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劳动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2024-12-14王凤娟
作者简介:王凤娟(1985~),女,汉族,甘肃会宁人,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为了着力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可采取建立家园共育机制、营造家园共育环境和创新家园共育方法等策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让他们的生活因劳动而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3-0156-04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各个年龄段都要开展劳动教育,幼儿园也应贯彻。幼儿劳动教育与小学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而高效的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家长的鼎力支持、积极配合。在幼小衔接视域下,为了着力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劳动教育。
一、 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基于家园共育的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为他们在未来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一)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
劳动意识是个体在面对各种劳动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观念,是劳动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劳动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
例如,面对家里到处摆放的玩具,幼儿能够产生收拾、整理玩具的意识;面对区域活动结束之后散落在四处的游戏材料,幼儿具备收拾、整理材料的意识……经过一番用心收拾、细致整理之后,原本到处摆放的玩具、散落四处的游戏材料变得整齐有序。而这也能够让幼儿真切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清晰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依托家园共育式的劳动教育,教师能够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劳动成为幼儿的一种自觉行为、自发行动。同时,幼儿的生活也会因较强的劳动意识而变得更加美好。
(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择菜、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劳动能力。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劳动教育,能够将幼儿的家庭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紧密关联,能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幼儿掌握擦桌子的方法,而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擦桌子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劳动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一些劳动机会,让幼儿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掌握擦桌子的方法,并逐步将其转变为劳动能力。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加真实的劳动实践,幼儿能够逐步掌握劳动技能,真切体会劳动的快乐。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幼小衔接视域下,以各种各样的家园共育劳动任务为抓手,幼儿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摆放、收拾餐具是基于家园共育的一项劳动任务。在就餐活动中,幼儿需要在就餐前,整齐、有序地在餐桌上摆放勺子、碗筷和菜碟。在就餐之后,幼儿也需要收拾餐具,并将其放入洗涤槽中。
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依托各种各样的家园共育劳动任务,培养幼儿整理物品、打扫房间等劳动习惯,能够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他们受益终身。
二、 幼儿劳动教育现状
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首先应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从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结果来看,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如下: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模糊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教学效益的关键因素。教育教学环境、幼儿发展需求在不断变化,幼儿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劳动教育中,教师仍然试图用落后的教育理念,解决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各种新问题,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另外,清晰、明确的幼儿劳动教育目标,是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方向。然而,在组织幼儿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并没有清晰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导致劳动教育缺乏实效。
(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
丰富的幼儿劳动教育内容不仅会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而且会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自理型劳动为主,如:学习穿衣、学习洗衣服、学习整理物品等。单一的劳动教育内容降低了幼儿参加劳动任务的积极性与实效性。另外,在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教师仅仅采取示范讲解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习劳动技能,难以调动幼儿的劳动热情,降低了幼儿劳动教育的效益。
(三)家长参与不够,环境资源不足
有效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从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家长参与幼儿劳动教育的频次较少、积极性也不太高,导致幼儿劳动教育低效。另外,有效的劳动教育离不开丰富的环境资源支撑。当前的幼儿劳动教育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局限于一日活动之中,导致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环境资源明显不足。因此,拓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环境资源,也成为幼儿劳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 幼儿劳动教育策略
为了确定清晰的劳动教育目标,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创新劳动教育的方法,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环境资源等,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家园共育机制,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可采取家园共学、家园共建和家园共享等方式,逐渐建立家园共育机制,以此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确定清晰的劳动教育方向、开展多元的劳动教育活动。
1. 家园共学,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家园共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劳动学习中,与幼儿共同学习和探索;二是指家长与教师共同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互相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劳动学习。
例如,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与幼儿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包括一起摘菜、一起收拾房间、一起给家中的绿植浇水、一起洗衣服等。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家长可以与教师共同制订劳动学习的目标,如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书桌;能够掌握一些快速、合理整理书包、书桌的方法;能够掌握一些洗袜子的方法等。
通过家园共学,教师与家长都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作为家园共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与家长也会参与到劳动之中,与幼儿一起完成各种各样的家园共育劳动任务。
2. 家园共建,确定清晰的劳动教育方向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密切联系、紧密合作,不仅能够使幼儿劳动教育的方向更加明确,而且能够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幼儿教师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座谈会,并向家长分享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劳动教育的经验,并征求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意见,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劳动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家园共育的沟通平台,方便与家长共同交流。基于该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务劳动中实际表现和成长情况,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和成长情况。
通过密切联系、有效合作,家长与教师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劳动教育中的问题,而且能够积累更加丰富、成熟的劳动教育经验。
