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技术革新与艺术观念重塑

2024-12-06王昕南

艺术大观 2024年33期
关键词:技术革新数字时代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摄影创作带来的多方面变革,主要涉及拍摄设备、后期制作与传播方式等技术层面的革新。这些变革促进了摄影师的艺术观念从传统的再现、纪实向多元化、主观化转变,也改变了摄影创作的审美标准、创作思维与创作风格。数字时代摄影创作表现出大众化、多元化与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面临着技术依赖、版权保护与真实性争议等挑战。摄影师需在技术与艺术间寻求平衡,以推动摄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字时代;摄影创作;技术革新;艺术观念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357(2024)33-00-03

摄影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传统化学摄影到数字摄影的巨大转变[1]。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数码传感器、图像处理软件、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摄影创作的各个环节。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更引发了摄影师艺术观念的重塑,进而影响了整个摄影创作领域的走向。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技术革新与艺术观念转变,分析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展望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一、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技术革新

(一)拍摄设备的革新

数字技术推动了拍摄设备的巨大变革。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等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胶片相机,成为摄影创作的主流工具[1]。这些数字相机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其感光元件(如CMOS、CCD)能够将光线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拍摄后可立即在相机显示屏上查看图像效果,方便摄影师及时调整拍摄参数,大大提高了拍摄效率。其次,数字相机的感光度范围更广,在低光环境下拍摄时,可通过提高感光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减少了对复杂辅助照明设备的依赖。例如,在夜景摄影或室内弱光拍摄中,摄影师能够轻松捕捉到精彩瞬间[2]。此外,数字相机的连拍速度更快,一些高端机型每秒可拍摄数十张照片,这对于拍摄运动物体、新闻事件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定格瞬间的细节与动态。

现今智能手机摄影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成为重要的摄影创作工具。智能手机配备了高像素摄像头、多种拍摄模式(如人像、风景、微距等)以及智能图像处理算法。便携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拓宽了摄影创作的群体范围。例如,许多热爱生活的人在旅行、聚会等场合,使用手机拍摄照片并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摄影创作的积极参与者。手机摄影的普及促使了摄影社交文化的兴起,如Instagram等平台上大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摄影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文化现象。

无人机摄影的蓬勃兴起为摄影创作开拓了新的视角。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能够在高空俯瞰拍摄地面景物,在风景摄影、建筑摄影以及航拍纪录片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它能够突破人类活动范围的限制,精准捕捉到那些遥不可及的远距离场景,将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美轮美奂的城市全貌以及鬼斧神工的地理地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后期制作的变革

数字时代的后期制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传统摄影的暗房工艺被图像处理软件所取代,如AdobePhotoshop等软件成为摄影师后期处理图像的重要工具。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在色彩调整方面,可以精确地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明度,改变照片的整体色调或局部色彩,创造出不同的色彩风格,如复古色调、冷色调、暖色调等;在裁剪与构图方面,能够自由裁剪图像,调整画面的比例与构图,突出主体或营造特殊的视觉效果。

除专业级别的图像编辑软件外,一些简单的手机图像处理应用程序(App)备受欢迎。这些App操作简单、模板丰富,不需要学习专业的图像处理知识,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图像的美化、滤镜添加、拼图等效果,满足了大家日常分享照片的需求,更加降低了摄影创作后期处理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摄影创作中。

(三)传播与展示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摄影作品的传播与展示方式。摄影师可以通过个人网站、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摄影分享平台(如Flickr、500px等)等多种渠道,将自己的作品迅速传播给全球范围内的观众。作品的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途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例如,一位摄影师在拍摄完一组作品后,可立即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点赞、评论与转发,与观众形成互动交流,了解观众的反馈与评价[3]。

在线摄影展与数字画廊的日益盛行,为摄影作品的展示提供了新的平台,让摄影者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便可以展示丰富的摄影作品。现今的艺术机构与摄影组织也纷纷推出线上展览,将经典的摄影作品数字化后进行线上展示与推广,促进了摄影艺术的普及与传播。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线上摄影展览,展示了其丰富的摄影收藏,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为摄影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拓展了无限可能。

