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

2024-12-13杜丽红

新课程·上旬 2024年3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怎样设计整本书阅读,打造顺畅、高效的阅读推进课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为例,展开具体实践探索,反思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一、《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实践

《神笔马良》是小学二年级“快乐读书吧”里面的必读书目,整个故事围绕“神笔”来描写,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加入阅读。我认为这个故事吸引人之处在于:一是马良是个小孩,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差不多,都有一个画家梦。二是马良的这支笔很神奇,能将画出来的东西变成实物,这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因为他们也都想拥有一支神笔,想画自己喜欢的书包、最爱的美食、可爱的老师等。三是马良的神笔帮助贫苦人民,惩治贪财大官,反映出马良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孩子,应对事情思路清晰,不慌不忙,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该学习且具有的基本品质。因此,我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兴趣、自我认知等方面出发,设计了如下推进课。

(一)教学目标

借助推进课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读完这本书后能清晰、流畅且准确地讲故事给别人听;通过阅读把握书中的人物特征,学会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马良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课程发展,完成写作训练。

(三)教学推进过程

▲第一步:内容导入——引出故事

师: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故事书?为什么?

生:我喜欢读《小猪唏哩呼噜》,我喜欢书中名字叫唏哩呼噜的小猪,因为他喜欢冒险,非常聪明,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侠。

生:我喜欢读《七色花》,我喜欢里面的主人公珍妮,因为她是一个善良、关心家人的小姑娘。

生:我喜欢读《穿鞋子的猫》,因为我家里也养了一只猫,我喜欢和猫一起玩,穿着鞋子的猫很可爱。

生:我喜欢读《米小圈上学记》,因为我感觉米小圈非常有意思,就和我们现在上学和生活的状态差不多。

师:那么你们读过《神笔马良》吗?

生:我读过了,我喜欢马良的神笔,因为我也想有一支神笔,画出我自己喜欢的东西。

生:我也读过《神笔马良》,我感觉里面的贪官太坏了,威胁马良画金山,但最后被马良困住,马良很厉害。

生:我也读过《神笔马良》,我喜欢“马良三梦”这一段,原来马良得到神笔后发生的故事都是马良做的梦。

……

师:大家非常棒,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这篇故事《神笔马良》。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帮助教师摸清楚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然后导入本节课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游戏活动——分享体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神笔马良》的情况,教师组织了“快问快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回答正确的学生将得到小红章一枚,印到语文作业本上,后期可以兑换小礼品。

问题一:马良向画师求笔得到了吗?

生:没有得到,他被画师撵出去了。所以,马良下定决心要学习画画。

问题二:马良的神笔是谁送给他的?

生:是一个留着白胡须的老人,这个老人叮嘱马良要好好用这支笔。

问题三:庄园主开始时让马良给他画什么?

生:庄园主贪婪、霸道,要求马良画金元宝,马良直接拒绝了,并被关到了马厩里。

问题四:马良是怎样逃出来的?

生:马良画了一个梯子,顺着梯子翻墙逃走了。

问题五:财主骑马追马良时,马良画了个什么?

生:马良画了一张弓和一支箭,用弓箭射中了财主的马。

问题六:马良逃到一个小镇上,他是靠什么换钱的?

生:靠卖画,但是不让画变活,因为他画的画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问题七:马良在小镇上画了幅什么画轰动了全镇子?

生:画了一只缺少眼睛的白鹤,但是不小心滴了一滴墨水,却点活了白鹤,并飞走了。

问题八:马良被皇帝抓走后,满足他的愿望了吗?

生:没有,因为马良知道他是个坏皇帝,画的时候没有按照皇帝的要求去画。

问题九:皇帝拿到马良的神笔后,他能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吗?

生:不能,他太贪婪了。

问题十:马良被放出来后,他又是如何应对皇帝的?

生:他先画了一棵摇钱树,但摇钱树在大海里,又画了一条船,皇帝乘船去有摇钱树的岛上,结果马良画出了大风大浪,将船掀翻,沉到了海底。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快速抢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有助于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其自主阅读的能力,方便后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

▲第三步:阅读推进——走进《神笔马良》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整本书阅读,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技巧。

1.读封面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神笔马良》的封面,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拿到书后要先看封面,通过读封面了解书名、作者、出版社、故事的主人公。

(多媒体图文展示“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洪汛涛是20世纪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一位童话理论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和创作儿童文学,为我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读好一本书就需要从封面入手,深入了解作者。要想提升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解读封面的习惯。)

2.读目录

师:我们翻开第1页,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会读目录是读好整本书的基础。通过读目录,我们能够掌握很多信息,如对应的故事页码、故事内容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吧!

在目录中前面的数字是故事页码的开头,后面的文字是故事的名称。比如,“神笔马良”这个故事是从第1页开始到第二个故事开始的前1页,也就是第1~16页,如果我们想要针对这一部分去阅读,就需要从第1页开始,一直坚持读到第16页才能结束。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马良三梦”是在第17~35页。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本书后应先读目录,有了目录明确阅读页码。

我们了解了目录之后,就需要猜测故事内容。

师:本书的第一个故事题目为“神笔马良”,那我们就可以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马良,还有一个物品是“神笔”,你能猜一猜马良和神笔之间的故事吗?

