉴平台题库,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组好团队,做好规划,合作探究,并在平台上提交研究报告。

平台,让世界上最偏远的地方都能与平台上最优秀的教师对话,都能分享和活用平台教育资源,都能运用平台学科工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价值与功用远不止上述例举,学校的“日备课”也只是对平台或多或少或浅或深的探索实践,远非尽善尽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多个省级专家团队工作室、不同区域和学校的诸多应用经验和操作范式,平台不断丰厚的资源与不断完善的管理,正在广泛和深入地惠及更多师生家长,助力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

编 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