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杀手

2024-12-15郑凯应

民间文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野蜂小董张华

刘晓娜是个爱狗人士。

她天性浪漫,喜欢黄色,认为黄色是秋天的颜色,是成熟、收获的象征,因此坚持将位于市中心丽湖小区的别墅新居从里到外都装饰成黄色——外墙用金黄色,内墙用淡黄色,连房间里的灯都没放过,用上了她最喜欢的橘黄色。

老公虽然不讨厌这个颜色,却觉得用多了不仅俗,而且炫目,但架不住妻子软磨硬泡,也就随她了。黄色也还罢了,最让老公不爽的是,刘晓娜养了几条狗,她对狗比对老公还上心。她老公小时候被狗咬过,见了狗心里发怵。可刘晓娜我行我素惯了,不把老公的“恐惧”当回事。

这天,刘晓娜发现自家的狗宝宝死在家门口,排除被老公“谋杀”的嫌疑后,她强忍怒火拨通辖区派出所电话,要求警察找到凶手。

接电话的警察廖强有点儿意外,说:“一条狗嘛,哪用得着大动干戈?”

刘晓娜听了廖强的话火冒三丈:“这是纯种秋田犬,值好几万,哪能说没就没了?!”

原来这狗这么贵,廖强当即带上同事小董驱车去丽湖小区了解情况。

廖强和小董来到8号别墅,刘晓娜闷闷不乐地将他俩带到小狗尸体前。

廖强见那条小狗外形酷似电影里的“忠犬八公”,也觉得可惜。他蹲下身子查看,发现除狗鼻子上的几个小红点外,身上没有明显外伤,没有呕吐,看来不是被人下药毒死的。廖强戴上手套,扒了扒狗毛,发现狗皮上有很多小红点。难道它是被针扎死的?

刘晓娜说,狗妈妈来自国外,一个月前生了两只小宝宝。这一家三口健康活泼,每天都在院子里打闹,有时候也跑出院子玩耍,但是绝不会跑到远处的。

说到这里,刘晓娜凑近廖强,低声说,狗身上都是红点,肯定是被隔壁邻居张华虐杀的。因为张华讨厌狗,为此跟她发生过几次口角。

廖强让小董给狗拍照、收集证据,自己去寻找线索。他来到张家别墅门口,发现门口的垃圾箱里有个塑料袋,一只针头从袋中钻出来!他连忙把垃圾袋打开,看见了一支小小的注射用的针头——难怪刘晓娜怀疑邻居,廖强忙将针头收起来,打算回去做个检查。

廖强敲开了张家的门,见张华神态慌张,似乎印证了刘晓娜的怀疑。廖强说明来意,要求张华配合调查。张华表现得十分抗拒,大叫大嚷了半天,最后只能同意配合调查。但是,无论廖强采用什么话术询问,张华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没杀邻居的狗。至于家门口垃圾箱里的注射用针头,那是自己有糖尿病,用来注射胰岛素后丢弃的,他能够提供医院开的诊断证明。

廖强提醒他说:“医院诊断证明只能证明你有糖尿病,不能证明你没有虐杀小狗。我们会通过检测DNA的方式鉴别针头上的残留物,如果结果显示狗是被这个针头扎死的,将加重对你的处罚。”

张华生气地说:“求求你们,赶紧查吧。如果查出来是我干的,咋罚我都认!”见他态度坚决,廖强只好先离开。

之后,廖强立刻安排人将注射针头和狗尸送去检验。随后,他和小董再次来到丽湖小区物业,向工作人员询问张华其人,得到的答复是他个性比较强,不太好打交道。又找刘晓娜的其他邻居调查事发当天有没有人证,比如是否听到张华家传出狗叫声,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刘晓娜也证实,其他邻居跟她相处和睦,没有别的怀疑对象。

忙活了一天,事情毫无进展。这时,检验结果出来了:送检针头上的DNA与刘晓娜家的狗一样;狗的死因有待进一步检验。廖强立即正式传唤张华到派出所接受质询,张华正准备出差,依然拒不承认是他毒杀了小狗。审了半天也没结果,只得依照程序让张华回家,让他随时准备接受传讯。

随后,廖强向所长汇报经过,准备正式立案调查。

就在廖强申请立案手续时,接到刘晓娜的电话,她义愤填膺地说:“不知道哪个遭天杀的,又扎死了我家狗宝宝!廖警官,你一定得给我找到凶手!”

