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担保增信机构支持城投债发行的市场表现分析
2024-12-16白芳
摘要:2023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难题达到了空前的难度,城投债在地方政府债务一盘大棋中举足轻重。截至2024年上半年,市场上城投债规模达到约12万亿元,其中2018年以来由专业的担保增信机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超过1万亿元。尤其近年来,各省市加大力度组建信用评级等级为AAA的担保增信机构,不仅作为修复当地资本市场信用的工具,更是作为当地发债保发行降成本的有效金融工具。本文通过分析2018—2023年城投债的增信情况,深入探讨专业担保增信机构在支持城投债发行市场中的作用及效果。
关键词:城投债;担保增信机构;信用评级
一、城投债的主体与发行情况分析
城投债,也被称为“准市政债”,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主要发行的债券类型包括一般公开企业债、私募债、一般中期票据、一般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超短期融资债券等。而筹集的资金也多被地方政府统筹应用于政府项目,因此城投债是地方政府一个重要的融资手段,也是地方政府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
根据Wind统计口径,2018—2023年我国共计发行城投企业债券29056笔,共计2012万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的城投债余额接近12万亿元,而我国2023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1万亿元,可见城投债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
(一)城投债发行主体情况
从城投债发行方面看,2018—2023年城投债的发行主体一共有2771家,共发行29056支、2012万亿元的城投债,从城投平台主要分布区域来看,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城投平台数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省份,也是GDP总量排名第二和第四的省份(见图1)。
而从城投发债主体的评级方面看,城投债发债主体评级主要集中在AA和AA+。尽管现阶段市场监管部门没有对发债主体评级做硬性规定和要求,但对城投债的投资者(即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购买AA+及以上的债券。因此对于发行人来说,为了提升债券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发行的可获得性,对于达不到AA+的发行主体,一般会寻求担保增信方,将债项评级提升至AA+及以上(见表1)。
(二)城投债券情况分析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城投债余额仍然有约20亿元,其中江苏省、浙江省的城投债余额仍然远高于其他省份,可见城投债对于这两个省份发展的重要性(见图2)。
由图3所示,2018—2023年,从各类主体评级的发行的债券情况来看,城投企业的主体评级集中在AA和AA+。其中AA+主体评级的债券发行总额占到了约45%,AA主体评级的债券发行总额占比约为30%。
从Wind统计的数据来看,2018—2023年发债中有5600笔共计328万亿元城投债,是由担保人进行增信的。因此,城投企业在发债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市场认可度,通常会采取担保人增信的手段,为城投债提供担保,以提高其信用等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城投债的融资成本,还能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投资者认可度较高,能够获得预期的融资金额。
二、城投债的专业担保增信机构情况
城投债在担保机构的推进下,发展也进一步提升。担保机构一般有当地城投或者第三方金融机构,近年来尤其是第三方专业持金融牌照的担保增信机构有效助力城投债的发行。担保债券的发行比例在2019—2023年从1166%上升至1424%。截至2023年年末,担保债的合计余额已达到253万亿元。其中城投担保占比约六成,金融机构担保占比约30%。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担保增信机制的高度认可和依赖。
(一)专业担保增信机构情况分析
2018—2023年发行的2012万亿元城投债中,由担保人进行担保增信的发行规模达到328万亿元,而其中专业担保机构增信的占比为3048%。对专业担保增信机构进行梳理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2018年以来新成立的担保增信机构有6家,各家担保机构提升至AAA,大多数集中在2018年以后,可见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一大批AAA级的担保增信机构。近年来,全国各个省份设立组建AAA级担保增信机构,作为维护当地金融安全、稳定当地债务信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2018—2023年全国AAA级担保增信机构在资本市场承接债券增信的达到29家。AAA级担保机构作为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及重要的金融工具,在各地债务化解、信用维护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稳定器”“放大器”“助推器”的作用。
(二)专业担保增信机构支持当地城投债的案例分析
各省份通过AAA级担保增信机构的组建,对当地直接融资尤其是城投发债起到了较大作用,本文以河南省、重庆市以及安徽省的做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河南省通过新设以及组建AAA级信用增信担保机构,提升信用水平
