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2024-12-12张舒院
摘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成熟,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提高学生学考成绩和专业技能,学考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整合资源、开发新形态校本教材,虚实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实训教学,教研实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思政渗透、实现素养培养目标,完善评价、及时跟踪教学效果,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符合国家网络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考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质量;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81-04
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本科以上职业教育学历,进一步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因此,中职教育已经从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和升学双向发展,升学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规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计算机类专业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科目成绩和实践能力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学考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符合国家网络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传统又新型的专业,学校和教师在学考方面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地分析课程教学实际,笔者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地区的几所中职学校,对二年级学生、任课教师、学校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2份,收回371份,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符合学考要求的权威性教材
教材是传播职业技能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教材对于人才培养是“一剧之本”。“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具有统一的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范围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章节内容所占比例[1]。笔者对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材进行考察,发现没有完全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条例清晰,知识面广,但缺少“网络操作系统”相关内容,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够明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教材配套资源丰富,结合新技术,但“网络操作系统”内容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理论内容较少,知识点过难,学生学习理解比较困难。此外,教材对相同知识点的讲解不同,如在子网掩码的个数计算上,高教版教材的讲解是不用减2,而其他版本教材的讲解是需要减2。上海交大版教材将CSMA/CD的操作方法概括为“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重发”。而其他版本教材将CSMA/CD的操作方法概括为“先听后发”。一“先”一“后”,不仅文字的表述不同,还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缺少符合学考要求的权威性教材,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影响学生学考成绩。
2.难以配套完整的实训设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认知外,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落实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要求,还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通信线缆、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安全攻防系统等,类型多、设备贵,加之科技迅猛发展,硬件和软件更新速度快,需要专业人员维护,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部分学校难以配套完整的实训设备,影响实训教学的开展[2]。
3.缺乏省、市组织的师资培训和交流
教育的不均衡性,不但在普教有所体现,在职教也有所体现,厦门、泉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学考方面成绩突出,同一地区的国家重点示范校学考成绩优于一般学校。同时,职校数量较少,职校教师跨校交流较为困难,只能通过省、市组织的培训、示范优质课,分享教学方法、共享教学经验。然而,省、市组织的培训较少,使得教师缺少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二、学考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整合资源,开发新形态校本教材
为了解决现有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考要求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权威材料参考,学校可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分工协作,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充分吸收相关教材的优点,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科学设计教材内容,并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网络技术的概念比较多,并且较为抽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配套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如PPT、类比图片、动画、音视频、虚拟仿真等。为了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学校要开发新形态校本教材,配套讲解微课,让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进行观看和学习。例如,在讲解OSI的分层原则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为此,教师可将分层原则类比为公司管理,在PPT中添加公司管理图片。公司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每个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进而引出分层的第一个原则:层次的划分从逻辑功能上划分,每层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总经理要做什么,每个部门的经理要做什么,应该是每个公司都大致相同的,具有一定标准。比如,每个公司的人事部都是负责招聘的,财务部都是负责财务的,进而引出分层的第二个原则:每层功能的选择有助于制定网络协议的国际化标准,公司的部门要开设完整,不能财务部做着财务还要兼做人事,但也不能将部门分得太细,进而引出分层的第三个原则:层次应该足够多,以便于管理,但也不能太多,否则开销会很大。各个部门要减少跟其他部门的工作交叉,财务部不用总去人事部交接,进而引出分层的第四个原则: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通信量。以上四个原则如果不通过类比图片,就很难理解;如果死记硬背,不仅容易忘记,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另外,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遇到有争议、有疑惑的知识点时,学校可组织教师集体讨论,以确保知识点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整合资源,开发新形态校本教材,一定要依据考试大纲,同时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2.虚实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实训教学
中职教育要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就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训内容较多,如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等,单纯的理论讲授,或者图片、视频等展示,无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例如,“双绞线的制作”教学使用到的专业工具和材料包括压线钳、剪刀、测线仪、双绞线、水晶头等,这些工具和材料价格较为便宜,学校要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光纤的熔接”教学,需要使用光纤切割刀、光纤熔接机、剥线钳等专业工具,价格比较昂贵,学校往往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为摆脱这种困境,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开展教学。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光纤的熔接”实践教学中,自主研发互动小游戏,通过鼠标拖动光纤熔接工具,对光纤熔接过程进行演示,让学生掌握光纤熔接的步骤和方法,了解注意事项。在学生操作不当时,程序会进行提醒,直至操作完全正确、获得奖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度。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设备的不足,还能提高实践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实验原理的学习上。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模拟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能减少对弱电设备安全的关注,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设备配置、通信原理的学习上,VLAN的优点、子网划分、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等学考重点考查知识都可以在虚拟仿真实验中体验和深度学习;VMware Workstation虚拟仿真软件中安装Windows Eerver2008服务器,能实现配置WEB、FTP、DNS、DHCP服务器的建立与管理,减少实验失败对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影响。这样,学生可以大胆操作,掌握实验步骤和原理[4]。校企合作能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训提供平台。