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4-12-14邵阳
作者简介:邵阳(1980~),男,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普化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文章研究了运用合作教学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的策略。首先,介绍了合作教学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次,分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包括问题、学生需求与认知水平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包括以案例引入合作、以问题开展合作和创设合作情境等,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具有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其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合作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引入合作;问题开展合作;创设合作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3-0131-04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合作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学生合作互动、共同学习的方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整合,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文章探讨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合作教学法的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其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 合作教学法概述
合作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分享知识和资源,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共同学习,这不仅仅是单一学生的知识获取,而是整个小组共同构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环境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贡献和学习他人的想法,从而促进综合性的学习。
在教育领域,合作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
合作教学法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密切相关。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而增进对不同观念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制订规则和约定,理解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此外,合作教学法也提供了更多实践性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思考道德和法律的应对方式,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首先,课堂内容偏向理论,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经验,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其次,教学内容与社会变革脱节,新兴的道德和法治问题未能及时纳入课堂,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不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再次,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需求和认知水平也显示出多样性,他们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因此,对道德和法治方面的认知水平差异很大,一些学生对这些主题的认知可能不够深刻,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最后,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不足,无法在讨论中深化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此外,传统的评估方式偏重笔试和考试,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问题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需要更具互动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并促进其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 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以案例引入合作,点燃学习热情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或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讨,并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可以从中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探讨中体验到道德决策的复杂性,理解法治在社会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和法治基础。
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选择引人入胜的案例或场景,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或当代社会问题,直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这样的案例选择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例如,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公平与正义、诚信与责任等话题,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道德决策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讨案例所涉及的道德与法治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观点、提出质疑、进行辩论,这种互动有助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网络生活新空间”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引入合作教学。具体而言,教师简要介绍在某中学的贴吧中,发生了“天龙”发布小林同学照片并嘲讽的情况,重点强调这种行为违反了网络文明公约中关于尊重他人和拒绝恶意攻击的原则。教师提出问题,如“你认为这种行为有何不妥之处?”“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你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建议吗?”引导学生反思和探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上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鼓励每个小组分享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之后,收集各小组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个案例中,贴吧内发生的行为属于不文明、侵犯他人隐私和尊严的行为,这种现象不符合网络文明公约中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的原则,同时也违背了网络安全和维护网络秩序的规定。如果学生们遇到这种情况,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因恶意攻击而失去理智,保持冷静处理问题。教师呼吁学生平常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暴露,避免给攻击者提供更多攻击材料。学生可以及时向学校反映此类不良行为,请求协助解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网络空间的文明行为对一个和谐网络社区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反思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思考自己如何做到积极参与、传播正能量。
(二)以问题开展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需要教授文本知识,还需引导学生探索道德问题、解决法治问题。而以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的学习,更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法治等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可以提出关于公平与正义、个人责任与社会义务、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案例或情景,要求学生合作探讨解决。在任务设计中,教师需要确保问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参与、交流意见。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他们厘清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引导思路、激发讨论,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合作中展现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议题,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起源、意义以及与他人命运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或影像资料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这可以是关于人类、动物或环境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然后,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可以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人类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互联性和对待生命的态度等,引导学生从伦理、道德和法治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探讨所提出的生命议题。小组成员可以探讨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分享彼此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观点;可以分享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看法,探讨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他们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责任、对他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讨论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及这种互联性如何影响着个人、社会和整个生态系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对生命的思考付诸实际行动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环保行动或通过鼓励他人积极生活等方式影响和改变生命的状态,鼓励学生通过行动,展现对生命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三)创设合作情境,提高课堂实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情境,基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在学生兴趣导向的情境设计中,教师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或个别谈话的方式,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可以包括他们喜欢的主题、活动、领域等。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学生的兴趣点。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整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所在。例如,如果学生对科技感兴趣,可以引入与法治和道德相关的科技话题。在情境设计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意味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风格调整课程,使之更具吸引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多样性的情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这可以包括不同主题的案例研究、模拟游戏、实地考察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个情境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元素。教师的热情和投入往往能够感染学生,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自己对相关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和想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在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友谊与成长”为主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营造一个充满共鸣和启发的学习氛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关于友谊与成长的话题,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分享环节,让学生轮流分享友情故事或对友谊的思考。每个小组可以分享彼此对友谊的理解、交流个人的交友经历,并讨论友情在他们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故事或影视剧情,让学生观看或阅读。例如,《哈利·波特》这个系列中有许多关于友谊、忠诚和成长的主题,哈利、赫敏和罗恩之间的友情、彼此之间的支持和信任是该系列中的重要元素。《小王子》这本书探讨了友谊、孤独、成长和人生意义等议题。小王子和狐狸之间的友情以及小王子在星球上的旅程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成长的烦恼》是一部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故事,涉及友谊、家庭、学业压力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会从中找到共鸣,讨论他们在成长中的困惑与挑战。《三国演义》虽然是古典文学,但书中的人物关系、忠义、友谊等主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可以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思考友情和成长的含义。然后,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友谊与成长的主题。
讨论完后,教师还可以创建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友谊的挑战和成长。例如,教师引入影视文学故事中的一个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对友情中的挑战或冲突,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立场,他们在情境中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各不相同,学生按照故事设定的情境的指引进行。情境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情境中发生的事情,询问他们如何处理了这种挑战或冲突,以及他们对情境有无新的或者是更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友情中的挑战与成长,同时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对友谊价值的认知。
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涵盖了案例引入合作、问题开展合作、创设合作情境等多个方面,这些策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团队合作、探讨伦理法治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和全面素养培养。为此,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充满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道德与法治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合作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将持续演进与创新,课程内容将更贴近社会现实,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责任感。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在合作中更深度、更广泛地探索道德与法治,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彬.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1):1-3.
[2]黄海涛.新课改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