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与深空:一场星际间的奇妙旅行
2024-12-07H6
想象一下,当你乘坐者宇宙飞船,穿越茫茫的星际空间,向遥远的深空进发,你将会看到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风景和地貌:火星上的山脉和峡谷,木星上的巨大红斑,金星上反射的阳光……每一处景象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众所周知,太空被认为是“最后的边疆”——但我们谈论的究竟是哪个部分?“太空”“外太空”和“深空”在许多语境下似乎可以互相替换,但天文学家对它们有着明确的区分。早在1667年,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就已使用“太空”一词来指代地球以外的地方。然而,根据韦氏词典网站,“外太空”一词直到19世纪中期才进入英语词汇,当时一篇天文学论文使用了这个词。多产的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在1901年的一部小说中进一步普及了“外太空”这个词。根据《牛津参考》,1934年,另一位科幻作家E.E史密斯在小说《三行星》中创造了“深空”—词。
那么,这些词汇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外太空,这一听起来充满神秘与未知的词汇,指的是地球以外的任何空间,甚至包括距离地球非常近的近地轨道。想象一下,当你站在地球表面,抬头仰望那璀璨的星空,闪烁的星辰便属于外太空的范畴。近地轨道,作为外太空的—部分,其最低高度约位于地球上方160千米,是人类航天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卫星、空间站以及航天员们在这里穿梭往来。
相比飞往外太空,深空探测则是更加遥远、更加神秘的星际之旅。深空通常指比月球还要远的地方,甚至可以涵盖整个太阳系之外的区域。尽管没有明确的距离界限,但它无疑是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宇宙空间。
深空是人类探索宇宙、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经之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太空资源,它们或许可以为地球提供新的能源和材料来源;探寻遥远太空中的生命和水的存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现新的可能;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之间通过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其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深空探测是人类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的突破,商业航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国纷纷加大对月球、火星等天体的深空探测活动的投入,深空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
想象一下,当你乘坐着宇宙飞船,穿越茫茫的星际空间,向遥远的深空进发,你将会看到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风景和地貌:火星上的山脉和峡谷,木星上的巨大红斑,金星上反射的阳光……每一处景象都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而当你离开太阳系,进入更加遥远的深空时,你会看到更加壮丽的景象:璀璨的星云、闪烁的恒星、神秘的黑洞……这些都将为你呈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虽然外太空和深空在距离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外太空是人类探索深空的起点和跳板。在这里,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航天技术和经验,为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外太空也是人类了解宇宙、认识字宙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外太空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因而,外太空探索早于深空探索,因为人类必须首先突破地球的大气层,迈出通向太空的第—步。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在地球表面上方80千米至100千米处划定了一条无形的“卡门线”,将其作为地球大气与外太空的分界线。
在这个高度,飞行器并不会发生什么明显的、神奇的变化。事实上,这条线来自工程师西奥多·冯·卡门的一项计算。该计算表明,飞行器在此高度需以足够快的速度才能穿越大气层。自1949年一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火箭发射以来,人类不断向卡门线以外发送物体,将它们送往外太空或者送入地球轨道。
不久后,人类的探测器便成功到达月球——1959年,苏联的一艘飞行器撞击月球表面。此后,人类的探索已不限于月球,探测器开始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进发。如今,人类跨过月球到更远地方的飞行任务已超过200次,在地球周围的近地轨道上,也有数以万计的人造物体在运行。
NASA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目前所在位置,已是人类在深空中抵达的最远处。据NASA称,旅行者一号正在飞离太阳系,距离地球超过225亿千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类别——星际空间,即恒星系统之间的空旷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