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探讨
2024-12-12丁子攸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采取以下路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设计项目式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路径;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133-04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注重核心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趋势。为顺应时代变化,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诸多文件,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提出相关要求。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使之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变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探究课题。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全面整合、优化教学路径,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特点,采取能与学生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教育教学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并能够进行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高素质人才[1]。核心素养是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因此,这决定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与时俱进中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依据学科的独特性质和育人功能提出的。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信息社会责任[2]。其中,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要有敏锐感知、准确判断和高效处理有价值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思维则主要赋予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清晰界定问题,建构有效的解决模型,制定合理的计算机算法,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有效迁移,从而促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促使学生快速适应数字化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提升学习效率,展现创新才能。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自主规划学习进程,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信息社会责任则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中坚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关注信息安全和环境等人文问题,用理性态度对待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享受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积极维护公共信息安全。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出现偏差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缺乏应有的认知,存在教学目标设定出现偏差的问题[3]。部分教师未能清晰准确地把握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导致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方向性。比如,在信息意识的培养上,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获取知识,未能培养学生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和感知能力,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过于片面。
2.教学内容未能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
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支持力不足。一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具有局限性,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但是难以涵盖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实际应用场景。二是设计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应试,难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此外,有些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不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性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创新性缺失问题,这是因为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未能及时有效地运用数字化资源,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实践教学,制约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4]。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淡薄,对项目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明显不足或存在误解,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导致学生缺少积极主动探索和尝试的空间,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准确获取、筛选、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采用项目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编程”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修改代码、添加功能等方式对已有程序进行改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新型教学方法的驱动下,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能学会互相交流方法、协调进度,从而有效提高合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
2.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路径,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5]。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够使其及时发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提供依据,并能够将最新的技术、案例和研究成果引进课堂,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创新教学路径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断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与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采用在线协作平台等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能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对教学进行及时改进和完善。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除了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项目评估、作品展示、过程性评价等方式,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为教学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助学作用。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即使是对信息技术这种容易激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他们也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情绪[6]。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自我,渴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独特性,而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未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所以无法满足他们对自我表达和被认可的需求。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教师设计更多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路径的创新,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擅长领域不同,如有的学生可能对信息收集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对信息分析比较熟悉。创新教学路径,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项目选择,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探索特定的领域,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投入热情。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和工作,都在被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内容融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各项技能,以有效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其在数字化的时代闯出一片新天地。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有助于保证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的高度契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据表格的制作与分析”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核心素养中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以及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图表在信息表达和传递中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图表,折线图、饼图的适用场景;能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图表,更直观地呈现数据信息;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图表制作功能,正确设置数据轴、坐标轴、标题、图例,进而生成准确的数据图表;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图表制作与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数据的知识产权,以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这样能有效保证教学结果不偏离预期,且符合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分析知识建构原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联系[7]。信息技术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恰好能满足这一理论要求,能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认知和经验建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知识迁移理论强调学生将掌握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做到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寻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有效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实际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Excel数据计算”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展示某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明细表,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家是否也有记录收支的习惯呢?如果让你担任家里的财务主管,你是否知道如何利用电子表格清晰地记录这些数据呢?”这样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其意识到Excel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讲解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输入、单元格设置等,并为学生展示如何输入收入、支出等各项数据,介绍公式与函数的应用,讲解数据的排序和筛选功能。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制作一份家庭收支明细表。这有助于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高效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此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渴望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直观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以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促使他们自觉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例如,在教学“动画制作”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中国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视频,让学生看到火箭发射、航天器对接、宇航员太空活动等激动人心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之后再向学生说:“同学们,看到祖国的航天事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你们是不是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呢?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一下这些伟大的瞬间呢?”以顺利引入教学内容。然后,教师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软件操作方法,如调整动画播放时长和速度、添加特效增强视频的表现力等。接着让学生以“中国航天的发展”为主题,选择不同的角度,如火箭发射过程、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等制作动画,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理解融入动画中。基于真实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升信息操作技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设计项目式教学活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智能、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观察智能等[8]。项目式教学恰好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其在项目规划、实施、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中自主发挥优势智能,从而在实践中发展综合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作品制作”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家乡文化宣传”为主题,运用PPT和WPS等软件,在深入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对家乡文化进行宣传。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展示家乡文化,如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美食、文化旅游景点等。然后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讨论项目计划,协调项目进度。在完成宣传片制作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并讲解本小组的作品,介绍主题内容、创意、制作过程和收获。在各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要让学生自评、互评,指出作品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将优秀作品发送到学校网站和公众号平台,以扩大项目成果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五、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能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时俱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探索的重要性、长久性,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模式,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玉红.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24(25):65-68.
[2]黄枚花.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2):71-73.
[3]徐敏.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30):102-104.
[4]陈宁波.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4(04):180-182.
[5]李雪琴.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以“圆”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2):134-136.
[6]葛来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05):96-98.
[7]甘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4(17):16-18.
[8]韩军波.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12):53-55.
Exploring the Teaching Pat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Ding Ziyou
(Shuangcike Middle School, Shuangcike Tow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0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strengthen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ies,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paths: enhancing the ration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objectives, strengthe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actual life, creating real teaching scenarios, design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develop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corecompetenc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path;teachingcontext;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