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 促进深度学习发展数学素养
2024-12-11王婷婷
[摘 要] 研究者以“倍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和设计活动,基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安排教学过程的层次,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学生立场;数学素养;倍的认识
当前的部分教学设计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等现象,导致学生存在学习浅层化的问题。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教”,更要审视教材、探索教学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逐渐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审视: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解读
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要统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探究活动和教学评价,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深度学习课堂的迭代升级。笔者认为,只有基于学生立场,以对“学”的理解为基础,才能清楚“教”的本质,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立场,明确教学起点与方向,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及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二、探索:基于学生立场促进深度学习的案例
1. 环节1:适切导入,建立联系
情境导入:兔妈妈带着小兔来到森林超市购买水果,兔妈妈用环保口袋装了一些菠萝和苹果。(课件动态呈现,并将画面定格在图1)
师:比较菠萝与苹果,你们看出了什么?
生1:苹果比菠萝多3个。
生2:菠萝比苹果少3个。
师:不错,生1和生2比较的都是菠萝与苹果“相差多少”。(板书:相差关系)
生3:我看出苹果比菠萝多2倍。
师:怎么“多2倍”呢?能和其他同学具体说一说吗?
生3:菠萝3个、苹果6个,苹果比菠萝多2倍。(生3边指边说,其他学生一脸迷茫)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圈一圈呢?将“3个菠萝”作为标准圈为1份,有这样的几份苹果?(师生共同操作后生成图2)
生(齐):2份。
师:那么可以说……
生(齐):苹果的个数是菠萝的2倍(教师板书内容)。
师:多的3个恰好为1份,因此“苹果比菠萝多1倍”,并非生3说的“多2倍”。由此可见,比较两个数量大小时,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差关系或倍数关系。(板书:倍数关系)
评析: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推进,教学的成效也由学生展现,那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切实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直观材料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悟与理解现实背景下的“倍”的概念,并逐步建立“份”与“倍”的联系,从而生成对“倍”的深刻认识。
2. 环节2:拾级而上,有效建模
师:你们还有其他表示2倍关系的方法吗?试着用最易理解的方式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或圈一圈。(教师展示学生的典型作品,如图3所示)
师:这三幅作品的图是否一样?标准是否一样?(学生认为都不一样)
师:既然图形不一样,标准也不相同,那为什么都表示“谁是谁的2倍”?(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不管标准如何变化均是1份,如果一个量是这样的2份,即为它的2倍)
评析:对于认知活动而言,情感是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智慧行为具有驱动和强化的功能。教师要牢牢把握“2倍”这个基本的倍数关系,让学生举例阐述,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探索。学生生成的作品有差异,教师要运用差异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以关键性追问点拨,让学生较好地融合操作与思考经验予以揭示,充分感知“2倍”即“2份”,切实体验“变中的不变”,即不变的“2倍关系”。
3. 环节3:有效辨析,提升认识
情境:图4中桃子的个数是火龙果的2倍。
师:上述判断对吗?为什么?
生4:对!图4中有4个火龙果,8个桃子。我们可以将4个视为1份,那8个就是2份了,因此判断是正确的。
师:真是会表达的好孩子,分析得真好!我们这样排列,现在好判断了吗?(课件呈现有序排列和圈注后的图片,如图5,教师适时总结)
师:观察图6,“桃子的个数是火龙果的2倍”,对吗?
生5:不对!这里的标准是“4个火龙果”,桃子有6个,根本不足2份,我们可以这样说“桃子比火龙果的1倍多2个”。
师:观察仔细、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真棒!
评析:初识新知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清晰且直观的标准结构模型,为概念的建构提供依据。当然,标准结构的呈现不可或缺,却不宜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教师要在出示标准结构模型后呈现变式结构,让学生通过有效辨析深化理解与认识。由于上一环节已经呈现过标准结构模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拾级而上地设计教学过程,从打乱排列顺序的变式结构到错误结构,引导学生辨析、甄别、检验,最终更加深刻地理解“倍”的概念本质。
4. 环节4:不断变化,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2倍”,下面我们发挥想象,思考该如何表示苹果是菠萝的3倍呢?
生6:可以先画出1份,再画出与之相同的3份即可。(教师课件呈现图7)
师:若表示“5倍”呢?(学生阐述后课件呈现图8)
师:若表示“1倍”呢?(学生阐述后课件呈现图9)
师(总结):只有标准量的1份,即“1倍”,其实就是“同样多”。(板书:“1倍”即“同样多”)
师:回顾图7到图9,能否试着总结?(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进行总结)
师:那么,观察这些图,你们觉得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生7:1份,也就是标准量不变。
师:真是思维敏捷的好孩子!那么橙子与菠萝相比较,橙子的个数是菠萝的几倍?橙子与火龙果相比较,是火龙果个数的几倍?橙子与苹果相比较,是苹果数量的几倍?请试着完成图10所示的学习单。(学生先独立在学习单上圈和写,然后全班交流)
生8:橙子的个数是菠萝的4倍,是火龙果的3倍,是苹果的2倍。
师:橙子个数并没有变化,倍数关系却不断变化,为什么?
生8:原因很简单,标准量发生了改变!
生9:对,1份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师:很好,1份即标准量,由此可见,标准量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下一个问题。(教师出示图11所示的学习单,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10:图11中(1)是将1个○视为1份,而第二行有3份;(2)是将2个○视为1份,而第二行有3份;(3)则是将3个○视为1份,要在第二行画出这样的3份。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一下答案(出示图12)。图12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
生12:数量在不断变化,倍数关系不变。
师:现在你们认为什么决定了两个数量间是几倍关系?究竟是比较量,还是标准量?
生13:与二者都有关系。
师:很好,的确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
评析:概念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经历从建构到解构再到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知识探究的乐趣,深化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这里,教师通过强化变式来凸显“倍”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倍”。最重要的是,通过数形结合能助力学生突破难点,切实理解“1倍”,最终深刻理解标准量、比较量及倍数间的关系,并提炼生成表述倍数关系的一般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亲历观察、思考、比较、辨析和推理的过程,深刻理解概念的同时发展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三、追问:基于学生立场的深度反思
1. 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创设情境和设计活动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内容之间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同一个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不同知识则呈现交替式增长的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及设计活动时要力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以学生喜爱的购物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以此为载体不断延展开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略“倍”的风采,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自主建构和发展能力。
2. 基于学生的知识建构编排教学过程的层次
教师在设计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还要对教学过程的层次编排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角度编排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明确每个问题的安排意图以及相关问题间由浅入深的“序”,以体现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发展进程。本课中,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层次性编排,让学生层层深入地掌握知识,在深度学习中提升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基于学生视角,以“俯身走近学生”的教学情怀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无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