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对TST强阳性者的干预效果
2024-12-14侯艳春蔡立红秦馥梅黄晓净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TST强阳性者对预防性治疗的服药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3-7月有肺结核疫情的7所中职学校里与肺结核病例有接触的密切接触者中进行筛查,以筛查TST强阳性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TST强阳性者的预防性服药率、完成服药率。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TST强阳性患者预防性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29例拒绝预防性服药,对照组有40例拒绝预防性服药。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有15例、没有时间来医院18例、觉得不需要服药18例、家长不同意16例、备孕/哺乳期2例,两组间各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完成服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各种原因导致中断服药者,对照组1例,观察组有13例。其中,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2例,没有时间来医院3例,漏服药3例,胃肠道反应4例,联系不上2例,两组间各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学校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提升防护行为,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预防性治疗率,从而达到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目的。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3--04
结核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ls/fP9Fi8o0eKaDEQiqXrQ==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感染后不一定会立刻发病,但若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数量多、毒力强,则可引起活动性结核病。研究显示[1],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与个人免疫力、环境卫生条件、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而预防性治疗能够降低感染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是终结结核病流行的重要举措之一。结核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学生在学校中由于密集的课堂环境、集体生活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并且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结核病,因此学校是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场所之一[2]。研究显示,开展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学生的防控意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学校中的传播[3]。加强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措施,可以降低结核病的传播风险。若学校出现结核病例,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本研究观察分析了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对预防性治疗的接受情况及服药情况,以期为学校结核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23年3-7月有肺结核疫情的7所中职学校里与肺结核病例有接触的密切接触者中进行筛查,以筛查TST强阳性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5±2.5岁;TST强阳性5例、一般或中度阳性23例,阴性17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1~17岁,平均年龄14.6±2.3岁;TST强阳性6例、一般或中度阳性29例,阴性20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密切接触者定义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肺结核患者在确诊前3个月至开始治疗后14天期间有较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包括在同一教室学习的师生、在同一个宿舍居住的同学,以及与患者有较长时间接触的家庭成员等。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对照组 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对该组师生实施常规学校结核筛查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学校有结核疫情发生后,疾控中心组织学校进行密切接触者名单确认,我院接到筛查名单后,联系学校确定筛查时间,进行TST和/或胸片检查。将筛查结果反馈给疾控中心及学校,对学校推荐过来持有预防性治疗同意书的师生进行预防性治疗。
1.3.2 观察组 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对该组师生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在开展结核筛查的同时,对筛查的师生进行健康讲座,内容包括:结核病基础知识、良好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及运动、预防性治疗等知识。
(2)建立预防性治疗个案管理档案:对治疗过程全程追踪,结合患者病情、临床资料开展个性化护理。
1.4 预防性治疗的措施
(1)治疗标准:根据《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版)》,对于TST结果强阳性的感染者,及时采取预防性治疗的措施,以防止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5例。预防性治疗标准:胸部影像学检查无异常;TST结果强阳性;无基础病。
(2)治疗方案:对纳入治疗的师生进行12周的异烟肼联合利福平用药方案。治疗前、中、后均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学校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预防性治疗。
1.5 TST检查方法及结果判定
使用50IU的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的稀释制剂(国药准字S20010052),排除禁忌症后,吸取本品0.1ml(5IU),注射于受试者左前臂掌侧面上1/3交界处皮内。于注射后72h检查注射部位反应。阴性:注射部位无任何反应,或硬结的平均直径<5mm;阳性:硬结的平均直径≥5mm。其中,硬结平均直径在5~9mm为一般阳性;10~14mm为中度阳性;≥15mm(儿童≥10mm)为强阳性;如果硬结直径<15mm但局部出现双圈、水泡、破溃或淋巴管炎等也为强阳性。
1.6 观察指标
(1)预防性治疗率:预防性治疗率=接受预防性治疗的人数/应接受预防性治疗的人数×100%。
(2)完成服药率:完成服药率=完成服药人数/接受预防性治疗人数×100%。
1.7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不符合χ2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治疗情况比较
