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AI理念,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2024-12-10朱广越温梦瑶李艺轩
绿色AI是一种融合了环保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新型人工智能发展理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理念正逐渐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个部门发布了《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调加速算力的创新应用,以提供更加精确和高效的算力支持,推动金融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工作的五大方向,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指引。在实际操作中,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持市场敏感度、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并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必须依赖强大的算力进行深度数据分析。因此,构建高效且环保的绿色算力体系,已成为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AI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并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客户服务到风险管理,从产品创新到投资决策,AI正在全方位重塑金融业态。然而,AI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能源消耗问题。以当前最为前沿的AI大模型为例,其训练需要消耗海量的算力资源,由此带来了能源消耗总量的快速攀升;谷歌公司称,由于人工智能服务需要更为持久的电力支持、更为强大的计算机能力,其碳排放量在过去5年猛增48%。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能耗问题已成为制约AI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金融业作为AI应用的重点领域,更需要积极顺应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AI技术创新和应用。
一方面,这是金融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是数据和算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传统的AI应用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背后,是对算力资源的巨大需求。而当前,受制于算法模型、软硬件系统能效不足等因素,AI应用的能源效率普遍偏低。部分机构为追求高性能,在算力选型时盲目追求尖端芯片,却忽视了能耗成本与实际收益的平衡。《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数据存储总量将超过1800艾字节(EB),金融等重点行业的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须达到100%。可见,从长远来看,绿色AI不仅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更事关行业竞争力的根本。唯有加快绿色AI技术创新应用,打造节能高效的AI算力体系,金融业才能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发展绿色AI是金融业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金融体系的“大脑”,AI技术应当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赋能工具。首先,运用绿色AI技术加强环境风险分析、气候压力测试等,可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创新提供决策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全周期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其次,依托绿色AI开发智能投顾、环境与社会风险预警、客户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云计算技术等应用,可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投资行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色发展。可以预见,随着金融业绿色AI创新的深入推进,必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加快形成。
金融机构加快布局绿色AI势在必行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普遍提升,加快布局绿色AI已成为金融业把握发展新机遇、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策略。当前,发展绿色AI已成为全球产业界的共识,国际主流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在节能算法、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积极开展绿色AI应用创新。从行业内部来看,一些知名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ESG或可持续发展部门,不仅在投资策略上注重绿色投资,更将这一理念深度融入A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全流程中,确保AI技术的运用与绿色发展目标相一致。我国金融业也高度重视绿色AI的发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金融机构而言,加快布局绿色AI,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可有效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通过采用知识蒸馏、参数量化、剪枝优化等绿色AI技术,在算法层面可提升能效;通过选用液冷、分布式构架、异构计算等节能方案,在硬件层面能够降低功耗,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在保证业务连续性和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能源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二是发展绿色AI也有利于金融机构树立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青睐。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人心,节能减排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对金融机构而言,绿色运营水平已成为ESG评级的重要考量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形象和品牌美誉度。通过采用绿色AI技术,开发节能环保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并将环保理念贯穿经营管理各环节,金融机构可更好地向市场传递绿色价值理念,展现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进而赢得投资者、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
三是发展绿色AI,不仅是金融机构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其本质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发展,这不仅是金融机构服务政策的需求,也有望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增长机遇。长期以来,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脱实向虚问题备受诟病。而通过加快绿色AI布局,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源配置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金融业方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枢纽功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协调发展。事实上,近年来,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已多次发文,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可以预见,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绿色AI必将成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着力点。
算法优化与算力升级是绿色AI的关键支撑
绿色AI的实现,既需要从算法模型层面入手,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也需要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发力,打造绿色算力支撑体系。当前,深度学习已成为AI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流范式。然而,深度学习模型存在参数规模庞大、计算量巨大等问题,导致训练和推理过程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在算法层面,亟须探索模型压缩、知识蒸馏等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最小化模型复杂度,从而降低算力消耗。
