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与数字化人才培养: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与策略

2024-12-11周虹

时代汽车 2024年21期

摘 要: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柳州市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地,其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基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背景,探讨了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数字技术课程与职业教育对接中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创新实践和策略。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对策,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有效的数字人才支持。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数字化人才培养 新能源汽车产业 课程体系 教育改革

1 绪论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生产、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柳州市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然而,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数字技术课程与实际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

2 现状分析与研究意义

2.1 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数字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数字化生产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广西政府发布的《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将广西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三基地”,并要求通过产教融合来支撑产业发展。柳州,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其产业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国内外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视,促使高校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加速。新西兰教育部提出技术课程应注重数字技术能力的培养[2],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指出学校需要将数字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中国职业院校如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也在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课程的创新模式[3],并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然而,产业对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却与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字技术课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专业知识背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其次传统的汽车类专业教育往往按照学科划分,缺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之课程普遍存在专业类学习资源不足与单一化、教学实践缺乏个性化和灵活性、数字技术应用不足等缺点。在柳州,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求职业教育系统应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通过构建适应产业需求的数字技术课程体系[4],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2 产业结构变革驱动职业教育课程转型升级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汽车产业结构的变革对汽车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汽车新兴技术和职业的发展需要提供符合现代产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柳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数字化技术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企业对数字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为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数字化人才的短缺及其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5],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起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数字技能、通识课程、专业技能等多学科融合。围绕柳州区域支柱汽车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设计开发与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数字技术课程体系非常必要。

2.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数字技术课程的建设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合作,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企业群体和产教融合体。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机遇,融合数字化技术,共同开发教学计划和课程,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相匹配。同时校企双方在对教师数字化能力建设和学生专业数字化素养方面要提供技术支持,能够实现汽车数字化研发制造、互联网营销、远程在线维修等相关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数字技术课程的构建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通,通过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柳州市新能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数字技术课程的优化和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还能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的产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地方职业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并为全国类似区域的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3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产教融合与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策略

3.1 优化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柳州作为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背景,有效整合学校、柳州先进制造业以及全国信创职教集团、数字广西、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优质资源,校企联合服务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优化高职数字技术课程体系。首先,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校企共同开发“岗课赛证”数字技术课程体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理想信念、“四个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工匠精神等融进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做法包括:进行产业调研,明确课程核心知识点和实践技能;引入企业资源,制定课程大纲,设计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实践环境。

3.2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驱动下的数字技术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以高职数字技术课程为改革试点,紧密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升级。更新课程内容,引入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实际案例,以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趋势同步。其次,完善职业教育对接行业产业的数字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制度,制定清晰、系统的数字技术课程建设标准,为职业教育对接行业产业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案,推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6]。同时,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引入企业评价,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培养更多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人才,为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生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3 打造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新模式

结合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开展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项目。对接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基于产教联合体背景,探索培养“产业知识+数字技术化能力+素质+成果”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结合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探索搭建“线上线下混合+虚拟现实交互+课内课外联动”的新型数字化技术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在此模型中,开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基础型—实践技能—综合应用型—创新设计型”逐级设计[7],落实思政全过程育人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并建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3.4 搭建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实践中心

依托企业资源,校企共建智能制造实践中心,实现教学改革创新。中心应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持企业智能制造研发和培训服务,校企合作建立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8],探讨“项目贯穿、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性教学改革模式,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研发、生产、培训服务,同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同时建立“三阶段五级制”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高等院校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率先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现场工程师培育实践,培养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和“双师”队伍建设。

3.5 探索市域产教联合体内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探索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内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循环模式。一是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职业标准,通过专业分析会、行业调研等方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二则依托职业本科大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N”家新能源行业企业(广汽、东风柳汽、上通五等)联动办学。以成果为导向,根据企业人才、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需求,院校向企业输出“人才供给”“员工培训”“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N家新能源汽车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校的合作方案,为其提供现代学徒制、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等。三是经过企业反馈优化实训基地、技术平台、教学团队、课程资源等。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产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

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推动数字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和技术创新。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开发培训教程,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在各数字技术项目实施基础上,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技术培训体系,开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新赛道。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延伸产教融合深度。构建一套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解决企业与院校在办学动力上的功利性与公益性矛盾[9]。建立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学院+企业+行业”的多元治理结构,实现校企共同投入、招生、培养、管理,并共同承担风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4 展望

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优化数字技术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搭建校企共建实践中心,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为产业转型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10]。本研究通过对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数字技术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并探索建立智能制造实践中心等校企合作模式,以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最终,本研究希望通过后续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为柳州及其他类似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策略建议,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课题名称: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数字技术课程服务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4-A011,课题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2024 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委托课题。

参考文献:

[1]罗成,李少康,张祎濛.产教融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新模式[J].设计,2020.

[2]宋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数字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构建[J].轻工人才,2022.

[3]周虹.大数据背景下社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2021(15):171-173.

[4]王莹,张笑,佟璐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数字技术类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建设[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3.

[5]周虹.基于SPSS的高职数字技术运用相关性因素分析的数据可视化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3):114-116.

[6]袁也.基于行动导向的汽车“三化”融合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为例[J].广西教育,2022.

[7]朱良兵,周虹,张聪.知识图谱技术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4(6):17-21.

[8]张靖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J].汽车教育,2021.

[9]范民.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链路课程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