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策略探讨
2024-12-13郑晓婷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复杂且管理难度大的领域,其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项目管理复杂性的提升,协同管理成为行业内的必然趋势。通过整合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核心要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效益最大化。但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协同管理工作仍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和隐患,制约着协同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便以此为落脚点,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推动协同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建筑市场中,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受到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的考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资金筹措、运用、分配和监督等内容,能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坚强支撑,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健康发展。成本控制则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能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探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协同管理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相关概述
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它涉及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和监督等多个环节,其原则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原则、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现金流量至上原则以及财务杠杆原理等。成本控制则是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成本控制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等,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均属于具体的成本控制策略。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资金管理与流动性的优化。资金管理涉及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管理,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资金充足、流动畅通。流动性优化旨在通过各种策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财务风险。常用的策略包括合理安排负债结构、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等。
二是内部审计与风险防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评价方式,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符合法规、制度要求,并揭露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风险防范则是企业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预防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三是投资决策及风险监控。投资决策是企业为获取未来收益而进行的资金投放决策,它要求企业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项目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监控则是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确保投资项目按计划进行。
四是税收策划与合规性审查。通过税收筹划,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税务事务,降低税收负担。合规性审查则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合规性检查,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
五是成本节约与盈利增长的策略实践。企业通过提高管理能力,各部门充分沟通交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可实现成本节约;通过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优化提高人才队伍水平等方式,则可以实现盈利水平的提升。实践中,企业需要注重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的结合,实现成本节约与盈利增长的良性循环。
六是预算编制与执行监控。企业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等经济活动的计划安排。预算编制需要科学、合理,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需要。执行监控则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督,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利润空间的提升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能够最大限度上帮助企业在不同项目中合理分配资金、材料、设备等资源,避免因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项目隐患。且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在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等方面寻求更加经济高效的方案以供企业进行选择,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尽可能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重要目标。此外,实施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有助于企业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措施,企业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助于自身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充分实现。
(二)有利于合理规避潜在的风险
协同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大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多层次分析力度,提升企业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以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尽可能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降低财务损失。此外,协同管理能够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在面临宏观政策调控、信贷政策变化等变动时充分适应外部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财务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以全面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最后,协同管理强调投资后的内控管理,包括成本控制、精细化的财务内控体系等,这有助于企业在投资结束后依然保持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转移投资债务负担,规避投资风险。
(三)有利于保证内控工作的落实
协同管理的贯彻落实使得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够深入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通过实时监控、深入分析不同环节的财务数据和成本数据,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各项业务的实际运行情况,这有助于企业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此外,协同管理意味着财务数据和成本数据的共享和沟通,这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数据和信息,有利于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且财务透明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归属感,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最后,协同管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对财务数据和成本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各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水平,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控意识较为薄弱
一是财务成本管控较为分散,受建设施工企业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建筑施工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工程地点和多个施工阶段,多个工程地点意味着项目团队需要分散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每个地点都可能面临不同的财务问题和挑战,需要分别进行监控和应对;多个施工阶段表示建筑施工项目通常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每个阶段的资金流动和成本结构都有所不同,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控的难度。
二是监控力度有待加强,施工现场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都是下游分包按期与成本部门对账结算,到了财务部门就是收票付款,对成本管控参与度小,财务成本管控地位较为弱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财务监控系统,抑或还在使用传统的监控手段,如人工记录、纸质报表等,这都会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获取施工现场的财务信息,不利于企业对项目落实进行有效监控。
三是信息数据不对称问题显著,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各参与方往往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动机,承包商可能希望通过降低成本或虚报成本来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业主方则希望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并避免资金浪费。这种利益不一致和动机冲突可能导致承包商有动机隐瞒或误导业主方关于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不利于财务成本管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财务成本管控体系有待健全
一是由于财务管理与成本管控分离,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管理误区,局限地认为财务管理与成本管控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领域,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两者的联系和沟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与成本管控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这种沟通的断层不仅使得重要的财务信息和成本数据无法在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还可能导致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产生分歧,出现因权责划分不明确而导致的工作重复或遗漏等问题。例如,财务部门可能更倾向于从宏观角度审视企业的资金流和财务状况,而成本管控部门则可能更注重从微观层面对各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二是缺乏全面成本控制意识,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全面充分认识理解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具体内涵和重要作用,简单局限地认为只要控制好直接成本就能实现项目建设的盈利发展,却忽视了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不仅要考虑材料费、人工费等直接与项目建设产生关联的成本,还要综合考虑管理成本、时间成本、安全风险成本等众多间接成本、隐性成本,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保证财务成本管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健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管理制度规定不明确、具体操作流程繁琐、操作可实施性较差等问题,管理制度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抑或制度执行力度较弱,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三)财务成本管控技术有待更新
一是信息建设意识较为薄弱,建筑施工行业长期以来更侧重于现场管理和实体建设,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可能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花哨”的工具,对实际业务帮助不大,因此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即使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其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比仍存在疑虑,担心投入大量资金后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担忧可能源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以及对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不确定性。
