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2024-12-10钟慧琼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44期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前后照应、对比、渲染、铺垫、象征、想象等。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承上启下、点题照应等。考生在写作时恰当地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可以增强作文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下面着重就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作一讲解。

1.局部修饰,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同样的意思,语言表达的形式不一样,给读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大有差别;同样一个意思,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1)善用排比,增强气势。无论是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不仅可以增强气势,也便于抒发感情、论述道理、表达思想。其中,假设排比,增加针对性;铺陈排比,增强全面性;段落排比,增加条理性。(2)巧妙引用,提升文化底蕴。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等特点,若在行文中恰当地引用,能有力地论述自己的观点,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此外,开头引用,精警摄神;中间引用,内容丰赡;结尾引用,卒章显志。(3)借用比喻,增添作品情趣。比喻有助于说理和描写,使深奥变得易懂,清瘦变得丰满,直露变得含蓄,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运用比喻的关键是要准确﹑新颖。准确,就是要贴切反映对象的特点;新颖,一是喻体新,二是喻体与本体的联系角度新。作文中不仅要合理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还要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议论中巧用比喻、拟人,可以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巧用排比、反问,可以增强说理气势;巧用对比、反复,可以增强说理透彻性等。又如抒情时运用排比、反复、反问,可以加强情感的力度;运用比喻、对比,可以增强情感的丰富性等。

2.着眼整体,合理运用表现手法

一般说来,修辞是着眼于词句的局部“修饰”,而表现手法则是着眼于整体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与想象、对比、衬托(烘托)、抑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写作时,考生要培养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的自觉意识,更要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各种手法使用得是否恰当的能力。如化情为物就是力求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在写作实践中学会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可以大大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再如象征具有暗示效应,能引发联想,加深读者对情感、哲理的把握;联想和想象可以使内容更具体丰富,使作文摇曳多姿;对比、衬托、抑扬具有突出或强调作用;借景抒情可以使情感含蓄蕴藉,意味悠长;托物言志则借物说理,深入浅出,使道理生动具体,更具说服力,等等。可以说,很多时候写作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考生除了要注意遣词造句,还要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正如《吕氏春秋·察传》所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大量信息需要我们确认真伪。信息确认不是源自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真正的确认应该来自我们的见多识广与理性求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个人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文题所供材料先概说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然后借助经典名句“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说明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挑战。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听说了而不作详察细究,那还不如不去听。这是因为,当人们被海量信息包围而不能明辨是非时,人们就只能被信息牵着鼻子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是个人成长的必备素养,关系到个人决策的正确性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察”是获取真知的关键,无论是仔细观察、调查研究,还是辨别区分,都是获取准确、深刻认识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学习、工作乃至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培养理性思维,提高辨察和自我防护能力,抵御信息误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写作时,开头可简述信息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真假难辨的特点,引出“信息误导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挑战”,提出论点:在信息时代,培养理性思维,学会“察”,是抵御信息误导、保护自我和社会的关键。然后分析“察”的理性思维在信息处理中的优势。可以举例说明,如面对网络谣言,“察”的思维能使人独立思考而非盲目跟风。之后结合“察”的释义,阐述如何实践。最后强调不仅个人需要培养“察”的理性思维,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如媒体应增强自律,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等。

【写作示范】

细审假识弃之去,巧取真知供己来

◎一考生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信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善于利用真实有效的信息可提升自我,而面对虚假的谣言等则要独立思考、明辨信息,将“精华”留下,把“糟粕”摒弃。

(开篇点题,通过引用名言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拒绝盲目从众、人云亦云,以独立、质疑的姿态立于繁杂的信息之中。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出于本能有“随大流”的倾向。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在面对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兼听”未必能明了,而“偏信”往往会陷入信息陷阱。比如许多踏入网络的老年群体,对网络“伪科学”常常缺乏警惕意识,大量转发,致使不少老年人深陷骗局。由此可见,面对广泛的信息,若没有去伪存真的意识,就无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被不良信息愚弄和欺骗。

(运用对比论证,将“随大流”的惯常思维与面对信息时需要独立思考进行对比,突出了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列举老年群体网络被骗的事例,增强了论证的可信度。)

巧取真知,见多识广,拒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优秀的信息若能为己所用,便能丰盈自身才识。

对信息的明辨并非高傲地不听信任何一则信息,而是拥有选取有效信息的智慧。倘若对网络信息一概不取,无异于封闭了我们与世界沟通的良好途径。各大短视频平台有许多公益的科普视频、学术论题探讨视频,这些网络信息是我们增长学识的可用资源,能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科学与社会发展。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网络信息如同活水,为我们的知识储备注入新的活力。这些通过网络传输的时效性信息是其他途径所难以给予的。因此,要善于汲取网络信息,莫让可促进我们开阔眼界的资源因我们的高傲、封闭而白白流失。

(引用朱熹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网络信息的重要性,使论述更具文采。)

以明辨作为汲取信息的前提,以汲取信息后见多识广的头脑帮助我们更好地明辨真伪。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海量信息打交道。逃避信息轰炸,将自己封闭在已有圈子中,就如同因害怕受伤而拒绝尝试新事物的懦夫。正如尼采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如果没有勇气面对磨砺,又怎能成为真金?”我们不能因信息繁杂就选择逃避,也不能全盘吸收,而是要利用已有的见识与理性,筛选有效信息,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

身处信息时代,我们不应道听途说,而是要独立、理性地明辨信息,去伪存真,实现自我保护。同时,网络主体也应加强管理,帮助不同人群筛选合适的信息,不能让不良信息主导网络。

细致审视,选择有用的信息,摒弃虚假信息,如此,网络信息才会成为我们发展的沃土,而非危害我们的毒药。

(结尾简洁有力,再次强调主题,呼应开头。)

点评

作文围绕在信息时代要明辨信息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述,开头提出观点,中间分别从独立思考、巧取真知两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

论证时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狄更斯、朱熹、尼采的名言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运用对比论证将“随大流”的惯常思维与信息时代需要独立思考进行对比,突出观点;运用老年群体因缺乏警惕陷入网络骗局的举例论证,使论述更有力。

语言表达较为流畅,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和较有文采的语句,提升了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