这只小狗的伤情跟上次一模一样,而那个张华从派出所回家后就马上出差了,没有作案时间。难道张华还有同伙?为了给张华打掩护故意扰乱警方视线?

刘晓娜说,她家的狗很乖,活动很有规律,每次出门玩儿的时间大约是一个小时,一半时间在自家小院,一半时间在小区的小树林里。今天中午,她看到狗妈妈带着这只狗宝宝出门闲逛,先在自家小院玩了一会儿,就去了东面小树林,刘晓娜也就回了房间。没多久,她听到狗叫声,跑出去一看,见一只狗宝宝躺在院子里抽搐,没过多久就死了。

在刘晓娜邻居家的垃圾桶里没找到什么线索,狗宝宝活动的小树林里有很多树,树木很高,浓荫蔽日,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有些树的长势不太好,似乎遭遇了病虫害。

廖强在树林里一边思考一边查看,突然额头一痛,他急忙抬手一摸,见一只野蜂飞走了,很显然,刚才是被这家伙蜇了。紧接着,廖强的耳边传来嗡嗡的蜂鸣声,他回头一看,见一个大马蜂窝悬挂在身后的灌木枝上——看来,他刚才无意中撞了蜂窝。廖强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被野蜂蜇的后果和应对办法,便迅速脱下上衣,裹好头部,快步跑出了小树林。

尽管廖强反应迅速,他的脖子还是被野蜂蜇了几个大红包,又痛又痒。过了两三天被野蜂蜇的脖子才恢复正常。

经此波折,廖强突然脑洞大开,意识到狗宝宝会不会和野蜂有关——以前本地报纸上多次报道过类似消息,现在是春季,正是野蜂活动的旺季。如果真是这样,张华丢弃的注射器上的DNA又作何解释?难道第一只狗宝宝是死于张华之手,第二只是被野蜂蜇死的?

不管真相怎样,为了居民的安全,得先把这些蜂窝摘了。廖强联系了消防队,很快,消防队来人筛查了整个丽湖小区,将野蜂窝全部摘除。

随后,廖强到物业公司调前些天的监控摄像查看,发现果然有一只狗宝宝在张华家垃圾桶里翻找过垃圾,翻找后就用爪子反复蹭鼻子——看来狗鼻子是被注射器扎到了。再联系张华的两次表现,廖强和小董判断,小狗宝宝死亡案确实和张华无关,便停止了立案。

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廖强带着小董在小树林里安装了微型监控摄像头,连线到自己的手机,随时观看树林里的情况。但装了这玩意儿后,一直没拍到有价值的线索,这让他们坚信野蜂就是真凶,现在野蜂窝已经摘除干净了,留着摄像头也没啥用,可以拆掉了。

可就在他们动身前往丽湖小区的途中,廖强从手机视频里看到狗妈妈在地上打滚,便加速赶往事发现场。他俩跑进小树林,见奄奄一息的狗妈妈身上爬满了红色的蚂蚁,它的身上也有很多小红点,跟死去的两个狗宝宝一模一样!

