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研究
2024-12-13刘艺琦
摘要:信息化时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不仅是现代企业立足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指标。财务信息化赋予了现代企业新的管理内涵,同时也导致了诸多问题。为了明确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路径。文章从现存的问题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冗余、资金管理风险高、缺乏预算事前事中控制等实际问题。尝试从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资金风险大数据、完善预算事前事中控制等方面提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路径。为现代企业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创新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愈发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大军之中,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也愈发显著。财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化创新,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工具辅助财务人员的设计思想。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多元化、动态化的关联体系,在塑造财务管理内部信息化体系方面具有积极价值。企业内部控制同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化应用于企业内部控制,使得控制行为更加准确、控制策略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经营需求。但由于财务信息化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环节中的普及程度不足。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信息化的准确认知,这也使得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价值。因此,需要正确分析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创新路径,只有如此方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一、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的特征及必要性
(一)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的特征
财务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带来新的环境,具有一系列创新特征。主要包括:
1.动态化。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静态管控,主要以预算和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相应的控制活动运行,在控制模式方面较为传统,无法实时捕捉伴随企业经营发展而形成的内部控制问题,这也往往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滞后。财务信息化依托动态数据分析形成科学控制决策,实时监控资产安全,形成风险管理预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起内控与经营管理流程的紧密联系,摆脱了以静态财务数据和制度规章为依据的内部控制工作模式。
2.个性化。财务信息化理念充分尊重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要,在信息化工具设定和信息化管理组织的重塑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体系的可塑性和柔性,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可以根据项目类型和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实时调整控制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个性化创新。这对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具有积极价值。
3.开放与共享性。信息化的显著特点便是开放性与共享性,财务信息化应用同样不例外。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构建了企业内控数据体系。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大数据构建起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便利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内部控制的灵活性更强。开放与共享特征也使得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动态改进成为可能,为企业接入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环境提供了支持。
4.系统化与规范化。财务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赋予企业内部控制更加专业化地管理、分析和应用财务大数据的可能。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智能联动数据生产、加工、存储和应用等诸多环节,继而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由于数字化管理以数据为核心驱动,数据易于标准化的特性又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具有系统化与规范化特质。相比传统人工管理与控制时代而言,财务信息化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因员工个人判断和操作的误差导致的内控失效问题,对企业各部门严格执行内控规章制度,打造规范性强的内控体系具有积极价值。
(二)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1.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是围绕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经营管理项目进行的复杂工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要素资源的有机整合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就是协调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资源配置,推动投入产出水平提升。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相关部门明确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由此提高部门管理质量,减少因管理机构冗余,资源错配给企业高质量经营发展带来的挑战。继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证企业高效运作。
2.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内控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成效。财务信息化的应用尤其有助于改善传统内控工作体系下冗余的工作流程,减少内控资源浪费继而提高工作成效。如在预算管理方面,财务信息化平台整合预算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细化管理、支出管理等内容,形成“一体化”办理体系,可以便捷地处理项目预算、支出、核算等全流程业务。减少了分开办理造成的内控资源浪费并降低了可能导致的预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在财务信息化应用的支持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内嵌制度规程,提高内控规范化水平。如内嵌经费支出标准规则,将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标准预置于系统内,实现从“人控”到“机控”的转型,提高经费支出合规性的同时也避免了部门人员暗箱操作的问题,提高资金管理质量。而随着财务信息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企业内控管理系统中内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点规则和各岗位分工制衡规则的情况愈发常见,这都有助于全方位夯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质量。
二、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冗余,内控信息沟通滞后
财务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尚未针对信息化应用的要求进行全面调整,出现组织架构冗余及信息无法准确沟通的情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结构冗余主要表现在内控组织中冗员增加、组织线条不清晰、单向信息传递路径等方面。如企业在应用财务信息化工具建立内控信息平台后并未相应地精简部门工作人员,而是继续采取传统的内控职能分工模式,岗位员工冗余、职能交叉造成管理效率下降。同时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仍沿用工业化时代的“自上而下”建设模式。内控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无法与管理层直接对接,内控流程受制于财务制度约束,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效率同样下降。受此影响,企业业务环节与管理层的内控信息传递不畅,信息沟通滞后性明显。
(二)资金管理风险高,资产监督不到位
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中,资金收支的规范与监管、资金流转的可追溯性及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审核是重要内容。企业通过一系列资金管控措施提高资金收支的规范性、全程可监控性,对于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虽然企业部署了财务信息化工具用于资金管理,但在实际管控过程中未能针对资金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风险前置管理。如在制定企业流动资金运作策略时,对市场发展状况的变动缺乏合理预判,资金大数据发挥的实际作用较小。尚未根据市场风险的评估结果制定资金使用风险预警机制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减少资金风险,导致企业资金风险增加。而在资产监督方面,大多数企业围绕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建立了监督管理体系。但尚未对虚拟资产、品牌价值增值等潜在的企业资产进行全面监督管理。缺乏资产内部监督与评估体系也使得内控的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造成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三)缺乏预算事前事中控制
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实施合理有效的预算控制措施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侧重于事后监控,较少关注事前和事中控制,相应地缺乏足够的事前预防控制和事中控制措施。比如,事中控制流于形式,只将企业年度利润规划作为监控依据而未将计划具体化。同时,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预算计划制订和执行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实际及财务状况,只按直属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得企业内控预算管理体系出现混乱。
(四)信息终端管理不完善,制度体系缺失
第三方企业负责承揽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其中制度体系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统一的运营商执行标准尚未确立。这就使得信息系统数据的存储出现不规范和不到位的情况。在统一的信息标准未明确的情况下,企业使用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内部管理往往出现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端风险增加的情形。二是制度体系的信息化适配不足。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制度协同尚未形成,诸如责任人管理和内控监督体制的科学范式不够成熟。导致财务人员违规使用资金或粗放化信息管理的情况凸显。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难以贯彻落实。
