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玉米种植现状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

2024-12-18冯晶慧王春于国林马德惠张云霞

新农民 2024年33期

摘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所以,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本文主要探讨了玉米种植现状以及新技术应用效率研究分析,旨在提高我国玉米种植水平和品质。

关键词:玉米种植现状;新技术;应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也属前列,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不断深入。从目前情况来看,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耕地面积上不断增加,农业科技随之不断进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加广泛,我国的玉米产量不断增加。

1 玉米种植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玉米的产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来看,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都适合种植玉米,但这四个地区在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地理位置较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较好的热量和光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降水丰富。西北地区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具有降水量较高但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东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品质和产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玉米种植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新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农业机械的运用,都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它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推动着我国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

2 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与措施

2.1 种子选择和处理

科学选种。品种是决定玉米产量的直接因素。所以,在选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品种,保证其高产、稳定地生长,方便后期的管理。在选择品种之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是保证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虽然玉米对外界气候环境和土壤要求不高,但适宜的种植环境更能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我们还应当注重土壤的改良和养护。通过科学的施肥方式和合理的灌溉措施,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促进其健康生长。同时,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玉米产量和品质。

处理种子。在选择了优良的玉米品种之后,还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是把筛选好的玉米粒拿到太阳底下晒干,可提高出苗率、萌发率,又可使秧苗健壮、整齐,从而达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目的。二是选择合适的浸种方法,以化学浸种为主,以清水浸种为辅。使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的时候,可以选用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等,并且要掌握好浸泡的时间,否则浸泡的时间过长或使用过量的化学剂,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采用清水浸种,可以加快种子萌发速度,并为其提供足够的水分。三是选用药剂浸种,可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对玉米幼苗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1]。种子的处理是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品质和萌发率,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2 机械化整地

在玉米生产中,土质好坏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种植地的土壤不但应能使玉米的根稳固,而且要供给玉米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首先,要依据玉米的播种面积和土壤条件,选用适当的机具。可以选用手扶拖拉机,也可以选用14.74kW以下的拖拉机,同时还可以使用与之配套的工具,对土壤进行深翻、粉碎、平整等工作。深翻一般在25~30 cm进行,能有效地疏松土层,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其次,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进行二次深松,以提高土壤肥力。一方面是为了充分释放养分,提高土壤气体交换速率,为种子发芽与出苗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是通过机械损伤和紫外线照射等方式,对土壤中的靶标害虫卵、蛹幼虫以及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的杀灭,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2]。最后,整地工作还应注意及时施肥。根据土壤的肥力和玉米的需求,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化肥,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必要时进行土壤改良,以适应玉米的生长需求。总之,做好栽培地的整地工作对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合适的旋耕机、深耕松土、及时施肥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为玉米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从而实现玉米的优质高产。

2.3 化学除草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田间杂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杂草生长旺盛,会与玉米争夺光照和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做好田间除草工作,是确保玉米良好生长的重要措施。在播种前后,我们可以采取化学除草的方法,有效遏制杂草的生长。播种前,选用50%乙草胺乳油,按说明书计算出最适用量,将其与水混合,均匀喷于地面。这样可以在地上形成一层药膜,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在播种以后,在玉米发芽之前,要结合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选用除草剂时,要有针对性地将喷雾头喷出,还要盖上防护罩,防止药剂喷入幼苗根部。在喷洒药物时,注意剂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此外,除草工作不仅要注重化学方法的运用,还要注意农业管理的加强。合理密植,使玉米植株间的空隙变小,减少杂草生长的空间[3]。同时,适时灌溉和施肥,保证玉米的生长需求,使植株健壮,增强其与杂草竞争的能力。综上所述,做好田间除草工作,是确保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效率,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双行交错种植技术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中,等行等距或大小行平行的种植方法由于其便于管理和收割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然而,这种种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光照和空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条件,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和流动空气。如果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将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种植方法——单垄双行交错密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调整植株之间的距离,确保每垄植株之间有充足的距离,从而保证每棵植株都能充分地接触光照和空气,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种植方法进行具体操作时,首先需要打造截面为梯形的垄沟。其次,对垄沟和垄台进行交替处理,这样可以在保证植株之间距离的同时,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最后,每垄之间预留匝道,设置不同方向的种植线,进行交错播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植株之间的光照和空气更加充足。在实施单垄双行交错密植方法的过程中,第一年需要在不同方向的种植线上播种[4]。第二年,在留有垄的地方,除去杂草和肥料,留根。下一年,换一种作物种植,并保留一定的土壤和水分,以备下一年的轮作。通过采用单垄双行交错密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种植方法也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符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2.5 精准栽培技术

精准栽培技术作为我国农作物种植的未来趋势,正逐渐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一技术通过集成农业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了对农作物种植的“定量、定时、定位”的精准化管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增粮科技行动计划”中,玉米精准栽培技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目标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玉米精准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已经显现。以‘浚单20’‘先玉335’等玉米品种的精准栽培实践为例,其应用效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节约了种植成本。通过精量播种,在播种前对土壤的整地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但利用该技术不仅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省去了间苗的工作,而且有助于提高播种效率和玉米的生长速度。其次,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精准灌溉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智能调节灌溉,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的生长需求进行精确供水,节水率可以达到80%,这对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还降低了种植成本。通过传感器和变量控制装置,精准控制施肥的种类、比例和数量,使得肥料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同时促进了玉米的生长[5]。最后,精准施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同时保障了玉米的品质。精准施药可以针对特定的病虫害采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产品品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玉米精准栽培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的优势,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未来精准栽培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中,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6 合理灌溉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灌溉成为玉米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研究显示,玉米整个生育期大约需要灌水320 L/667 m2,大约需要灌溉5~7次。为了提高灌溉效率,有条件的农业生产者可以配备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根据田间土壤的缺水情况,及时进行喷灌或滴灌,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这也能有效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农业对水资源的压力。部分地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玉米在生长至拔节期和吐丝期时,容易出现干旱情况。因此,在这个时期,要及时进行灌溉,每次的灌溉量控制在20~30 mm,以确保玉米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另一方面,如果遇到持续降雨,也要注意及时进行田间排灌。当土壤的持水量超过80%时,就要及时排灌,以避免积水过多,沤烂植株的根部,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总的来说,灌溉和排灌是玉米栽培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合理地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次数,既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又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玉米的高产和优质提供保

障[6]。同时,及时进行田间排灌,也能有效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的植株根部沤烂,保护玉米的生长,从而保证玉米的产量。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玉米的生长需求,灵活调整灌溉和排灌策略,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3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对粮食需求的增大,其中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其需求量的增加尤为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不仅用于人类食品,还广泛用于畜牧业、工业加工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黄丽波,董飞.襄汾县夏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17):16-17.

[2] 于维忠,李玉道,姜善涛.甜玉米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21,9(3):61-81.

[3] 陈学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推广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20(6):55-56.

[4] 罗玉鑫.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88-90.

[5] 龚军.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J].农业与技术,2018(4):45-47.

[6] 秦益仕.试论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农技服务,2016(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