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半命题作文拟题创新策略探析

2024-12-08杨冰雪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11期

摘要:小学半命题作文拟题的创新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调用其写作储备,促进其写作素养不断提升。可从拟题的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注重陌生化处理,包括陌生的搭配与陌生的角度;二是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及身份立场,注重形象化建构;三是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时空观察点的确立与审美位置的调换,注重情境化设置。

关键词:小学语文;半命题作文;拟题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拟题不应小觑。优秀的拟题具有双向性,往往兼顾着命题人的出题意图与在一定限制下作者的写作自由[1]。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就学生而言,“先声夺人”的题目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在新的层面与新的领域频繁律动。就教师而言,创新性拟题促使教师深刻把握学生的作文起点与思想动态,深度分析各年段教材的作文要求及思想主旨,引导学生成为有创意的表达者,体现高阶思维的要求[2]。以下仅以半命题作文拟题为例进行思考与实践,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与作文教学的内涵式改革提供借鉴。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注重陌生化

所谓“陌生化”就是推陈出新,就是反语法、反逻辑以及反常规,给人以新奇之感。“陌生化”是与“自动化、常态化”相对立的,力求打破旧有的习惯思维。作文拟题中的“陌生化”包括“陌生的搭配与陌生的角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作文拟题中恰到好处地运用陌生化手段,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陌生的搭配

一定意义上说,“熟悉”即“陈旧”,“陌生”即“新奇、新颖”。陌生的搭配,常常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教师应该改变常态思维,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注重陌生化,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进行拟题,让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助力。

比如,以“的形状”的半命题为例,从常规思维出发,可能会出现以下拟题:“桥的形状、树的形状、太阳的形状”等。再以“收获”为例,常态性拟题可能是:“收获友情、收获掌声”等等。对此,我们通过陌生搭配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如“舆论或思维的形状”。从词性类别看,选择数量词可达到陌生化处理效果。如以“收获阳光”为例,可从重量方面选择,如“收获一斤阳光”;可从长度方面选择,如“收获一公里阳光”;可从时间方面选择,如“收获十小时阳光”。表面看,这样的搭配有点矛盾,似乎不可能,实际上逻辑自洽,新颖有趣,切入点小,能够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陌生的角度

小学半命题作文拟题还可以从陌生的角度出发,达到重新或深度理解主题的目的。仍然以“收获”为例,可依托一些修辞手法赋予主题以新的意义。如果采取“比喻”的手法,可把原来的“收获友谊”拟题为“收获越陈越香的烈酒”;如果采取“联想”的手法,可把原来的“收获掌声”变为“收获飞扬的舞台”;如果采取象征与拟人的手法,可把原来的“收获菜香”变为“收获奶奶的怀念”……

除了比喻这种修辞外,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如由“掌声”想到“精彩的舞台”。通过引用的方法,如通过鉴赏张继名诗《枫桥夜泊》,完成由“收获秋天”到“收获姑苏”的具象化。还有,通感手法的运用,让拟题变得更形象,表达主题更聚焦,其陌生化效果更明显,由此可为学生带来思维的转换与细微化的创新表达。

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注重形象化

语文学科四大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作文命题的依据。好的拟题指向语言的建构,也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形象化思维决定着形象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引领学生拟题时注重形象化。而这,离不开动词的选用。厘清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及身份立场,恰到好处地创新动词,使之形象化,呈现出先声夺人之势。

(―)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

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必须厘清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然后进行创新拟题。以“我被青春”的拟题为例,“我”是受事者,“青春”是施事者。如何从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出发完善题目呢?可以选择多种类型,以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如“豪放”类型的,拟题为“我被青春撞了个满怀”;“感动”类型的,拟题为“我被青春感动了”;“压力”类型的,可拟题为“我被青春‘压弯’了”……

比如“我被青春撞了个满怀”这个题目,形象地表明青春对于小学生的全面的意义:学习、责任、理想以及友谊等,“满怀”意味着一切美好的相遇,也意味着积极、向上、激情的状态。再比如,“我被青春‘压弯’了”,也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负向状态:学习中过多的作业、父母过高的期待、现实中较难的选择等,都在“压弯”学生,但也正是“压弯”中,学生发生了接地气的成长。这样的形象化选择基于施事者与受事者的关系而更加细化、入微,保证了拟题的新颖与表达的具体。