河南省中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豫担保”)设立于2017年,成立之初仅有8家股东,注册资本金为30亿元,获得AA+级的信用评级等级,是河南省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设立的专业融资担保机构。在省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通过增资达到60亿元,于当年评级提升至AAA。
在“永煤违约”事件后,河南地区信用受损,整体市场认可度不足。为更好地改善区域融资环境,在省政府主导下,中豫担保大股东河南省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组建成立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豫信增”),实缴40亿元,引进河南信保基金5亿元作为股东,并于当年获得AAA级信用评级。与中豫担保相比,中豫信增专注于债券增信,主要支持当地发债业务。
股权结构方面,中豫担保经过2019年、2021年的两次增资,引进各区县股东使得注册资本金逐步达到100亿元。目前股东结构较为分散,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仍然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3.5%),其他另有49家股东,全部为省内地方国有投资公司,其中地市投资公司5家,区县级投资公司33家。秉持股东就是客户的发展理念,在增资阶段承诺股东增资款和将来可获得担保额度比例为1∶10,在达成公司增资的同时,将股东持股比例控制在5%以下(避免成为关联方),进而实现服务股东融资的目的。通过中豫担保增信,河南省内89支累计金额301.9亿元的债券得以顺利发行,有力地保障了河南省各类重点项目的落地,也维护了河南省金融信用形象,有效助推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主要业务方面,包括融资性担保业务和非融资性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业务主要来源于股东及股东所在地的政府推荐,大部分为河南省内各级政府投资公司、国有企业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中豫担保取得了15家银行共计1137.6亿元的担保授信额度,与此同时在保区域已覆盖全省18个地市、44个区县,累计为省内企业提供担保金额1257.6亿元,在保余额为432.94亿元,其中债券担保金额为275.90亿元。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主要通过与各大银行合作开立分离式保函业务,截至目前担保余额为100亿元。
2.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兴农”)原本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将重庆兴农等三家头部担保机构转为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并由原股东增资至58亿元,当年获得AAA级信用评级。重庆兴农于2020年提出二次创业、再造兴农,对业务部门进行调整,推进市场化发展。公司支持重庆当地企业发债超500亿元,相当于当地财政用4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支持当地500亿元的发债,撬动杠杆倍数超过10倍,更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放大器作用。
公司于2020年开始推进,截至目前在保余额为100亿元,累计担保200亿元;债券担保业务方面,在保630亿元,集中在城投类公司企业债,截至目前担保债券未发生违约;投资业务方面,公司于2021年开始布局,2022年成立LP联合股东单位投向新能源等产业,目前已投资3亿元;传统银行贷款板块,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类的批量化业务,支持产业有新能源、交通、生物医药、教育、文旅等当地政府推进的重点产业。
3.安徽省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泰担保”)前身为“安徽省合肥市兴泰置业担保有限公司”“合肥市兴泰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兴泰担保前身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安徽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参股的情况下,其在2022年之前持续推进AAA评级工作,未能成功。在安徽省政府出具红头文件明文支持,副省长牵头落办的前提下,于2022年增资23亿元达到53.34亿元,信用等级于2022年7月由AA+级提升至AAA级。安徽兴泰担保通过成立三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子公司,组建80人的普惠金融团队,为各县区提供融资担保业务服务,有效支农支小。在债券增资方面,现有130亿元,其中70%以上集中在当地,有效地助力当地的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
通过扩股增资提升评级方面,2022年在省级层面大力支持、副省长牵头落办的前提下,合肥兴泰虽然是市场担保机构,仍被纳入“合肥模式”投融资体系。与此同时,合肥市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在被打造为安徽省第二家AAA级担保机构期间,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通过引进安徽省内12家区县股东实缴增资23亿元,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总资产规模超过90亿元。这12家区县股东均有发债增信的需求,作为股东的同时,其区县也是兴泰担保的潜在客户。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业,业务结构多元化,与同类型同规模担保机构相比其普惠业务占比较大。截至目前在保余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普惠业务通过三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子公司推进,在保余额130亿元,每年财政奖补资金超过5000万元;发债担保余额180亿元;另外住房置业公积金贷款担保700亿元,在当前经济承压阶段,为当地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不同信用评级的专业担保增信机构对城投债担保效力的分析
