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优势 善用新质生产力建设更深、更广、更具韧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4-12-10许正宇
更具深度的金融市场
“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国际化的优势,金融市场联通内地、连接世界。全球100家顶尖银行中,逾70家在香港经营;超过15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营运。香港的保险密度约8800美元,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保险渗透率为17.2%,全球名列第一。根据市场调查报告,香港于2023年在“金融科技投资”亚洲排名第四及全球排名第九,首次跻身全球十大,投资额约71亿港元。
在此稳健的基础上,香港将发展高效能、高质量和高科技的新质生产力。其中一例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增量扩容,包括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等多个项目。沪深港通近年引入多项扩容优化措施,2024年1月至7月,北向和南向的平均每日交易额分别达1268亿元人民币及369亿港元。债券通进一步优化了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间的联系,本年1月至7月,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额为447亿元人民币。
香港现时约有1000家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涵盖多个范畴,反映科技推动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致力于让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香港的电子钱包已在内地广泛使用,用户可以在超过3000万间商店、餐厅、景点、交通工具使用。数字人民币方面,金管局今年5月宣布扩大数字人民币在香港的试点范围。
为促进香港Web3生态圈的发展,特区政府正确定立法建议以实施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制度,同时也正就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所的相关业务积极研究合适的规管措施。
更广阔的金融市场
香港一直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023年香港管理的资产规模稳站31万亿港元以上,当中超过一半的资产来自内地和香港以外的投资者,净资金流入接近3900亿港元,按年大增超过3.4倍。根据投资推广署委聘的顾问所做的研究结果,估计在2023年年底约有2700间单一家族办公室在港营办,其中超过一半由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成立。香港会继续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为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宽免及一站式支持、延长“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资助计划”,以及透过“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大力招才引资,发挥好香港“聚宝盘”的重要角色。
香港的风险管理业务为环球投资者提供有效缓冲。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交投量增加,2023年期货和期权的日均成交量达到135万张合约,2024年前7个月更增至接近150万张合约。自保险相连证券特定和简化的规管制度在2021年推出以来,至今共有5宗巨灾债券在香港发行,涉及总额56亿港元。还有北向互换通让国际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提升内地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的多元风险管理需求。
更具韧性的金融市场
面对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香港必须增强韧性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竞争力。我们已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建议的一系列短期措施,包括将沙特交易所、印尼证券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及杜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交易所范围、宣布香港拟推出离岸国债期货、并已由9月23日起实施证券市场在恶劣天气下维持运作等。就中长期而言,特区政府已要求证监会与港交所持续就优化上市要求、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互联互通、推广及教育各个范畴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也要投入耐心资本,发展具长周期成长性、风险规避性和总体收益性的中长期投资。就绿色金融,去年香港为内地和其他地区安排发行了大量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超过520亿美元。在“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下,自 2019年5月已成功发行合共约2200亿港元等值的政府绿色债券。
特区政府会继续与金融监管机构和业界协力,使香港的监管标准、可持续汇报等衔接国际标准或最佳做法,目标是使香港成为首批将本地可持续汇报准则衔接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的司法管辖区。
养老金融也不可忽视。我们不断完善强积金制度,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积金易电子平台,让雇员尽用“一个平台”的便利联通所有强积金受托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预期平台运作首两年,行政费会降低约36%;运作首10年行政费水平将逐步下降,累计可为计划成员节省300亿至400亿港元成本。积金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已就拨出一定比例的政府绿色债券优先供强积金基金投资建立机制,截至今年3月底,强积金资产投资于政府发行绿色债券的金额,已由去年3月底的4亿港元增至8亿港元。
结语
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正面对环球金融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下,我们会促进新质生产力在金融市场的应用,并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许正宇为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责任编辑/周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