中职学校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寻找市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和企业,安排实训周,带领学生跟随企业导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要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将实习成绩纳入学生考核。虚实结合,开展理实一体实训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3.教研实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师的教研和教学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首先,教研组长要指导教师制定学考目标,绑定班级,依据目标做好规划。其次,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提出教研主题,引导教师讨论交流,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堵点、难点。最后,对集体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集体教研活动在一个学期内要循环推进,分阶段开展,同时要对各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小结。小结可以采用个人教学示范、心得分享等不同形式,学期末进行总结,上交结果性材料。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校际交流。教育主管部门可委托具有教师师资培训资质的继续教育机构或大专院校,定期举办全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培训可包括师德师风建设与基本素养、课程创新与学科教学思维、教学观摩与实践探讨等模块。要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校积极参与,形成市质检、省质检统一考试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职业教育的均衡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学考起到风向标作用,为教师教学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学校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使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融入教学,分析企业中网络工作人员的岗位分工,融入职业素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四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要将在企业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网络人才。五是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学校可借助产教融合平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范围内,制定企业导师聘任制度,聘请品行良好、富有经验、技术过硬的管理者和专家,作为企业导师进入课堂,参与教学。企业导师技术精湛,授课案例真实生动,紧跟行业发展,能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具体的岗位要求。
4.思政渗透,实现素养培养目标
立足课程的专业特性和知识技能,挖掘知识点相关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在课堂中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本课程以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工作人员为目的,以爱国情怀、网络安全意识、工匠精神为思政教育主线。“计算机网络概述”这一章节,介绍网络在中国的发展,能加深学生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了解。教师可让学生观看“网络中国”视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与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较晚,1987年的第一封E-mail标志着中国进入Internet。如今,我国的网络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更是在6G网络的设计上占领了先机。学生观看“网络中国”视频,能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Internet基础”这一章节,对Internet的基本构成、运行机制以及网络技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网络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提高学生在互联网上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能力,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搜索、筛选和整理网络信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网络设备”这一章节,介绍国产网络设备的先进性,华为、中兴、H3C等通信厂家,技术底蕴厚实,TP-LINK路由器产品连续十多年销量稳居世界第一,让学生感受民族企业的崛起,增强学生技能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这一章节,教师可播放黑客入侵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空间是“第五疆域”,渗透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红客精神,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的网络权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实现素养培养目标,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有利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本领,扎根网络技术岗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5.完善评价,及时跟踪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及时跟踪教学效果,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重要的学考科目,学校安排期中、期末考试,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评价。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课堂评价、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方式也不能局限于考试,而应该进行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校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引入小组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手段上,要采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如超星学习通平台、希沃电子教室等信息化平台,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测验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减轻教师工作量,能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信息化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能够提醒教师关注需要特别注意的个体,提前预警。此外,教师可根据平台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但要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小测试、背诵等方式进行考核;专业技能可以采用实操、小组评价、企业导师评价、虚拟仿真软件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评价,并实时公布评价结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学考升入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就读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做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既要根据考纲生动讲解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既要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又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符合国家网络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晓珂.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4.
[2]胡瑞.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02):57-59.
[3]范喜妮.指向职业岗位技能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路径[J].广西教育,2023(29):110-112.
[4]刘光蓉,周红,汪靖,王月慧,刘亚南.计算机基础课程虚拟教学组织的构建与实施[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4,43(04):108-113.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urse of"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ademic Examinations
Zhang Shuyuan
(Zhangzhou First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turity of the vocational school academic level examination system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To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ademic examination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teaching strategies: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new forms of school-based textbooks; combining reality and virtuality, conducting integrated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theory and real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literacy; Improve evaluation and timely track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ademic examinati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ing quality;professionalskills;personnel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