城投企业在发债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市场认可度,通常会采取担保人增信的手段。而证券交易所提出的担保增信机制,是通过持金融牌照的专业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城投债提供担保,以提高其信用等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城投债的融资成本,还能提高其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从目前已经成功发行的城投债来看,仅从成本的角度去考量,分析其发行利率。我们控制发行主体的评级均为AA,分别分析5年以来AA+和AAA级的专业担保增信效果。
从图4对比数据可以看出,AAA级的专业担保增信机构所担保的城投债较AA+级别的票面利率平均能低77bp,可见AAA级的专业持牌金融机构能够有效降低城投债的发行成本。
三、总结
专业的担保增信机构,是作为第三方的独立专业持牌金融机构,近年来对于城投债的发行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有AAA级担保机构超过30家,仅个例省份没有。根据前文统计仅2018—2023年发债增信的多达29家,增信的城投债超过1万亿元。2018年以来,各地区都在根据自身情况新设或增资,打造本地区AAA级的专业担保增信机构。一方面AAA级担保增信机构是本地区城投企业发债的有效增信手段,也是当地稳定信用预期的有效工具,能够助力城投企业发债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担保增信机构评级提升至AAA级也可以强化自身市场竞争力,不仅为本地区的融资提供有效手段,更可以提升其自身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
虽然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各地的城投发债速度有所放缓,主要以借新还旧为主,增信需求有所减少。但伴随着城投发债主体的转型,产业债的增信需求在加速上升。因此预计AAA级担保增信机构仍然会作为地方直接融资的有效增信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姗姗,骆烨飞.增信措施对城投债评级和定价的影响[J].运筹与管理,2020,29(7):180-188.
[2]陈玉洁,王剑锋.城投债融资成本与担保增信的分类有效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9(5):82-90.
[3]冒宛宜.增信对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的影响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0,21(3):90-108.
[4]王晓琳.城投债的信用评级和担保机制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徐金球.城投债增信研究:情境差异与效力比较[J].金融发展研究,2023(12):38-48.
MarketPerformanceAnalysisofProfessionalGuaranteeandCreditEnhancementInstitutionsSupportingtheIssuanceofUrbanInvestmentBonds
BAIFang
[WesternChina(Yinchuan)byGuaranteeCompanyLimited,Yinchuan750000,China]
Abstract:Inthe2023year,thedifficultyofresolvinglocalgovernmentdebthasreachedunprecedentedlevels,urbaninvestmentcompanydeb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localgovernmentdebt.Asofthefirsthalfof2024,thescaleofurbaninvestmentbondsinthemarkethasreachedabout12trillionyuan,ofwhichmore than1trillionyuanhasbeenjointlyguaranteedbyprofessionalguaranteeandcreditenhancementinstitutionssince2018.Especiallyinrecentyears,variousprovincesandcitieshaveincreasedtheireffortstoestablishguaranteeandcreditenhancementinstitutionswithacreditratingofAAA.Thisnotonlyservesasatooltorepairthecreditofthelocalcapitalmarket,butalsoasaneffectivefinancialtoolforlocalbondissuanceandcostreduction.Thisarticleanalyzesthecreditenhancementsituationofurbaninvestmentbondsfrom2018to2023,andexploresindepththeroleandeffectivenessofprofessionalguaranteecreditenhancementinstitutionsinsupportingtheurbaninvestmentbondissuancemarket.
Keywords:UrbanInvestmentCompanyDebt;GuaranteeandCreditEnhancementInstitutions;Credit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