开展健康教育后,观察组TST强阳性患者预防性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完成服药情况比较
开展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中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完成服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中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拒绝预防性治疗原因分析
两组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拒绝预防性服药的主要原因有,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没有时间来医院、觉得不需要服药、家长不同意、备孕/哺乳期。两组间各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中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未完成服药原因分析
导致中断服药的原因有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没有时间来医院、漏服药、胃肠道反应及联系不上。两组间各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相互之间的接触及交往较多,在这些人群当中,一旦有学生感染了结核病,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结核病爆发,造成较大影响[4]。对学校学生开展健康宣教是提高学校结核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筛查中,可对以下几类人群进行重点追踪与管理:与患者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的师生、在同一个宿舍居住的同学、与患者诊断前3个月至开始治疗后14天内在同一住宅接触达到7天的家庭成员、与患者在诊断前3个月至开始治疗后14天内在封闭空间直接连续接触8小时及以上或累计达到40小时者[5],此类人群常被称为密切接触者,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一旦发现有密切接触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结核病筛查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阻断传播。针对学校中的密切接触者筛查,除了对以上人群进行追踪和管理外,还需注意落实有效防范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患者,防止在校园内造成传播[6]。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改善学校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定期开展消毒工作,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措施,提升学生对结核潜伏感染和预防性治疗的认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预防性治疗的接受度、提升用药依从性,进而达到比较好的预防效果,是推动学校结核预防性治疗顺利实施的有力手段[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服药率为47.27%,高于未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的11.11%,低于任哲雯等[8]在结核潜伏感染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意愿研究(接受率76.28%)。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是:①任哲雯等[8]研究中分析的是结核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接受意愿,而本研究分析的是学校结核潜伏感染者的实际预防性服药率。②本研究纳入的是学校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学生,他们没有完全的自主决定权,很多的时候还要参考家长的意见,而家长没有进行相关健康科普,对预防性治疗的了解度不够[9]。③很多学生没有手机,信息沟通受阻,没能及时与家长及医务人员沟通。④学生的时间不够自由,很多学校周末都要上课,导致学生不方便来院取药。⑤学校的校医不够重视TST强阳性的师生,没有做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知识的解答和科普,也没有进行后续的追踪和管理[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中TST强阳性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率比较,无差异。原因可能是:①对照组的样本量较小,才5例,数据存在偏差可能性大。②对照组的5例没有进行高质量的科普,是主动探寻到预防性治疗,对于预防性治疗的认识更深刻,主动性和依从性更高。③学生本身没有通讯工具,导致沟通不畅以及影响到后续的跟踪[11]。
综上所述,对学校结核筛查时,构建医院-学校-家庭联合模式,对筛查后续处置,可以提高学校肺结核预防性治疗率及预防性治疗的依从性。
4 参考文献
[1] 叶佳庆,胡嘉,郑建刚,等.436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22,57(12):2214-2218.
[2] 王彦富,孙彦波,闫兴录,等.数字化X线胸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肺结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2,38(6):871-874.
[3] 杨超,王晶,唐桂林,等.2016-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6):477-482.
[4] 高阳.观察肺结核患者采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2):106-109.
[5] 朱思谨,孙聪,王曰雷,等.烟台市肺结核患者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院统计,2023,30(6):422-425,430.
[6] 黄玲,羊晶晶,李佳.福州市2022年学生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3,23(12):1341-1345.
[7] 呼景飞,周鸿让,周喆,等.上海市青浦区不同类别高中肺结核密接感染及预防治疗现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12):78-81.
[8] 任哲雯,张国龙,龚德华,等.结核潜伏感染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意愿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20,42(5):503-509.
[9] 葛锐,田敏,侯志刚,等.2013-2022年嘉兴市儿童青少年肺结核发现延迟分析[J].预防医学,2023,35(12):1089-1092.
[10] 陈维华.预防性抗病毒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1):14-17.
[11] 王翠翠,崔小艳.强化护理管理在肺结核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2,46(12):2007-2008.
[2024-03-25收稿]
基金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Z20210784)
作者单位:545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胸科医院门诊部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