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在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

2024-12-07康井泉

党课参考 2024年23期

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并配合军事斗争开展了具有苏区特色的干部教育。通过开展干部教育,干部在斗争中学习、在锻炼中成才,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有力推动了革命事业发展。

加强教育指导

1931年11月至1933年12月,根据现有史料可查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的39次常委会中,专门或作为一项议程研究干部教育和苏区教育工作的就高达20次。同时,党中央在近40个决议、指示等文件中强调加强干部教育,并对干部教育的要求、内容、方法等作了具体规定。比如,《中共中央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的决议》规定,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培养党、苏维埃与职工会的中等干部。

为了使苏区干部教育工作能适应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的需要,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亲自抓干部教育,深入具体实际指导和参加干部教育教学工作,及时总结干部教育工作经验。比如,毛泽东同志不仅提议并指导创办了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还兼任过苏维埃大学的校长并亲自授课。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下,中央苏区许多党、政、军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在各学校讲课任职。这些领导干部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注重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干部学员进行授课指导,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干部教育方针政策和措施能够正确迅速得到贯彻执行。

培养优良作风

苏区的各类干部教育学校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加强政治教育,纠正错误思想,提高廉洁意识,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干部教育的基本方略。毛泽东同志主张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其作为中央苏区从思想上建党的基础,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苏区干部形成了“十带头”“四模范”的优良作风。

解决办学困难

在斗争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成为苏区干部掌握斗争本领、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重要方法。中央苏区时期,党提出并坚持“联系革命战争、联系生产劳动、联系群众”的干部教育原则,为后来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苏区多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始终在激烈地进行着。在建立、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红色政权的革命斗争中,党和苏维埃政府把干部教育工作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结合起来,将其看作最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中共苏区时期,许多领导人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当时苏区的情况是:无论是红军指战员,还是苏区的普通民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人甚至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显然,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识字,必然会影响到部队的训练,阻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开展干部和群众的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因此,苏区创办了夜校、半日制学校、业余补习班等,并在村头路口、街头巷尾设立识字牌。时任中央苏区教育部代部长的徐特立,创造性地提出了“老公教老婆,儿子教父亲,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一整套“以民教民”“互教互学”的识字教学法,推动识字运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苏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苏区干部教育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勤俭办学的道路。没有校舍,就利用祠堂庙宇或修理废旧房屋;没有黑板,就在墙壁上或祠堂的堂匾上涂烟墨;没有课桌椅凳,就发动学员用砖石、土坯和木板堆砌;没有纸和笔,就用沙盘、石板和石笔代替;没有粉笔和红墨水,就用白石泥作粉笔,将朱红石磨成红墨水……一切都靠教师和学员自己动手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后来,苏区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开设教员训练班,开办高级列宁师范学校、初级列宁师范学校和短期列宁师范学校,组织教师讲习所、教学评议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形成了多层次和多规格的师范教育体系,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生力军。

改革教学方法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教授法”: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新名词要释俗);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要提纲;干部班要用讨论式。此后,党中央和苏区各级政府都将其规定为改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并在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

1931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赤坎村开学。毛泽东同志在给学员上第一堂政治课时,便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力争成为红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无线电通信事业的重要性。这使得多数识字不多、对无线电通信事业一无所知的学员深受教育和鼓舞。

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事业急需识字明理的人才,毛泽东和徐特立等苏区政府领导人,为尽快提高革命根据地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通过扫盲识字等各种文化教育手段实行启发式教学,为提高苏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法论。

(摘编自《领导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