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大学生创业策略研究

2024-12-19孙惠影

新西部 2024年11期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减轻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对返乡青年创业案例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探寻创业的有效路径,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及创业质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积极地投身返乡创业当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且乡村发展资源等不充分,[1]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面临的突出矛盾。为了更好地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等重要举措,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现阶段需要“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4]

目前,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支持力度的加大,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之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道路更加通畅,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保证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乡村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学生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开展创业活动,不仅带动了故乡的收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了自身价值。[5]

本研究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就返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策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探寻创业路径,提高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及创业质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积极地投身返乡创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发展和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返乡创业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高大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意义非凡。一方面,优惠政策降低了创业成本,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回到家乡创业。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也使得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在面临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增强了他们创业的信心。此外,返乡创业项目的成功案例,也对大学生产生了示范效应,激发了更多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其综合能力可以在广阔的田野中不断提升,而且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下相关创业策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返乡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制建设不够完善,扶持政策落地性不高

目前,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不长,各级政府在对接与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各项制度落实上,机制建设不够完善,扶持政策落地性不高,吸引力不足,大学生返乡创业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发展困难。

(二)大学生个人的期望值太高

部分大学生高学历,个人的期望值太高,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遇到乡村建设发展中诸多问题时,缺乏工作经验,政策法规、策略方法、沟通交流、风险防控等知识储备不足,都是困扰返乡大学生创业的障碍,也是未来发展当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前期调研准备不足

很多大学生仅仅看到了创业成功后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但是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需要经历的风险和困难。因此,在面对创业出现的问题时,很容易就出现了精神的崩溃和放弃心理。而且,绝大部分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都属于是初次创业的阶段,不具备充足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对整个商业的运作模式等都缺乏了解,对于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构成也没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创业的项目不贴合实际,从而增加了创业失败的概率。

返乡大学生创业策略

(一)制定差异化创业规划

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乡村的地方特色作为实际依托,找准定位,充分发挥乡村地方特色资源优势,保证因地制宜的策划返乡创业计划。例如在陕西省咸阳市的袁家村,依托陕西地方村落特征和陕西民间小吃,推进旅游业、餐饮业、电商等多种业态融合,全方位形成了一整条极具规划性的运营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计划。在发展的前期充分做好调研工作,这是成功创业的基础所在。因此,返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对地方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度了解,例如乡村所处地区的人文历史,自然要素,资源优势等,并且分析其整个乡村结构的构成和发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乡村发展未来导向的创业规划,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党中央在2020年提出的“马兰花计划”就明确指出,对返乡创业人群的范围等都需要扩大。创业,是一项要求创业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活动过程。返乡大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与创业的成功率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相关创业策略成功实施。县、乡、村级要联合相关组织,开展涉农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利用节日返乡潮等,开展成功优秀乡村创业系列案例宣传、教育和讲座,扩大整个受训范围。返乡大学生群体的构成结构相对多元化,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相关乡村部门需要对回流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为回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和推荐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深造的机会,保证每人都能在合适的区域接受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为后续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建优秀的团队

返乡大学生的创业需要重视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的最终质量。创业团队需要整个团队每个人所具备的特长和能力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创业团队的角色设定不应该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保证每个成员都为了团队的发展而付出努力,最大程度上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成员们各司其职,凝聚成一股力量,为创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创业团队的领导者要制定相关激励机制,保持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在为成员提供基础薪资福利之外,也需要做好团员的思想工作,例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以及创业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等,更好地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四)避免创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曾经对返乡创业的青年们做了一定的调查,虽然部分返乡大学生创业取得了相应的成功,但是还有大部分的返乡大学生由于创业失败不得不再次踏上外出寻找工作机会的道路。这些创业失败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很多大学生在城市中学习与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思想逐渐城市化,对于农村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无法制定出符合现状的发展计划和制定实际的发展目标。这部分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更多参考的是成功案例相关经验,忽略了前期调查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的经济构成和地方特色都欠缺了解,盲目开启了创业行为。例如有些农村地区适合发展住宿旅游,但是创业期间却决定发展餐饮业而忽视了当地的特色,导致了创业的成功率较低,且可持续发展性不强。

(五)学校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营造创业氛围。高校可以通过校刊、校园广播、宣讲大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鼓励大学生打破固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经常性开展创业成功校友回校经验传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

二是完善课程体系。高校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程的设置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尽可能地宽泛,教材要系统化和专业化,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要大力引进“双师型”师资,要求其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

三是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对于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又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另外,学校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对获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资助,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六)家庭方面打造和谐支持环境

一是家庭成员应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家庭成员应抛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转变就业择业观,明白就业不只有在城市工作这一选择,返乡创业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和心理素质,培养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二是家庭成员应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对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家长可以加大对孩子返乡创业的投资,让孩子免除资金上的后顾之忧;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家长可以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对于孩子的创业行为要多鼓励。面对创业瓶颈期,家长应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出谋划策;创业期间,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遇到挫折,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孩子共渡难关,做好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七)个人层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制定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大学生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最新政策及与创业相关案例,做好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避免盲目创业。尽量多参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在比赛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多结识不同专业的朋友,为以后返乡创业积累人脉。通过互联网自学创新创业知识,如创业团队建设、业务推广、经营管理等,总结前辈创业成功的经验,善于发现自身与前辈之间的差距,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二是培养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针对大学生“下沉”意识薄弱问题,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农业发展形势,讲好“三农”故事,让学生明白乡村兴则民族兴,打破大学生对以往农村穷乡僻壤的刻板印象,树立振兴家乡的伟大情怀。同时,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乡村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走进农村、了解农村,与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乡村新风貌,激发大学生的返乡热情。

结 语

本文在研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分析创业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成功因素、基本规律和存在问题,总结风险规避的策略和成功经验等,结合目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高效、精准实用的返乡大学生创业策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返乡大学生创业提供可行性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海芳、张欣:《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策略研究》,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1):59-60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载《创造》,2022(11):16页。

[3]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载《光明日报》,2018-10-29(006)。

[4]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5]姜佳乐:《C市政府扶持返乡青年创业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20。

作者简介

孙惠影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