3. 家园共享,开展多元的劳动教育活动
家园共享是指家长和教师共同分享和交流幼儿的劳动成果和成长情况,使家长与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发现劳动教育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也能够为教师开展多元、有趣、高效的劳动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展览等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进步,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家庭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的劳动活动,让其他家长和教师了解到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和效果。
通过家园共享,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深度交流,优化、完善家园共育的劳动教育活动;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能够互通有无,丰富家长劳动教育的经验,提升劳动教育能力,使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劳动教育活动高效顺利。
(二)营造家园共育环境,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有序、有趣、有效的劳动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教师在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围绕劳动教育的主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
1. 营造生活环境,开展生活劳动
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在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劳动教育时,应联系幼儿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营造真实、亲切的生活环境,并依托这样的家园共育环境,组织幼儿开展一些生活劳动。
例如,教师可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组织他们参与一些自理劳动,包括整理书包、摆放玩具、整理餐桌等,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劳动的重要性和乐趣,逐步形成整理书包、摆放玩具和整理餐桌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家庭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劳动,包括烹饪、洗衣、购物等,让幼儿学习实用的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教师与家长共同营造的真实生活环境之中,劳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这些生活劳动,幼儿不仅能够逐步形成基本的劳动能力,而且能够感知、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2. 营造生产环境,开展生产劳动
人类的衣食住行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衣服来自服装厂的生产线;实物来自农场、农田、食品加工厂;住宿的房屋离不开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出行乘坐的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都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还应该积极营造生产环境,引领幼儿开展生产劳动。
例如,教师与家长可组织幼儿参与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让他们学习、掌握栽培植物的方法和养殖动物的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此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艺术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等。
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劳动教育生产环境能够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劳动技能,让他们体验生产劳动的快乐,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营造社区环境,开展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引领幼儿从幼儿园走向社会,从家庭走向社区,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参与社会劳动,体验社会劳动的快乐。
例如,教师与家长可组织幼儿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公益捐赠活动等,让他们在真实的社区活动、社会活动中,真实了解社会的需要,真切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在培养他们劳动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企事业单位、农田、工厂等,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方式,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家长与教师共同营造的社区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够真实参加社会生活,而且能够感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同时,通过近距离观摩各行各业的劳动场面,幼儿也能够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创新家园共育方法,提升劳动教育效益
家园共育的方法是决定家园共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可采取“多渠道共育、多场域共育和多视角共育”等方法,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1. 多渠道共育
家园共育的渠道不能局限于线下,教师应根据幼儿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拓宽家园共育的渠道,组织开展线上共育,使线上线下共育渠道能够形成互补,提升家园共育的实效。
例如,针对幼儿家长劳动教育意识不强、劳动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教师组织开展线上共育。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分享了一些微视频,这些微视频以典型的劳动教育案例,向幼儿介绍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教育的各种方法。教师还邀请家长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进行在线交流。不仅如此,教师还鼓励家长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以视频、照片为媒介分享线下劳动教育的成果。
相比于单一的线下渠道,线上线下多渠道共育充分利用家长和教师的碎片时间,有的放矢地解决家园共育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升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效。
2. 多场域共育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场域,但并不是唯一场域。为此,教师应基于幼儿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适时适度地拓展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场域,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创新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等。
例如,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带领下,幼儿可以走进周边的农业科技园,以研学的形式,观摩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清晰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好处,更为真实地了解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此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周边的工厂,让他们了解各种日用品的生产过程,让他们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总之,幼儿园、家庭、农业科技园、工厂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场域,在多样化的劳动场域中,幼儿不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丰富自身的劳动知识。
3. 多视角共育
劳动教育的视角不同,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在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劳动教育时,可拓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视角,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可分别从“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不同的视角,组织幼儿完成一些家园共育劳动任务。如自理劳动可以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种植、养殖等家园共育劳动任务,能够逐步培养幼儿的种植技能、养殖技能等。
通过多视角共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而且能够让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幼小衔接视域下,教师应与家长密切沟通、通力合作,设计、开展丰富、多元的家园共育劳动任务。通过组织幼儿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参与、完成家园共育劳动任务,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让他们逐步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吕琳.家园共育携手同行——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1):72-73.
[2]陈昱静.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22(10):19-21.
[3]凌静.家园共育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