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探究
2024-12-18王浩然
摘要: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但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因为森林资源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属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森林管理机制,加快林业资源建设,以此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地发展。本文从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对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提高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业经济;发展策略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在林业资源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森林资源质量较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防火难度较大等。因此,应积极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建设和管理[1]。在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1 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林业资源的不断重视,林业经济发展也逐渐成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经济也开始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1 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林业经济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产生的。因此,为了有效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人员就需要在生态保护理念指导下,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此,相关企业借助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了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生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企业不仅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合理地利用,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而在生态保护理念的影响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也逐渐朝着生态化方向转变,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从业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粗放式、高污染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积极转变自身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不仅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环境,还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更有利于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2]。
1.3 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到森林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如:森林覆盖率不足、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等。因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并不断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林业产品和服务。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林业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木材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4 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属于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保护理念与林业经济发展相融合,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推动了林业经济发展。在当前阶段,我国各地区的林业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且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也较为多样。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大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合理规划林分结构等,进而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
2 生态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态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林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林业经济发展意识亟待加强、林业产业结构亟须调整、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
2.1 林业经济发展意识亟待加强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林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林业经济发展意识有待加强。尤其是在传统林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下,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生产、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林业经济发展意识,加强对林业生产经营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2.2 林业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在生态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改变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有效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林业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目前我国木材资源供不应求,大量木材被用于制造家具、建筑等;二是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待提升,我国森林资源利用率较低,三是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有待完善。在生态保护理念下,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升级,需要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实现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2.3 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缓慢。首先,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系混乱,各部门之间不协调,使林业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其次,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林业资源难以得到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在林业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有资源无效益”的问题。最后,管理体制不合理还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约束,导致我国很多地区依然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的问题。
2.4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中,森林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部分林区管理者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国政府对林业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于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速度,导致林区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制约了林区的发展,不利于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必须加大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3 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发展林业经济的意识
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宣传,以此来增强林业经济发展意识。同时,还要加大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在思想上认识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只有不断增强生态保护理念,形成牢固的生态保护意识。只有通过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宣传和引导,才能使全社会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3.2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发展必须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林业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提高我国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产业,将其作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4]。通过加大对林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林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在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有效延伸产业链,使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特色观光产业以及林下经济产业等。
3.3 健全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
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需要健全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完善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相应的林业生态保护制度,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三是完善林业资源管理体制,使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四是加强林业资源建设,使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五是完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使其在发展中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在健全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功能,就必须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3.4 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经济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包括合理的区域布局、充足的资金支持、良好的交通设施和完善的通信设施。要进一步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林区道路、水源工程、造林绿化、森林防火设施、林业信息网络和林业科技推广等基础设施。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林业产业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林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5]。
3.5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增强林业资源的产权属性
我国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的重要保障,是对林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因此,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增强林业资源的产权属性。第一,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强化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第二,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以促进森林资源合理、有效、有序地流转;第三,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第四,加强对森林经营主体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第五,构建适应我国林业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体系。
3.6 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林产工业的生产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林产工业生产过程中,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林产工业的生产水平。在林业建设中,应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结合现代化管理方式来提高林产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当前,在林业资源管理中,我国应注重对林产工业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更新与改造,提高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现代化水平,并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我国应根据林产工业发展需求,注重对林产工业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产工业发展的有效融合,我国应注重培养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产工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并为人才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以此来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其次分析了生态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森林管理观念,做好森林资源规划、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完善森林管理制度。此外,要全面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林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提高林农收入水平;加强对林业产业的规划指导,以确保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总之,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并根据生态保护理念下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此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汉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763(1):185-186.
[2] 王秀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林业经济发展措施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6):97-98.
[3] 钟谨竹.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14):2.
[4] 董春阳,赵鹏举,何长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1(22):2.
[5] 张锁平.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21,303(1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