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工导师带徒活动的几点思考

2024-12-07郭杜军

中国共青团 2024年21期

师带徒,作为一种以口传手授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接企业实际需求,贴近青年群体特点,让传统师带徒活动形成新机制,焕发新活力,展示新作为,是确保高超技能、人才队伍梯次接续的需要,也是确保精神传统、优良作风代代相传的需要。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全面深化青工导师带徒活动的强大合力。青年人才培养是国企职工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很多部门都有责任和牵涉。青工导师带徒活动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当前主要由共青团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目前,在工作推进中,“共”而不“享”、沟通不畅、力量分散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促进青工导师带徒活动的提档升级,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强大的推力,必须在统筹兼顾上下功夫,在协调配合上做文章。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团内团外协同,强化共青团与人事、生产、科技、安全、宣传等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络衔接,破除“各自为战”的倾向,通过完善各部门、各系统间规划统筹、联席会商、信息沟通、协调推进等制度,找准各方的工作结合点和操作路径,形成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机制,实现伙伴式的活动共建、阵地共享、资源互助、力量整合。如利用好人事部门建立的内训师和技术带头人队伍,可以大大充实导师队伍,利用好工会的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可以为导师带徒提供现成的阵地支持。

着眼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富有国企特色的师徒文化。师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师带徒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师徒如亲人,如朋友,是一种浓浓的情结,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改革开放以来,师带徒活动有所弱化,传统的师徒文化受到一定冲击。国有企业要让师带徒活动在新时代发挥新作为,建立良好的师徒文化是促进活动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要塑造尊师重教的文化,大力倡导并规范拜师礼仪,古有拜师学艺之说,不拜师难得技艺传授,一场拜师礼,一段师生情,徒弟拜师行礼,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对师徒名分的一种庄严承诺。要塑造广拜名师的文化,结合国有企业实际需要,满足青工成长需求,优选徒弟、聘请良师,可以跨越行政界限,打破单位“垄断”,使拜师学技成为青年的自愿行为、自觉行动。要塑造互帮互助的文化,广泛总结宣传优秀师徒的感人故事,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营造师傅关爱徒弟、徒弟尊重师傅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师徒擂台赛等方式,比师傅,赛徒弟,形成师徒互帮互助、互教互学、互促互进,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丰富帮带培养内容载体,营造尊师重教、学技成才的浓厚氛围。国有企业抓好青工导师带徒活动,要尊重青年的接受习惯和成长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青年追求进步,学技成才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帮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傅的带徒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帮助师傅开辟手机课堂、随身课堂,畅通与徒弟的沟通交流渠道。培养提升师傅总结提炼的能力,组织师傅把自己的经验积累、技巧绝活等,编成歌谣、口诀,制成漫画、动画甚至游戏,增强青年的学习兴趣。要充实帮带内容,在国有企业的老师傅、老工人、劳模典范身上,有着很多宝贵的隐性资源,像那种以厂为家、甘守平凡的爱企之情,不计名利、默默付出的职业操守,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的顽强作风,这些正是青年成长急需的“精神之钙”。带徒过程中,要督促推动师傅不仅带技能、带业务,更带思想、带品德,不仅传经验、传能力,更传精神、传作风,在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中促进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代代相传。

抓好新时代国企导师带徒活动,要坚持与时代、企业和青年同频共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实干之为、务实之举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