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分类与教学探索
2024-12-10卞海青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革命文化类课文,由于此类课文所写事情的跨度大,内容繁多,加上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不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在相关课文教学中,重视梳理、分析文本特点,选择适宜的标准对革命文化类课文进行分类,积极探索不同类别课文的教学方法与路径,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革命主题、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使革命文化类课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四个类别
新课标对革命文化的表述主要是从国家、政党、榜样和民族等四个层面进行的;在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类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细化落实,并有互相交叉的情形。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一课,既描述了革命领袖领导人民建立国家政权的大事,又讲述了在革命历程中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因而涉及国家、政党、榜样、民族等多个层面。针对这样的课文,教师应从整体上分析文本的内容,进而确定具体的类别。
1.国民国事类革命文化课文
这一类别是对国家层面的革命文化课文细化的结果,国家层面的革命文化涉及国旗、国土、国歌以及国家大事等。这些课文有些是以识字学词学句为主的,但是课文中蕴含的国家层面的革命文化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强调的知识。教材中有《开国大典》《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开国大典》,记述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革命胜利、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欣喜与自豪,属于国家层面的最重要的事件。
2.革命领袖类革命文化课文
这一类别是对政党层面的革命文化类课文细化的结果,政党层面的革命文化包括革命领袖、革命先贤等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事迹。在统编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革命领袖、革命先贤自己的作品,有些课文是描述他们开展革命活动的作品,都是学生学习革命文化精神与品质的重要载体。在低年级教材中,这一类课文有《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这些课文通过发生在领袖人物身上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领袖人物在不同革命时期的风采。在中高年级教材中,这一类课文也有很多,有革命领袖、革命先贤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方志敏的《清贫》等,也有描写领袖人物、革命先贤事迹的作品,如《青山处处埋忠骨》《十六年前的回忆》《军神》等,中高年级学生能够从中体会革命领袖、革命先贤高尚的革命品质和坚定的革命信仰。
3.英雄榜样类革命文化课文
这一类别是对榜样层面的革命文化类课文细化的结果,榜样层面的革命文化包括战争中涌现的革命英雄和各行各业成长起来的模范人物。这一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以写人为主,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突出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与品质。在低年级教材中,这一类课文有《刘胡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在中高年级教材中,这一类课文有《小英雄雨来(节选)》《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等。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能够激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努力攀登学习高峰。
4.民族精神类革命文化课文
这一类别是对民族精神层面的革命文化类课文细化的结果,民族精神层面的革命文化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统编教材中,体现上述民族精神的课文有:《七律·长征》《朱德的扁担》《延安,我把你追寻》《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这些革命文化类课文,通过描述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和事,让学生从中感知在中国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能够发挥支柱作用的民族精神是无法替代的。
二、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探索
在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时,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重视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革命人物具有的高尚品质,准确领悟革命文化的深刻内涵。
1.在文本阅读中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的载体就是学生学习的课文,作者把革命精神、革命信念、革命品质等内容蕴含在人物与事件的具体表达中。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以文本阅读为抓手,通过品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感情。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作者具体描写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潜伏目标的动人事迹。邱少云这种高度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对学生来说有深深的震撼教育作用;因为学生对照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不守纪律的行为,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应该学习邱少云身上具有的坚韧不拔的惊人毅力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2.在互相关联中传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类课文大多包含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建立革命年代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给他们补充课文的背景知识;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搜集资料,逐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作者的写作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是写毛主席在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后的悲恸心情和作出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观看《长津湖》等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明白了在战争中,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毛岸英只是其中的一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毛主席沉浸在悲恸之中是人之常情。
3.在实践活动中传承革命文化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革命精神与崇高品质的领悟,不是喊口号、贴标签的结果,而需要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深刻理解,才能真正传承革命文化。适合在革命文化类课文学习中开展的活动有:革命诗歌朗诵、革命故事讲述、革命故事读后感写作、原创革命作品征集等。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两方面的作品:一是毛主席写红军战斗生活的诗词,二是毛主席在其他时期创作的名篇;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诵读,探究怎样才能诵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理解《七律·长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而且能够体会毛主席革命诗词中的主旋律。
总之,在小学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适当对该类作品进行分类,在分类学习中探索传承革命文化的有效方法与路径,使革命文化得以在学生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