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2024-12-13田雨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36期

摘要: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副中心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对南阳市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机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副中心城市建设对策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推动南阳市成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副中心城市。

关键词:南阳市;高等教育;区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建设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持续向周边地区辐射,构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副中心城市成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南阳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正积极谋求发展,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本文以南阳市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和副中心城市建设之间的关联,旨在分析高等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作用机理,找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为南阳市高等教育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政策依据。研究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副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看,可以丰富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视角;从实践层面看,对南阳市乃至河南省其他地区高等教育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立足南阳市实际,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南阳市推动高等教育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依据。

一、南阳市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由南阳统计信息网2024年4月8日发布的《2023年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等教育相关数据(表1)显示,南阳市在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和规模。然而,与一些大型城市相比,南阳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未来,南阳市可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推动南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研究生教育

南阳市在2023年末,拥有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这说明南阳市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一定的实力,但相较于大型城市或高等教育集中的地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数量相对较少。该单位在2023年招生了214名研究生,这个数字反映了南阳市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以及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招生规模适中,可能受到单位资源、师资力量和招生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截至2023年末,南阳市在学研究生共有397人,这一数据展示了南阳市研究生教育的当前规模,同时也反映出研究生教育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2023年南阳市研究生毕业生为87人,这一数字与招生规模和在学研究生数量相比,显示出一定的毕业率,同时也表明南阳市研究生教育的完成情况。

(二)普通高等学校

南阳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显示出南阳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布局较为广泛,能够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23年全年,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共招生4.93万人,这一数据反映了南阳市高等教育对于年轻学子的吸引力,以及南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储备的需求。南阳市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总数达到13.77万人,这一数字体现了南阳市高等教育的规模之大,也说明了南阳市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重视程度。2023年,南阳市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数量为4.11万人,这表明南阳市每年都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成人高校

南阳市的成人高校在2023年招生了0.76万人,这一数字显示了成人高等教育在南阳市的受欢迎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对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重视。成人高校的在校生总数为3.38万人,相较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较小,但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在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成人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为2.57万人,这一数据表明,南阳市的成人高等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南阳市的普通高校在2023年全年招生达到了4.93万人,这一数字显著高于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显示出普通高校在吸引新生方面的强大能力,也反映出南阳市对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较高需求。相比之下,成人高校招生0.76万人,招生规模相对较小。这可能是因为成人高校的定位较为特殊,主要面向有一定工作经验或特定需求的成人学员,因此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南阳市普通高校的在校生总数为13.77万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表明普通高校在南阳市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成人高校的在校生规模为3.38万人,虽然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较小,但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成人高校在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南阳市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为4.11万人,这表明普通高校每年都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新鲜血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人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57万人,虽然少于普通高校,但这一规模的毕业生在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往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从对比分析来看,南阳市的普通高校在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和毕业生规模方面都显著高于成人高校,这反映了南阳市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较大投入和较高需求,同时也说明了成人高校在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方面的重要角色。未来,南阳市应继续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优化,同时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二、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机制

如图2所示,通过详尽研究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组成与其经济体量和经济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核心维度来进行划分和探讨:其中,高等教育的规模可以视作其数量层面的具体体现,而高等教育的结构则反映了其质量层面的特性。相应地,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数量和质量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经济总量作为数量层面的指标,展现了经济发展的规模;而经济结构作为质量层面的体现,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和构成。

(一)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在实践中,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未来就业的要求。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应当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供给能力,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必须深入了解区域教育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以便更好地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还需要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的需求情况,包括人才需求、产业需求等,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促进高等教育布局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意味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应当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变革,政策制定者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他们需要具备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深入的行业了解,以制定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产业政策。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为了提升整体社会的素质和智力水平,从而推动产业政策的科学化。社会劳动力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产业政策的执行效果,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会影响到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影响他们对产业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机制

如图3所示,地区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资助和就业机会上。一方面,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不仅支持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还提升了教育质量,为高等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对就业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就业市场的变化传递到高等教育领域,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种调整反映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确保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地区经济需求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这种转变导致了产业内部要素结构的变动,要求高等教育机构调整其专业设置,以满足产业变化对人才结构和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需要与产业需求相匹配,开设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相关的专业,培养适应新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变化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产业的人才供给质量相匹配,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区域的技术结构决定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和自动化水平以及技术装备水平都在持续提高,这表明技术结构正在经历不断的升级和演变。这种技术结构的演进,促使地区经济中的人才结构也在相应地转变,重点逐渐转向更高级别的人才。相反,如果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那么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会相应减少,这将反映在该地区的教育水平上,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这一现象清楚地展示了经济部门的技术结构对教育层次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生产的持续革新,劳动的技术结构也在持续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影响教育的层次和类型结构,确保教育体系能够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三)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影响高等教育的结构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劳动技术结构各有差异,教育结构必须灵活调整,以培养适应各地区生产发展需求的各级各类人才,从而有效应对地域间的差异。经济结构的改善和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而这种影响会通过就业市场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应紧密地联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更加贴近社会现实,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副中心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一)调整高等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产业分布相协调

针对南阳市当前的高等院校布局情况,市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高校向南阳市主城区和工业集中区如宛城区、卧龙区等适当集聚,形成高教资源相对集中的格局。同时,政府应结合南阳市农业大市、旅游名城、装备制造基地的产业特色,合理布局高校专业设置,重点支持与农林经济、生物技术、旅游管理、机械自动化等主导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针对区域经济产业分布,政府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等院校布局方面,高等院校应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制定相关规划,统筹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布局,确保高等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匹配。同时,高校应积极组建产学研联盟,如南阳理工学院可与南阳矿山机械集团等骨干企业深入合作,整合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完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市场体系

政府应当建立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高等院校需要通过与南阳市重点行业企业和行业协会定期对口协商,全面了解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并据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为市场培养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政府应当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可支持河南相关企业在南阳学院设立现代农业实训基地,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型教学平台,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培养一批应用型农林人才。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如南阳理工学院可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本校科研成果与南阳市装备制造、矿山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高效转化。政府应当出台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包括提供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奖励等多种形式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高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助力南阳市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与增长。政府、高校与地方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在高校内外共同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将高校科研力量、人才优势与南阳市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对接,形成校地企业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持续为南阳市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力。

(三)建设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及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相匹配

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南阳市产业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针对南阳市农业大市地位,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农林经济、园艺、生物技术等学科专业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紧跟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提升机械设计、智能制造、矿山机械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储备。另外,高校需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为南阳市工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将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特色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比如,南阳市应发展旅游、文化传播、艺术设计等专业,助力打造桃花源、白河等旅游名县。同时,高校可探索与企业合作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术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培养更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高校还应通过产学研合作、设立实习基地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在全球化经济融合的推动下,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迅速兴起。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从以劳动力为主导向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人才资源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而加速培养高端人才也被视为推动地区进步的关键策略。随着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和辅助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南阳市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促进南阳市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南阳市作为一个副中心城市,需要更加注重高等教育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推动南阳市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示范样本。

参考文献:

[1]南阳统计信息网.2023年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s://www.nanyang.gov.cn/2024/04-10/ 403169.html.

[2]张惠敏,朱艳.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区域比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3):1-11.

[3]孙俊华,魏丽.高等教育发展能否转化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省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江苏高教,2022(11):10-18.

[4]周勇.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调整逻辑及整合框架——以湖南省等为例[J].学术论坛,2021,44(05):49-59.

*课题项目: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南阳市高校教育环境与副中心城市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编号:JGXM202444)。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