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繁育技术研究
2024-12-18郑慧俊龚仲幸郭兰邵长生
摘要:杜鹃株形优雅、花色艳丽,在园林与家庭园艺中应用极广。本文详细介绍杜鹃种质资源收集、杂交育种、播种育苗、扦插繁殖等技术手段,为杜鹃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杜鹃;育种;栽培;扦插
1 杜鹃杂交育种
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灌木,高2~5 m,分枝多而纤细。杜鹃主产东亚和东南亚,在中国集中产于西南、华南地区。杜鹃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包括种子播种、扦插和嫁接等。杂交育种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杂种,是获得优良杜鹃花品种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杜鹃花爱好者常用的方法。育种先要查询和选择亲本。亲本可以用野生种,也可以用栽培品种。通过筛选复花能力好、成型快速、花色奇特、抗性强的亲本(见表1),于2022年4—5月在园艺基地的杜鹃品种园中进行人工授粉试验,花蕾开放前2 d小心去除雄蕊、套袋,待柱头充满黏液后授粉;在晴天早上
8∶00—12∶00取父本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并挂
牌[1]。10月底—11月采收后的果荚放置于通风阴干的环境下,使其完全干燥。
2 杜鹃播种
杜鹃种子采收干燥后,就可进行适时播种。一般准备适合杜鹃花生长的酸性播种介质,将种子轻轻撒在播种介质表面,然后轻轻压实。保持播种介质湿润但不过湿,覆盖容器以保持湿度,并放置在温暖而明亮的环境中。
播种试验于2022年的11月,在育苗室完成,使用的基质是充分粉碎过筛的泥炭育苗基质,在育苗盒中完成播种。播种时要求基质湿润,15 d后发芽。发芽后可全光照,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试验采用LED灯红光全自动模拟光照处理的方式进行,至翌年4月上盆到105穴盘。
3 杜鹃小苗上盆
在配制基质时加入高效广谱杀菌剂以预防病虫害。上盆过程中,先将泥炭土过筛,拌湿润后,填入穴盘中。幼苗的株高1~2 cm,此阶段杜鹃幼苗长势还比较脆弱,需细心将一株株纤细、幼小的小苗尽量无损伤地从育苗盒中剥离出来,再精细地移植到穴盘中。可以用筷子来辅助操作,更加减少对幼苗的伤害。栽植时要确保根系舒展,基质覆盖根系后轻轻压实以防止小苗倒伏。移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以确保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并吸收水分。
移栽到穴盘中的杜鹃小苗一般在温室内的苗床上养护,苗床上不容易积水,也可防地面害虫。浇水时用洒水壶,洒水壶不能提得太高,水流太急容易把基质冲掉,且必须用自来水浇灌。保持基质湿润但不积水,一般每隔1~2 d浇1次水。杜鹃小苗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忌强光直射,阳光太强时需要适当遮阴,否则容易晒伤新叶,阳光不强时不需要遮阴,否则容易造成枝条徒长。因此需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春秋季节可给予全日照或散射光照射;夏季需遮阴防晒;冬季则可在全日照条件下养护。杜鹃小苗喜湿润环境但怕涝怕旱,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施肥则以薄肥勤施为主,一般生长期每10~15 d施1次稀薄水溶性肥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浓度太高容易烧苗。
4 杜鹃换盆
杜鹃换盆一般在晚秋时进行。基质一般由进口泥炭、松鳞、缓释肥进行配比而成。随着杜鹃小苗的茁壮成长,当其根系逐渐填满整个穴盘孔时,便是换盆的最佳时机。此时,将小苗移至更大的育苗袋中,为其提供更广阔的生长空间。随着杜鹃的不断成长,换盆工作也将持续进行。每次换盆都是对杜鹃生长潜力的一次释放,换盆时细心地除去杂草,确保杜鹃的生长环境整洁无扰。对于育苗袋内的杜鹃,可以直接进行换盆操作;而对于其他规格的杜鹃,则需轻轻去除土球表面上的部分老根,以促进新根的生长与发育。这一步骤虽细微,却对杜鹃的后续生长至关重要。换盆完成后,浇透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5 病虫害防治
杜鹃黑斑病防治:杜鹃黑斑病防治需注重土壤疏松与消毒,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销毁。发病前可喷药预防,发病后使用多菌灵等药剂喷施并灌根治疗。日常管理要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大,并增施有机肥及复合肥以增强抗病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杜鹃黑斑病,保障植株健康生长。
杜鹃冠网蝽防治:首先,利用人工捕杀控制初期虫害;其次,采取园林措施,如秋末清扫落叶、中耕除草,减少越冬虫源;再次,药剂防治是关键,使用如吡虫啉、氯氰菊酯等药剂交替喷施,注意喷洒叶背;最后,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草蛉、蜘蛛等。
一点钻夜蛾防治:首先,通过人工摘除被害枝叶并集中销毁,减少害虫基数;其次,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蚂蚁、瓢虫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再次,针对幼龄幼虫,适时喷洒如50%杀螟松乳油等农药,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抗药性;最后,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其繁殖机会。
6 杜鹃扦插试验
6.1 试验材料
选用锦绣杜鹃作为试验材料,选择一年生无病虫害半木质化、表皮无损伤的饱满枝条作为插穗。准备好珍珠岩、泥炭、蛭石、50孔穴盘、铁丝、薄膜、生根剂吲哚乙酸、枝剪等材料。试验时间为2023年10月12日—12月21日,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基地内进行,试验温室大棚遮光度50%,采用薄膜小拱棚保湿,试验期间温度均在5℃以上。
6.2 试验设计
基质采用泥炭土:珍珠岩=2∶1的比例,基质拌匀,边拌边喷水,做到手捏成团不滴水,轻晃散开的状态即可,将基质放入穴盘中,轻轻震压。采用吲哚乙酸作为生根剂,设置6个浓度,分别是0.1、0.25、0.5、1、2.5、5 g/L。
6.3 试验方法
每插穗留2~3个节,6 cm长左右。下部节上的叶片剪去,并从节下0.5 cm处斜剪45度,上端节处留1~2片叶。每处理剪20根插条,放入不同浓度生根剂中,基部浸入2 cm,时间15 s。将处理好的插条插入50孔穴盘中,插条叶片朝向一致,不交叉重叠。试验结束统计生根情况,统计0.5 cm以上的根系数量,每株1~6条根为1级、7~12条根为2级、13~18条根为3级、19~24条根为4级、25条根以上为5级,没有生根为0级[2]。
6.4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生根剂吲哚乙酸浓度为0.1 g/L时生根率80%,其余浓度生根率都是100%。当生根剂浓度为1 g/L时,扦插苗根系的平均级数达到最大值3.0级。过高和过低的生根剂浓度都不利于生根,且生根剂浓度从0~1 g/L时,随着浓度升高根系平均级数逐渐升高;生根剂浓度高于1 g/L时,随着浓度升高根系平均级数逐渐降低。
7 结语
杜鹃以其优雅株形与艳丽花色,在园林与家庭园艺中大放异彩。为深化其价值开发,需全面着手:广集种质资源,创新杂交育种,精研栽培养护,推广扦插快繁。通过这一系列努力,不仅丰富杜鹃品种,提升其观赏价值,更让这传统名花在现代园艺中焕发新生,展现独特魅力与风采。
参考文献
[1] 李晓花,童俊,王凯红,等.5种常绿杜鹃组杜鹃杂交亲和性及播种繁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6):990-997.
[2] 郑慧俊,莫怡薇,徐超,等.锦绣杜鹃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