真凶浮出水面,正是这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红色蚂蚁!廖强叫刘晓娜拿来镐头、铁锹和杀虫剂,三人联手把房前屋后的蚂蚁彻底消灭干净了。随即,刘晓娜将狗妈妈送往宠物医院接受治疗。这时,第一只狗宝宝的尸检报告也出来了,它死于哌啶类生物碱毒素和蛋白水溶性毒素。廖强查了一下,红蚁正好具有这两种毒素。

大家都以为这件事终于结束了,廖强和小董也松了一口气。不料几天后廖强又一次接到刘晓娜的电话。隔着电话,廖强的耳朵都快被刘晓娜的怒火烧伤了:“廖警官,我家狗妈妈也死了!根本就不是蚂蚁的事,就是有人暗害我的狗!你赶紧过来!”

廖强彻底蒙圈了:红蚁不都被消灭了吗?又从哪里冒出来的新“杀手”?

这次检查的结果跟上次一样,毫无疑问,狗妈妈就是被红蚁蜇死的,压根就没有其他新凶手,树林里也没看见红蚁的踪影和巢穴。

这件事彻底激发了廖强的好奇心,他一有空就来到丽湖小区,拿着放大镜找遍了小区里的植物。皇天不负苦心人,这天,廖强带着小董在刘晓娜家院子里查找时,突然叫刘晓娜赶紧过来!

刘晓娜听到喊声,忙走出家门。见廖强拿着一只放大镜,正对着院子里的一丛灌木比画。刘晓娜走近观看,只见放大镜下,几只红色蚂蚁在一只身披白衣的小虫身上拍打,拍打了几下,小虫的尾部冒出尿液,而蚂蚁在争先恐后地抢着吸食!

“妈呀!我家门口也有红蚂蚁了,它居然喜欢喝尿!”刘晓娜忍不住大发感慨。

廖强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杀虫剂喷在那堆虫子身上,只见红蚁纷纷落地,但白色虫子毫发无损。

这是咋回事呢?廖强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省农科院的专家。

专家说,这种白色的虫子叫蚜虫,有一层蜡粉或蜡丝覆盖身体表面,蜡有憎水性,可以阻止药液渗透,因此普通杀虫药不起作用,得使用复配药剂,用喷雾器喷杀才行。

可是为啥红蚁喜欢喝蚜虫尿呢?

专家笑着告诉他,那可不是尿,是蜜露——蚜虫因为可以分泌蜜露,所以又叫蜜虫。蜜露是蚂蚁的最爱,所以有蚜虫的地方都有蚂蚁。

专家推测说,为了保护食源,蚂蚁会在蚜虫身边充当保镖,它们形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个季节正是蚜虫肆虐之时,它引来大量红蚁。当狗宝宝到树林里嬉闹时,碰撞了树枝,红蚁误以为狗宝宝在侵犯蚜虫,便对狗宝宝发动攻击。由于红蚁有毒性,狗被咬后得不到及时救治,便在短时间内毒发身亡。

“这个小区好几家养狗的,为啥别家的狗都没事呢?”廖强问。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专家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又到刘晓娜家里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问题就出在这栋房子上!”

啊?大家面面相觑,刘晓娜更是迷惑不解。

专家说,蚜虫具有趋光性,特别喜欢黄色和橙色,而刘晓娜家从内到外都是蚜虫喜欢的橙色、黄色。特别是晚上,黄色光对蚜虫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附近蚜虫蜂拥而至,纷纷在刘晓娜家附近安家。现在小树林的蚂蚁确实不见了,它们都集中到刘晓娜家的院子里了!

“我总算明白了,真正的‘神秘杀手’,是你自己呀!”廖强半开玩笑地说。

“我说别把房子装修成这样,你偏不听;我让你别养狗,你还是不听。现在咋办?为了养狗,难不成把整栋房子重新装修?”刘晓娜的老公也埋怨道。

刘晓娜苦着脸说:“造的什么孽哟!没想到是我害死了狗宝宝!我再也不想养狗也不想看到黄色了,赶紧先把家里的灯都换成白色LED灯!”

猜你喜欢

野蜂小董张华
冬天的风在说什么
包容
练习拉拉链的小董
年轮
白衣天使
山 风
兼职电商路难行:淘宝卖家初上路
P的野蜂朋友
野蜂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