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4-12-11庄林彬杨熙卉赵馨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陈旧、模块化体系不完善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例,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目标,包括优化教师团队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动态跟踪行业趋势及促进教学交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目标路径,包括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形成高质量可推广的团队建设成果,实现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模块化课程
1 绪论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加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3]。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直接关系到行业人才的供给质量与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陈旧、模块化体系不完善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4-6]。模块化课程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通过灵活组合教学模块,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精准支持,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7-9]。鉴于此,本文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例,深入研究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索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通过本文的研究,期待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2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不足
2.1 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融入,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毕业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更需具备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不仅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适应行业快速变化的能力。此外,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教学方式的传统性,部分高职院校难以提供与行业接轨的实训环境和设备,进一步加剧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2.2 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其技术更新速度之快、创新程度之高,对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部分教材在编写时未能充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趋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高职院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承担这一重任。课程内容上的滞后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限制了他们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2.3 模块化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然而,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部分高职院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模块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或缺失的现象;其次,模块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连贯,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思路;最后,模块化课程体系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难以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空间。
2.4 评价体系单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部分院校的评价体系仍显得较为单一和片面,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等量化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估,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和培养。
3 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3.1 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
在构建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过程中,首要目标是建立并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以优化教师整体结构。为此,首先需要制定团队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建设任务清晰、绩效目标明确、实施路径科学可行。同时,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通过创新做法和长效机制,确保团队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均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无任何违规情况。团队成员在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上均达到合理配置,专业优势互补,分工明确,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并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还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优化建设或工作方案,确保课程体系始终与行业发展需求保持同步。
3.2 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系统性步骤:首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获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与需求,进而分析典型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形成详尽的分析表。随后,利用职业能力分析表等工具,明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为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据此编制开发调研报告、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及工学一体化教材。
3.3 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且快速发展的领域,其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动态,动态调整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具体而言,应当达到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建立与行业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掌握企业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标准;三是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四是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职业指导和支持。
3.4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形成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形成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应当达到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和教学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示教学改革成果和特色亮点;三是加强与其他高校和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四是形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做法,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 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4.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标准
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加强师资培训是确保该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积极参加京津冀沪宁晋川交通职教集团联盟师资培训,办好汽车技术“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全国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鼓励并支持骨干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其次,改造或新建学校实训场所,全部按照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要求,参照企业工作环境进行设置和布局,同时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场所还需要设置开展学习活动所需桌椅、一体机等教学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
4.2 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建设有完整的职业标准,对接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课证融通,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先天不足,理论和实践融合困难,理论和实践经常内容脱节,理论抽象脱离实际应用,实践缺乏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导致学生理论睡觉实训摸鱼学习积极性不足、理论听课实训按照教师示范讲解操作的被动学习模式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任务没有转化为教学任务导致实践教学和企业工作过程融合困难等问题突出,使得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工学一体化教学通过企业调研转化出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模块化课程标准即工作任务式课程标准,根据模块化课程标准开发人培方案、工学一体化教材、学习任务分析表和教学活动策划表。学习任务分析表对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要点、工作成果和实践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活动策划表根据学习任务分析表完整工作过程对学习环节、学习步骤、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成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策划,实现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策划表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活动策划表开发学习任务考核方案和工作页,学习任务考核和课程考核方案是模块化课程体系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重要文本,学习任务考核贯穿于教学实施全过程,通过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进展进行实时观察,及时、连续获取教学过程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通过终结性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为教师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师依据学习任务考核方案和教学活动方案,明确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策划并组织开展课堂考核活动。工作页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资源,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查询的资源库。工学一体化教师课前需要开发和准备工作页、信息页、教材、技术标准、工具书、技术资料及数字化资源等学习任务教学资源,才能完成以学生为中心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据此构建。
4.3 创新团队协作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群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生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全面优化教学目标。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通过发挥群体的积极进取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教师不再是课堂信息源的垄断者,而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思政元素在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4.4 实施全过程考核,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工学一体化课程考核贯穿于教学实施全过程,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通用能力以及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小组自评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终结性考核则侧重于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估,为教师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指明方向。这种全过程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 结语
构建基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应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挑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等路径,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专业的行业适应性与前瞻性。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产业的持续升级,高职院校应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动态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高度契合。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2022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哲.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J].汽车知识,2024,24(07):32-34.
[2]钟培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结构轻量化关键技术工艺应用[J].汽车与新动力,2024,7(01):4-7.
[3]张湘虹.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23.
[4]张匡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4(15):58-60.
[5]李衍德.探索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J].汽车维修技师,2024(10):47-48.
[6]何振宇.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训练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2024(04):4-6.
[7]李军.基于“1+X”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课证融通下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J].汽车维修技师,2024(14):84.
[8]贾琪.中高职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基于“1+X”证书制度[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4(05):68-70.
[9]王皓,邓宇翔,殷振华.基于“双元制”的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40(02):104-1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