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精英变成“戈壁疯子”
2024-12-10马冬
这并不是戈赛第一次出现纷争。
在第十九届戈壁挑战赛上,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队员之间的冲突引发了广泛关注。
虽然对于大众而言,戈壁挑战赛仍然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它在企业高管圈里几乎无人不晓。
从商业精英到“戈壁疯子”,一场围绕两大知名商学院的冲突意外发生,使得原本是团结与竞争的赛事成为舆论的焦点。
冲突频现的赛场
推搡、阻挡、冲撞,商界精英戈壁开赛如开战,2024 年 10 月 25 日,中国跑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所震撼。
第十九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戈19),在收官日上演了长江商学院与中欧商学院之间的激烈冲突。
那片曾经见证了无数勇气与坚持的大漠戈壁,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
当竞争的压力与荣誉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冲突便如同隐藏在沙漠中的风暴,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10 月 4 日,冲突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戈赛组委会迅速做出反应,就赛道乱象发表道歉声明。总裁判长也对相关队员开出了判罚告知书,试图平息这场风波。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10 月 5 日,中欧戈友会对组委会提出质疑,并对判决结果表示遗憾。他们认为判罚不够公正,未能充分考虑到比赛中的实际情况。
面对质疑,10 月 7 日,组委会再度致歉,并对涉事队员做出禁赛一年的处罚,同时承诺将进一步完善比赛规则,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但这一举措并没有完全平息争议,反而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10 月 11 日,中欧戈友会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出戈赛,自立门户。这一决定无疑给戈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这场冲突进一步升级。10 月 19 日,规则委员会会议决议发布,明确了相关事项,但戈赛的冲突却似乎并不会因比赛的结束而终止。
也正因为戈壁赛的特殊性,赛场上的冲突更耐人寻味:原本被以“精英”视之的选手,也有着这样原始、失控的一面。
赛事背后,暗流涌动
如果超越赛事中的具体是非,去观察争议背后的真正问题会发现,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体育这个细分领域的不成熟和巨大割裂或许才是造成争议的来源。
与大量由政府财政支持的体育活动相比,戈壁挑战赛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赛事,而且是一个独创规则的商业赛事。全世界的体育商业赛事分为两类:观赏型和体验型。观赏型通过付费观看顶级运动员的竞技来设计商业模式,而体验型则是通过付费参与体育活动来设计商业模式。
虽然有不少体育项目的业余爱好者也能达到世界级水平,但大部分观赏型赛事和参与型赛事活动还是泾渭分明的。
随着国内开设EMBA班级的院校越来越多,戈赛的参赛队伍也逐年递增,加入争夺名次的队伍数量已经从最初的6支发展至现在的几十支,甚至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商学院。
不难看出,长江与中欧的冲突,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中的偶然事件,更是国内顶级院校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部体现。在商场与竞技场的交织下,这种竞争变得复杂。
一直以来各院校都希望通过在戈赛中的优异表现,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风采,提升学校声誉和影响力。从高额的报名费到精心组织的训练团队,从专业的装备配置到全方位的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竞争的气息。
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比如,为了取得好成绩,一些队伍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有传言,个别院校给出了学费全免的待遇招募职业队员,而有的院校则让“高手”先入学以便获得参赛资格,最后等比赛后再让其主动申请退学。
曾经,有商学院被曝出10名参赛队员中有9人都是专门为戈赛招来的“枪手”,这一行为招致其他商学院强烈不满。
也许从声量和影响力上,戈19确实在大众跑圈火了一把,所谓“黑红也是红”,但想必这些是组委会以及新老戈友们想要看到的。
戈赛自诞生那天起就属于商业性运作,经过多年探索和磨砺,终成国内知名赛事品牌。但追溯其发展史必须承认,戈赛之所以成功,核心就在于创始时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即“理想、行动、坚持、超越”。正是理念的认同和价值观的趋同,才吸引了众多商学院的前仆后继。
无论是如何光鲜的身份和出发愿景,进入到戈壁赛的征途中,“人生修行”逐渐变了味。
队友们摩拳擦掌,赛前的口号是:走过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戈赛后演变成:跑完茫茫戈壁,成为互怼死敌。只要能夺冠,可以使出商业中的各种竞争手段,俨然是把商战搬到了戈壁。
名利与初心
为啥要上戈壁?
在挑战赛创始人曲向东看来——对玄奘之路的向往和探索、自我生命的体验与感悟,以及希望通过戈壁挑战赛影响和帮助更多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等元素,最终促成了19年前戈赛的诞生。
为啥要上戈壁?
对于诸多商学院校友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成长背景,身处何种行业领域,这个问题总是可以达成共识——作为商界精英,特别是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一路走来的轨迹,就如同玄奘西行一般经历磨难。也因此,戈壁挑战赛才能得到越来越多商学院校友的理解、热爱和积极加入,一路走到了第19个年头。
戈赛是赛事,更是商学院的心事。跑的是戈壁沙漠,但踩的是每个人的心路。
每年的戈赛,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学院学员和企业家参与,他们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消费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机会。同时,戈赛也通过各种公益活动,为当地教育、环保等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戈赛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争议不断。
圈外人对戈赛的看法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戈赛是社交场,参赛队员们在这里结交朋友、拓展人脉,比赛的意义被过度美化。更有人认为,戈赛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不是真正的体育竞技。
如今,一场戈壁挑战赛所引发的争端,清晰地展现出一场普通赛事中隐藏的复杂性与深层次问题。参赛者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是否能保持对团队精神的珍视与对赛事规则的尊重,是每一位参与者都应深思的重点。
回想起来,戈赛的总则写得很清楚——赛事精神:理想、行动、坚持、超越;团队协作:和团队,一起赢;公平竞赛:自觉遵守章程,尊重竞赛公平。
也许,守护好初心并没那么简单。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法师在这里经历了迷路、彷徨、生死……最终立下铮铮誓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尽管“几天几夜长途跋涉,滴水未进,几将殒绝”,但依然心无所惧一往无前,最终实现了从坚持到超越的精神升华。
戈赛的未来,需要在商业与体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要保持比赛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参与者,又要注重比赛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内涵,才能让戈赛真正成为一个有质量的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