学生开始纷纷讨论。

教师紧接着提问:马良是如何得到这只神笔的?他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同学们,赶紧翻开书来,我们一起探索答案吧!

(设计意图:目录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看懂目录是读整本书的最基础步骤。)

3.读图文

打开书之后,学生会看到有两张清晰的插图占据了两页,学生可能会在这两个插图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这时教师不应打扰学生,因为学生停留的时间正是他们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思考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看到这两幅图,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你最想知道哪个插图背后的故事?”用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两个学生进行课堂发言,听一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这个过程可以多给学生点时间,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获得更多关于这个故事的信息,激发他们想要马上深入阅读这个故事的欲望。在学生讨论与发言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以下问题来设置悬念,方便教师顺理成章地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

问题一:马良用神笔行善作画的事情被传出之后,马良先后被贪心的财主和皇帝抓去,要求为他们作画,结果发生了什么?

问题二:马良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故事最后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在封面、目录、插图以及教师层层递进的问题指引下,学生读这本书的欲望越发强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4.做计划

在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读个究竟的同时,教师还要进行最后一步,即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制订阅读计划,并督促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阅读计划完成阅读任务。

(设计意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的好习惯。阅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通过制订阅读计划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毅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四步:写作训练——以读促写

阅读是很好的锻炼学生写作的机会,是学生积累素材的主要来源,我们应借助每一次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针对整本阅读教学也是如此。从《神笔马良》这本书阅读教学来看,具体的写作训练可以设计如下。

师:我们已经读完《神笔马良》这本书,你是怎样看待马良这个人的?如果你是马良,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什么呢?

1.我心中的马良

生:我心中的马良是一个善良、淳朴、聪明、不畏强权的人,他具有坚持的意志力,一心想要画画,并不断坚持,我要向他学习。

生:我心中的马良是个小画家,他的画和实际物品非常像,要不然怎么能变成真的。

生:我心中的马良足智多谋,充分利用好了手里的神笔,为大家谋福利,惩治贪财的财主和皇帝。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一说阅读后自己的人生感悟,因为马良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学生只有读懂了主人公才能深刻理解整本书的内涵,才能从马良身上学到知识。本部分以学生发言的方式组织,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仿写奠定基础。)

2.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经过前面对“神笔”的憧憬和感情的酝酿,教师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置了如下仿写句子的任务: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一片干净的海洋),让(海洋生物来到这里安家)。

学生仿写例句如:

(1)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一个大大的鸟巢),让(无家可归的小鸟们都有地方住)。

(2)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一个机器人),让(妈妈不再为做家务而劳苦)。

(3)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漂亮的学校),让(我的同学都去那里上学)。

……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实现“我有一支神笔”的无限憧憬,从而起到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3.如果我是马良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来进行思想表达,有的学生表达出“如果我是马良,我会坚持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帮助他们脱离贫穷”,这是一种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有的学生表达出,“如果我是马良,我会说服皇帝让他做个好皇帝,为人民做实事”,这是一种大国情怀。还有的学生表达出“如果我是马良,我会画出无数的神笔,送给有需要的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总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设计意图:用“如果我是马良”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波动,并站在马良这一主人公的人物高度去审视自己,发扬品质,这部分设置有助于语文与德育的融合。)

二、教学反思

《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有亮点,也有不足。

1.很多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比较犯难,由于篇幅较长,讲起来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其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只要教师从头到尾按照学生阅读的思路和学生一起阅读,就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效推进。本设计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得知学生的阅读情况,读过哪些书目、了解哪些内容、对《神笔马良》了解多少等,轻松达到了新课导入的目的。其实《神笔马良》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通过看动画片、听老一辈人的讲述、自己阅读等渠道,都能说出大概内容。这篇教学设计简单讲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回忆这则故事,学生都会信心十足,积极发言和参与互动,营造的课堂氛围更活跃。

2.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师将这一方法通过整本书阅读《神笔马良》来一一进行讲解,设计了一套“读封面—读目录—读图文—做计划”的整本书阅读步骤,为学生读好整本书指引了方向。但在做计划环节,由于很多学生自制力较差,虽然能做出计划但是完成计划中任务的效果较差,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多加督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阅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深厚基础。

3.大部分教师会将阅读课与写作课分开来讲,小学二年级的阅读课主要以课本上的课文为主,写作课主要以看图写话为主,较少涉及整本书阅读,以及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使有以读促写的元素在内,也只是简单地带入,或者直接将写作任务设计为课后练习,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反馈。而本节课的写作训练很好地与整本书阅读教学融合在了一起,有训练深度,也有训练层次,这是本推进课教学设计的一大创新,在以后的常规阅读教学中也需要继续沿用。

4.本节课教学侧重点在于教师问、学生答的教与学的活动,学生思维跳跃,在我预设的范围内。但是在活动中缺少评价的环节,这是本节课的不足。我之后会对本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努力将多元化评价加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推进课教学设计中,努力使《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