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4-12-08杨雅淇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语义理解影响很大,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就必须培养跨文化能力。在高中英语阶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够合理进行语言输出,促使学生尊重、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迎接跨文化交际挑战。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模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1]%。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2]%。就英语学科而言,文化教学在学术领域可被阐述为一种整合性教育策略,它致力于将英语教学过程深度嵌入对英语国家国情、文化知识体系、语言背后隐含的文化背景,以及学习者母语文化背景的全面探讨与理解之中。这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及其所承载的多元文化的深刻洞察和全面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文化教学始于文化知识的传授、与母语文化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达成文化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提高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Samovar提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互动。Gudykunst认为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特征包括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包容性、理解和尊重以及沟通技巧[3]。跨文化交际展现了多样性,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等因素导致了交际环境的丰富多彩。个体需要持开放态度,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和谐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还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进行言语输出来面对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挑战。此外,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还能够让学生在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和跨文化视角。
在和高考的衔接方面,学生对于跨文化的了解往往还停留在短浅过时的刻板印象中,而忽视题目中所要传达的文化信息,造成明明单词都认识,却不理解文本的局面。本文分析高中英语教学,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文化认知水平,并利用跨文化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以及文化意识,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面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建设“一核多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核多元”即以教材为核心,以外刊名著阅读、文化沙龙板块、英语选修课程以及校本教材为多元补充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任务之间通过鉴赏课本书籍、外刊名著,以理解世界文化精华;精选英语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输入性文本材料;设置文化沙龙的教学板块,为学生搭建语言输出交流的平台,促进其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
(一)以课本为核心
英语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名著外刊的阅读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语境,提升英语应用能力。英文名著因其具有典型角色、起伏情节、串联线索、华丽语言和上升主题等多层特征,在内容和思想层面跨越时空得以传承,具有启发性和积极性。外刊常指英语国家报刊网站的各类原版阅读材料,文本原汁原味,语言环境真实;涵盖主题多样,语篇类型丰富;具有实效性,能与时代、与国际接轨。英语名著外刊阅读作为学生信息获取的媒介、信息处理的载体、信息输出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英语选修课程和校本教材
选修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既要为后进生打下坚实基础,又能够满足超优生的个性化学习,锻炼到各阶层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满足综合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并规划校本作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策略以及综合语用能力。校本内容不限于单纯的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并传递我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况,为主修课程的学习作铺垫。
(四)添加文化沙龙板块
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指导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展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互评的方式,介绍并诠释多元主题下中外文化差异,加强口语与听力上的沟通,既不会对学生施以压力,还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言语输出上的练习。
三、进一步探索课本中和题目中的跨文化典型
在英语学科素养的指导下,需要结合不同主题语境的语篇,培养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三个方面的提升: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语言能力
胡文仲提出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要注重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和语用顺序等,以此了解话语之下所隐含的不同文化,强调了解学习对方国家文化的能力,明确了跨文化语言知识的方向。比如,2023年新课标的高考听力出现“yard+sale”(庭院售卖)一西方国家常见而在我国很少发生的跨文化现象。学生通过聆听分析听力原文,不仅可以了解“庭院售卖”的习俗,还能领略其中蕴含的社会情感层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如何通过这种活动处理闲置物品、促进社区交流以及筹集善款。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yard+sale”的例子,让学生展开文化交际的实践,探讨其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影响,不仅是对听力文本的知识拓展,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交际能力。
(二)语用能力
文化语用能力是指语言使用者在交流过程中理解、运用特定文化信息以实现有效沟通的能力。在2021年新高考II卷中阅读理解部分,5篇文本涉及英国约克郡音乐节、英国教育奖、美国国家动物园以及澳大利亚动物健康检测机器人。这些文本来自三个不同英语语言背景的国家,考查学生对文化信息的感知和应用能力。试题涵盖了表层文化信息和深层文化信息,但主要集中在核心文化背景上,旨在评估学生对语篇结构和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
(三)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中,通过有效的交际策略和技巧,达成交流目标并确保言行一致的能力。这要求个体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准确理解并适应文化规范与期待,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在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目标语言社交环境的机会较少,但是不难在语料中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信息的碰撞。例如,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1卷2卷听力的第九段文本,对来到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的法国留学生Victor进行新生采访。可以让学生模拟这段对话,既是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憧憬,也是跨文化中行为能力提升的具体应用。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
(一)英语戏剧外刊名著阅读——情景模式
情景模式主张在课程设计中,根据情境拟定课程目标并依照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重视教育情境或系统的统观。教师提前下发英语戏剧的剧本,前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首先对故事梗概有所兴趣。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剧本围读,解决其中跨文化语言语用知识,深入故事发展的背景过程与结果。随后为学生分配角色,进行小组表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情境中对角色进行阐释。
(二)中英语互译校本选修——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教学强调教育的演变和方法,不是仅从目标开始详述,而是通过详细的设计来阐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在植物、动物、数字等内容的表达上,汉语和英语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例如,短语“the+lion+in+the+way”直译汉语为挡路的狮子,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然而和中国俗语“拦路虎”相对照,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常见词汇在东西方象征意义上的差异,目的是让学生精准学习跨文化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比如,汉语俗语“狼心狗肺”“狗东西”中“狗”常被视为贬义,而在英语习语中“lucky+dog”则是幸运儿的意义。
(三)学生课前文化沙龙板块——自然模式
教师上课的过程中持续反省反思,在设计课程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的价值取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课程方案的调整。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事实上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破冰方式,教师可以将近期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分配给学生小组。学生小组内自行分工,通过教师上传的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整合内容,做好课堂开始的前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添加阶梯式教学,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参考同伴评价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素质评估
实施上述教学模式后,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同伴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对课堂展示或学习成果进行讨论并提出改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学生做出的评价,既可以是对于学习过程的反馈,也可以是针对同伴综合能力的总体性评分。
在跨文化教学活动中应用同伴评价不仅能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的基础上,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还能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铺垫。课堂展示部分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完成,并分配评价占比,变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情况反思并调整,从评价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推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2] 王磊.求同存异: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诗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2(14).
[3] 邹瑞.对俄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