(五)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欠缺
信息化应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企业传统财务处理模式需要优化创新。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以信息化内控管理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财务信息化认知与工作能力。但我国企业长期受到传统内控管理体系的制约,财务人员的认知与能力固化,接受信息化财务工作模式的能力不足,同时缺乏足够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认知,这也导致在进行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不匹配的情况。特别是在运用现代财务系统进行工作时,一些财务人员仍秉持传统人工操作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全面发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并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风险。
三、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路径
(一)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组织架构
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平台化、整体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内控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内部环境、人力资源配置、控制活动对企业流程的再造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等,综合确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依次形成内控报告中心、费用中心、应付应收款中心等不同环节,将采购及销售核算、员工费用报销、登记总账、收集和整理数据等内控活动加以统一,提高组织效率。
需要变革财务组织架构,打造内控组织的前中后台模式,推动“三位一体”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全面应用。一方面,要依托敏捷的业务前台准确察觉市场变化、捕捉客户需求、发现价值创造的新场景,将内部控制的角色融入分散的业务单元之中。辅以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决策分析等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实现职能延伸。另一方面,在高效的财务组织的支持下,促进分工授权、流程敏捷的组织流程建立。如通过组建线上工作团队的方式实现全流程融入,依托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责任与权力匹配,实现内部流程的高效性与敏捷性,提高内控管理组织运转水平。
(二)建立资金风险大数据,优化资产控制监督
企业需要根据资金风险管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识别资金风险并建立可靠且稳定的资金风险大数据体系。如依托大数据巨量化、结构化、可分享的突出特性,形成对企业资金风险的全面管控。在实践中重点针对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建立大数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同时,在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动态监控资金风险,提高资金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完善企业资产内控监督体系。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会计部门的职能中介作用。因为各类监督方式的运作都离不开会计基础数据,因此重视会计的桥梁和中介作用。有序开放会计数据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共享,同时实现信息资源互换,继而形成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良性互动,拓展企业内控监督覆盖面的同时,发挥各种现代监督方式的优势与长处,提高监督效能。
(三)完善预算事前事中控制,提高内控质量
企业在健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财务信息化工具的价值,提高全面预算管理能力,做到预算事前事中控制。一方面,打造信息化预算管理的业财融合模式,整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关资源,在数据驱动下形成科学的横向及纵向联系。在事前阶段,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规范预算操作流程并进行充分的信息调研。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编制年度预算并运用大数据推演,确定数据走向,提高预算计划的准确性。在事中控制阶段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预算管理制度。以事先制定的预算指标为基础,通过动态跟踪预算执行数据,及时发现目标差异情况,剖析原因并反馈给各责任中心。以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经营战略的安排,实现预算对经济活动的事中控制效果最大化。
(四)提高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企业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重视信息化对企业财务内控逻辑和操作方法的影响。围绕信息化财务内控体系的特征建设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第一,加强责任制建设,把捋清部门职责工作贯彻到企业管理层、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方面,提高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意识,统筹协调企业各部门的资金预算和成本管理,实现各环节内控管理的信息互联互通,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各部门牢固树立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对日常经营行为的管控和约束,积极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第二,从制度层面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企业管理层要明确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密切关联。良好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丰富企业的内部控制数据来源。因而要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就要切实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因此,要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内部控制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标准、数据收集和数据存储规范。将财务核算、收费管理系统及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接口进行统一,保障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即时共享功能。由此也可以加强对企业窗口收费工作的控制,提高管理水平,避免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遭到外部侵扰和破坏给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数据造成安全隐患。
(五)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完善能力体系建构
企业要正确把握现代信息化发展趋势。围绕财务人员在财务能力方面的缺失与不足,通过引入现代化财务专业人才、完善企业内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等具体途径,实现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
第一,企业要重塑人才招录模式,扩大专业信息人才、财务人才的招募范围。一方面,企业要与本地大中专院校建立长期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特别是针对财务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包括“产教一体”的人才留用模式,形成围绕企业财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数字化管理的全新人才框架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在财务人员招聘过程中除了要严格进行能力考查和资质审验,还要着重对应聘者的财务数字化经验与实操能力进行考察,提高企业数字化人才梯队建设水平。
第二,企业要完善财务人员内部培训机制。从培训理念、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及培训结果检查与监督等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企业要注重财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战略下的人才差异化培训格局建设。如通过强化线下培训学习与互联网在线能力教育的协同,为财务人员打造多元的学习提升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人员形成完备的能力素质体系和科学的信息化企业内控理念。
第三,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激励。通过强化绩效奖励和红利奖金配置,激励财务人员参与信息化转型的学习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自我成就意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体化进步模式,实现人才与企业共成就的先进模式,不断夯实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体系。
四、结语
财务信息化应用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更加高效运转。但由于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利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诸多问题。文章在研究财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组织架构冗余,内控信息沟通滞后;资金管理风险高,资产监督不到位;缺乏事前事中控制等实际问题,需要从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组织架构;建立资金风险大数据,优化资产控制监督;完善预算事前事中控制,从提高内控质量等方面入手加以创新,不断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璁.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构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9):128-130.
[2]谭金华.“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质量与市场,2023(15):67-69.
[3]王琪.会计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析[J].财会学习,2023(19):152-154.
[4]王芳.“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应对的策略研究[J].商讯,2023(04):105-108.
[5]张婧雅.数字赋能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J].营销界,2023(03):83-85.
[6]项子颖,阎瑾,於泽斐,等.“互联网+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23):144-146.
[7]杨旻.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析[J].商业观察,2022(35):16-18.
(作者单位:海南省工人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