二是投资成本较为高昂,由于建设财务管理和成本管控信息系统需要购买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的价格往往处于较高水平,且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可能需要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如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等,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设置等不尽相同,再进行集成开发需要进行系统的定制开发,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设费用。此外,在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委托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准确实时,这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
三是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只是根据当前的需求和问题进行系统的选择和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业务的扩展,原有的信息系统因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而面临重新建设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财务成本管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是建筑施工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的行业,施工项目多样性和地理分布广泛性等特点使得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极具挑战性,且项目建设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承包商、政府部门等,每个环节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都有不同的要求,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的财务和成本问题。因此,部分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可能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是人员培训教育力度较弱,建筑施工企业在资源分配时,可能更倾向于工程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营,而对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的培训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未开展系统的人员培训计划,或者培训计划不够全面和深入,进而导致财务管控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滞后于行业发展,人员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进步。
三是人员流动性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流动性,这使得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环境和任务不断变化,部分人员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工作机会而频繁流动,导致企业难以保持稳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团队,从而影响人员素质的稳定性和水平。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完善措施
(一)树立财务成本管控意识,落实责任制管理模式
一是集中化管理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与项目建设发展规划相符的中央财务部门和成本控制中心,委派专人专员以负责施工建设项目总体财务策略和成本管控方向的制定,针对建设地点和建设阶段较为复杂的施工项目,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设立区域性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小组,根据不同地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策略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流程,确保不同地点的项目遵循相同的规范和标准,并对项目各阶段进行明确的成本预算和财务规划,确保财务成本管控各项工作的开展均以此为基础,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是加大监控管理力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广泛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以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监控系统,实现对项目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深入分析和全面监控,充分运用系统预警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成本异常,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和纠正。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和成本检查,确保项目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发现的财务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企业的财务纪律和成本控制秩序。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和共享,确保各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财务状况和成本控制情况,最大限度上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成本管控体系,实施动态化管理方式
一是促进财务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的融合,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财务管理与成本管控联席会议,确保财务部门与成本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共享重要信息。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向员工普及财务管理和成本管控的基本知识,强调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作用,提高团队整体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企业还应制定规范的规章流程,明确财务管理和成本管控部门的职责边界和协作方式,确保两个部门在协同工作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
二是树立全面成本控制理念,企业高层应首先树立全面成本控制的理念,认识到成本控制不仅仅是直接成本的控制,还包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通过内部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全面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梳理和明确企业所涉及的全部成本,为各类成本设定合理的控制目标、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在成本控制中的职责和权利,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确保成本控制责任的落实。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引入并应用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企业应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标准、消除模糊地带,确保制度规定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匹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三)更新财务成本管控技术,促进信息化水平提升
一是增强信息建设意识,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企业领导层和员工普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益处,帮助他们理解信息化建设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具体建设前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保所建设的系统能够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风险评估和回报预测,制定大致的信息化建设预算和回报计划,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这一方式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相结合,量化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增强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二是逐步实施、循序渐进,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先进行详细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而后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企业财务状况选择建设重点,优先建设关键的业务系统,然后逐步扩展和完善其他系统,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资金。同时,对于软硬件设备,企业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或者通过云服务等方式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对于系统集成,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以减少定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性。此外,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营,企业可以考虑与专业的IT服务提供商达成长期稳定合作,通过外包或托管等方式降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
三是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战略相一致,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持续升级。在选择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选择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和可持续升级的系统,并定期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信息化战略和规划。
(四)加大人才培养提升力度,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财务管控人员是财务管控工作的关键落实者,财务管控人员的素质是财务成本管控工作落实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是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团队协作,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具体需求,对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进行专业化分工,例如分为成本估算专家、成本控制专员、财务分析师等,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发挥专长。同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员工加强团队协作,确保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能够有效沟通和配合,共同解决复杂的财务和成本问题。
二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当前人才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范围能够覆盖所有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人员,且培训内容应该涵盖行业最新动态、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成本控制技术等多个方面。同时,企业还应从项目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培训教育,确保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此外,企业还可以实施导师制度,为新员工或经验不足的员工配备资深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加快新员工的成长速度,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和传承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确保团队中的关键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并积极引导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减少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流失。同时设立内部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内部岗位轮换促使员工在不同的项目和部门之间积累经验,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即使面对人员流动,企业也能迅速调整团队结构,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与建筑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意识到当前环境下贯彻落实协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促进协同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树立财务成本管控意识、健全财务成本管控体系、更新财务成本管控技术、加大人才培养提升力度等措施为协同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力求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后后.公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4,35(01):95-97.
[2]万放.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策略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12):77-79.
[3]左廷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J].纳税,2023,17(33):88-90.
[4]冯欣.建筑施工企业优化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建议探析[J].商讯,2023(20):82-85.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