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意义
2024-12-07张晓红马若雁
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机制。将志愿服务融入整体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振,是当今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而志愿服务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志愿服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契合点,使得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人口规模庞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和显著特征。因此,推动现代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基数带来的挑战,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创新形式,推动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志愿服务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动员力,能够有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和公众参与。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平台和社区网络,志愿者的积极性被激发,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行动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方式,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也增强了社会的自主性和活力。参与志愿活动使个人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和素养。在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和交流中,志愿者们逐渐增强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并学会如何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这种责任感的形成是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指出该行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参与社会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银发力量”。通过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志愿服务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并强调“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在这一背景下,志愿服务在推动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等导致不同地区、群体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存在差距。志愿服务能有效弥补公共资源短缺,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更多机会,有效缩小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每个人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志愿者的行动不仅提供了人力支持,他们更身体力行倡导社会正义,增强了全社会对共同富裕的共识。此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比如,科技小院的学生们长期驻扎在农村一线,采用“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四零”模式提供志愿服务,他们在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全面进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是现代化的基础,精神文明则是其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志愿服务归纳在文化发展与执行板块,强调通过志愿服务有效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品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志愿服务应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一个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引领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志愿服务通过合理分配社会物资资源,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支持,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不足,确保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文明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人。物质文明的进步为社会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而精神文明则引导人们如何在物质富足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精神、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使得物质的富裕不至于导致个人的自私和社会的冷漠,而是让更多人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积极传递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志愿者们通过积极参与,能够在环境治理的多个层面发挥显著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实现。
首先,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清理河道等具体环境保护活动,直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其次,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环保政策的落实与监督。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往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和执行。环保志愿者通过参与监督工厂排污、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等行动,能够起到警醒和监督的作用,促进环保政策有效落地。例如,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服务队伍,成功带动了更多库区群众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了力量。此外,志愿服务还在环境教育的普及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通过组织环保讲座、生态旅行、自然体验等活动,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当今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力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优势,在推动和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增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致力于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增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志愿服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能够超越文明的隔阂,实现民心相通。如自2002年起,由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集中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农业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派遣了数百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国际志愿者在中国的服务活动,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多元文化元素。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种无私奉献的社会行为,志愿服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彰显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志愿服务,我们能够更好地汇聚社会的力量,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志愿服务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