(二)施事者的身份立场

拟题过程中,厘清施事者的身份立场比较重要——拟题指向更明确的内容,有具体的方向。比如,面对“我读书日”(只能填一字)这个题目,就必须探究施事者的身份立场。如果“我”的身份是志愿者,那么,完善后的题目就是“我助读书日”;如果“我”的身份是“评委”,那么,拟题就是“我评读书日”;如果“我”的身份是“承包方”,拟题就是“我办读书日”;如果我的身份是“记者”,拟题就是“我访读书日”……这样的拟题针对性强,能够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

再比如面对“为自己”这个题目,也需厘清施事者身份立场进行创新拟题。显然,“为自已加油”这样的题目不够新颖,但教师可引领学生从“加油”二字出发进行深层探究:加油的目的可能是在考场上取得优异成绩。考场如战场,试卷上的难题、怪题如“敌人”,需要学生去突围,于是,拟题可变为“为自己‘突围’”。这样的拟题以“成长”作为写作的主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3]。

三、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注重情境化

语文学科的另一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也可通过作文拟题与表达落到实处。拟题一旦与审美挂上钩,学生愉悦,写作兴趣更浓。通过情境化,将审美鉴赏与创造渗透到习作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更高层面上的创新。

(一)注重时空观察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半命题拟题,应注重时空点的转换。如“我在看太阳”的补充,有多种可选择的时空点:早上、中午、下午、沙滩、河边、山上、海边……其中“我在沙滩上看太阳”,视角比较新颖。毕竟,沙滩是不多见的地方,阳光下的沙滩上可能承载着一些难忘的回忆与审美:沙滩烫脚却又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情景化拟题为学生的创新表达奠定了基础。

再如,“你样子,真美”虽然限制了审美结论,但所填之词是灵活的,可以指具体的身体部分的形态,如“你皱眉头的样子,真美!”“你头发飘动的样子,真美”,也可以是被拟人化的形象,如“你‘奔月’的样子,真美”(特指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之事)。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你”不单单是人,可以是国家、社会、大自然等。如家乡脱贫,“你富裕的样子,真美”;环境美好,“你干净的样子,真美”;香港等地的回归,“你完整的样子,真美”。这里的时间可以是特殊时刻,具有纪念性,如国庆节,“你被庆祝时的样子,真美”。这样的题目补充,更具情境化,更具时空感,让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厚重感。

(二)调换审美位置

审美主体位置的调换,也能促使拟题的创新。比如“我陌生人”,常规思维下,可能会填一个“与”字。学生面对如此空乏的题目,一定会无从下手。如果调换审美位置,不但可以达到创新的目的,而且为学生的顺畅写作建立了支架,如“我敬佩的陌生人”,与之前的“我与陌生人”相比,审美位置发生变化,学生写作时有了针对性,有话可写。还可以是“我影响(改变、误会)了陌生人”,“我(挽留不住、造就)的陌生人”等,都通过调换审美位置,进一步细化了题目内容,拓展了写作思路,指向习作内容的创新与学生思维的创新。

小学作文拟题应该与鲜活的现实结合起来,“以语文的方式关注现实、思考现实、思考人生,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如此,拟题不仅仅有了新的创新点,而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乃至大气魄[4]。创新拟题,不仅仅第一时间吸引学生,也是他们的思维得以开阔与拓展的前提。但愿,教师能够时时在习作拟题中创新;但愿,学生能够在创新作文中不断丰富言语生命与精神生命,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雨竹.作文拟题如何“先声夺人”:从记叙类半命题作文说起[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4).

[2] 杨修宝.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言文学运用”[J].教育视界,2023(11).

[3] 冯善亮.增加选择空间凸显核心素养:2020年中考作文试题综述[J].中学语文教学,2020(9).

[4] 陈维贤.加强作文命题研究,提升写作测评素养: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争论背后的学理思考[J].语文建设,2022(15).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