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独茧房,迎接温暖新光
2024-12-18杨秋叶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是这个学期才转到这个班上的,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突如其来的孤独和拘谨仿佛将我包裹在一个无形的茧中,让我感到既迷茫又无助。
每当课间休息时,我站在教室的一角,目光便不自觉地落在那些三五成群地发出欢声笑语的同学身上。他们的笑容如此灿烂,交流如此自然,那种属于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让我既羡慕又渴望。我既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秘密,又担心新同学们不愿意接受一个陌生人。这种自我怀疑和不安让我觉得自己仿佛被一层阴影笼罩。我觉得好孤独,我该怎么办?
——陈 皮
或许我们心有灵犀:
亲爱的陈皮,在回答你的提问前,我想先邀请你跟我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第一步:伸出双手,让手掌相对,喊“开始”后便轻声鼓掌并计数。
第二步:当数到20时,立即把两只手的手指交叉握在一起,并体会感觉。
第三步:留意并记住你是左手大拇指交握在右手大拇指上面,还是右手大拇指交握在左手大拇指上面。
第四步:松开双手重复步骤一和二,但这次数到20时,左右手交叉的位置要调整,左右手大拇指交握在上的位置要转换并停留数秒。
此时再体会一下双手交握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跟之前的感觉有何不同。大部分人交换手的位置后,都会感觉到有些别扭或硌硬,我猜你也一样。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可以统一概括为“不适应”。
所以陌生的环境让你感到拘谨,并产生紧张、沮丧、失落的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是我们面临变化的自然反应。只是变化了交握手指的位置,我们就能感觉很明显的不适应,更何况是进入了新的环境、切换了新的角色。所以,请不要责怪自己。
随着变化而来的,是不适应的感觉和慢慢适应的过程。不信?你可以继续用改变后的方式将双手交握在一起,保持两分钟,那种不适感是否慢慢减轻了呢?所以,也请勇敢地面对和接受变化,相信你自己。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当面临新的环境,我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也就是智慧的增长。说了这么多,那如何走出孤独茧房,迎接温暖新光呢?
1.了解自身乃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请你先回想与昔日朋友相处的历程,你的哪些特质与品质促成了那段珍贵的友谊?你又会被何种类型的人所吸引?明白了这些,无疑会为你结交新朋友赋予自信并提供参照信息。
2.多与新同学接触。诸如距离的长短、交往的频次、兴趣爱好的相仿、性格的相似与互补、外在形象特征等要素,皆会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你不妨尝试激励自己率先迈出第一步,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主动与同学进行互动,以实现相互的熟悉与了解。
3.增进人际支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常见的人际支持可分为三类:(1)实际支持,如相互帮忙捎带物品、分担日常琐事等这类实质性的协助;(2)情感支持,指共同活动、相互陪伴、聊天交流、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分享喜乐等情感层面的支持举动;(3)信息支持,如分享经验心得、展开交流探讨、适时提醒、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等信息方面的支持行为。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良性的人际交互,而这些人际支持行为,正是良性的人际互动。
在彼此了解熟悉之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支持与互动,会自然而然地拉近、升温。在此过程中,请记得给自己留存一些耐心和宽容。成长犹如一场马拉松,绝非短跑冲刺。尽情享受沿途的景致,珍视每一回的尝试与失败,因为它们皆是你人生篇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静子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一次的转身与启程,都是自我成长的宝贵契机。记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而你,正手握着开启自己宝藏的钥匙。你并不孤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心灵能与你共鸣,等待着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