以知识蒸馏技术为例,其核心思路是利用教师模型(复杂模型)学习到的知识,训练出参数量更少、结构更简单的学生模型。通过这种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学生模型可在教师模型知识的指导下,用更少的参数实现与之相近的性能,大幅降低计算资源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该技术将模型的参数规模大幅压缩,进而使得训练时间缩短,算力成本降低。
除了前述软件层面的优化,加快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升AI系统能效的关键抓手。传统AI基础设施存在架构封闭、柔性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绿色节能需求。为此,有必要加快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升级改造,从多层面提升系统能效。一方面,积极采用液冷、分布式等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损耗。如采用分布式架构,通过负载均衡实现多节点协同,可显著降低单节点功耗。另一方面,加快绿色芯片、高能效服务器等硬件的研发应用,可以为绿色AI提供高性能算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推进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产业链各方携手发力、协同攻关。从芯片、整机、数据中心到行业应用,绿色化理念须贯穿算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为此,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跨界合作机制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应积极与算力供应商开展战略合作,探索软硬一体的绿色解决方案。同时,发挥行业龙头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源社区等形式带动产业链整体绿色升级,形成协同高效、互利共赢的绿色发展格局。
推动金融业绿色AI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向“双碳”目标,推动金融业绿色AI创新发展,需要政策、市场、技术等多方合力,共同营造开放共享、协同高效的发展生态。本文从出台配套政策、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应用场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推动金融行业绿色AI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是出台配套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将绿色AI纳入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两篇大文章的具体发展蓝图中,制订专项绿色AI规划,明确绿色AI发展路线图。监管部门可在现有监管框架中,将能效比等指标纳入AI系统评估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AI投入。建立绿色AI应用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系统性能、能源效率、碳排放等因素,对标国际领先水平,树立绿色AI发展标杆。另外,为有效激励金融业绿色AI的创新发展,监管部门还可以着手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标准,明确绿色化要求,从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采用绿色AI技术,提升业务的绿色化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监管部门还可以考虑建立一套绿色AI项目的评估体系,对表现突出的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更多的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绿色AI的研发与应用之中。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建议金融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绿色AI领域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利用绿色AI技术攻坚克难。重点关注模型压缩、联邦学习、类脑计算等前沿方向,突破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瓶颈,实现性能与功耗的最优平衡。另一方面,应增加绿色AI的研发投入,并拓展其应用场景,鼓励建立绿色智能技术合作网络,这一网络旨在构建一个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环境,通过汇聚技术、数据、算力等多方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三是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多方协同发展。第一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为此,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筹建诸如绿色AI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发展联盟等跨界协作平台,旨在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至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第二是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芯片厂商等伙伴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探索软硬件协同优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以持续驱动绿色AI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四是创新应用场景,打造商业范式。建议金融机构立足自身业务需求,充分发掘绿色AI技术的应用潜力,创新绿色AI应用场景,打造商业化绿色AI模式。一方面在风控合规、营销获客、智能客服等领域率先布局,打造高效节能的AI应用标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积累和模式创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AI商业范式,实现环境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丰收。
五是增进国际合作,促进交流互鉴。在绿色AI领域,应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经验分享与策略协同。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绿色AI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致力于形成广泛认可的评估规范与监管框架,以促进全球绿色AI技术的健康发展。同时,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走出去”,传递绿色AI的先进经验,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慧金融发展。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理念与实践,与国内外杰出机构携手开展联合研究,比如在技术创新、人才发展、标准制定等领域深化合作,以提升我国绿色AI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鼓励金融行业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是加强人才培养,营造发展生态。为此,我们需要支持高校设置绿色计算、绿色AI等交叉学科,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绿色AI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应当鼓励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绿色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针对行业发展需求,我们可以编制绿色AI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当前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旋律。发展绿色AI是顺应技术革命浪潮、把握数字经济新蓝海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融业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拥抱绿色理念,加快绿色AI技术创新应用,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以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朱广越为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学院公共管理项目成员,温梦瑶为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艺轩为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责任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