二、技术革新对摄影师艺术观念的影响

(一)从再现到主观表达

传统摄影观念多聚焦于对客观世界精准且如实的呈现,摄影师一丝不苟地记录现实场景以及人物的原本面貌。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技术层面的革新为摄影创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功能强大的后期处理软件,摄影师能够对图像施以大刀阔斧的调整与雕琢,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独特的观念不着痕迹地融入作品的每一处细节中。部分摄影师会别出心裁地运用色彩的夸张渲染、画面的别趣变形等创新手法,淋漓尽致地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欢愉、惆怅,抑或针对社会现象所秉持的深刻批判与深沉思考。这种从再现到主观表达的转变,使摄影艺术从单纯的记录工具向表达人物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形式转变,拓展了摄影艺术的内涵[4]。

(二)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挑战

数字技术的应用强有力地冲击并挑战了传统摄影长期以来所尊崇的审美标准。传统摄影中,清晰、准确的对焦、合适的曝光、自然的色彩还原等被视为重要的审美要素。在数字时代,一些摄影师刻意追求模糊、噪点、高对比度等特殊处理效果,打破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譬如,一些时尚摄影作品中,摄影师运用特殊的后期处理手法,营造出朦胧、虚幻的画面效果,强调视觉冲击力与情感表达,并非沿用传统的写实与柔美。广大观众群体对于摄影作品的审美接受边界亦逐步得以延展拓宽,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审美范式所设定的狭窄框架与既定范畴内,而是能够以更为开放、多元且富有洞察力的审美视角去欣赏、理解和接纳摄影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千变万化与无限可能。

(三)创作思维的转变:多元化与实验性

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席卷下,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宛如一阵强劲的东风,极大地激发了摄影师内心深处潜藏的多元化与实验性创作思维火花。摄影师仿若挣脱牢笼的飞鸟,不再被传统的枷锁所束缚。巧妙借助无人机翱翔于天际进行高空摄影,从而捕捉到前所未有的壮丽视角与宏观景象;灵活运用多重曝光技术,匠心独运地创造出层次丰富、神秘奇幻的画面叠加效果,为观者带来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大胆尝试通过3D建模与摄影合成的前沿技术手段,构建出超脱现实、引人入胜的超现实场景,使观众仿佛踏入异次元世界[5]。

三、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发展趋势

(一)大众化与全民摄影

随着数字摄影设备的普及与手机摄影的兴起,摄影创作呈现出大众化与全民摄影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摄影创作中,摄影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属领域。人们用摄影记录日常生活、旅行经历、社交活动等,摄影成为一种普遍的视觉表达方式与社交手段。这种大众化趋势丰富了摄影创作的题材与内容,展现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特色,也促进了摄影文化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与交流。

(二)多元化与个性化创作风格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为摄影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使摄影创作风格更具多元化及个性化。摄影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审美、观念与技术特长,探索出不同特色的创作风格。有的摄影师专注于传统写实风格的摄影,追求细腻的质感与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则热衷于抽象、超现实风格的创作,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奇幻的视觉世界;还有一部分摄影师将纪实摄影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问题。这种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使摄影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

(三)跨媒介与融合创作

数字时代摄影创作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跨媒介的融合创作。摄影师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摄影,而是将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或者媒体技术进行碰撞。摄影与视频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动态影像与静态图像相互交织的作品;摄影与数字绘画、动画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奇幻视觉效果的作品;摄影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这种跨媒介的融合创作,打破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拓展了摄影艺术的表现空间与叙事能力,为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四、数字时代摄影创作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一)技术依赖与创作本质的偏离

虽然数字技术为摄影创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容易造成摄影师对技术的过度依赖。部分摄影师过于追求图像处理技巧,会忽略摄影创作的本质——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情感的表达与对思想的传递。就像有的作品虽然在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色,但缺少内在的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反而沦为技术的展示品。因此,摄影师需要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更要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避免因技术依赖而偏离创作的本质。

(二)版权保护与侵权问题

数字时代摄影作品的传播与复制变得更加容易,版权保护面临严苛的挑战。网络上大量的摄影作品被未经授权地使用、转载、修改,侵犯了摄影师的合法权益。一些商业网站、社交媒体用户随意使用他人摄影作品用于广告、宣传或其他商业目的,但未给予摄影师相应的报酬或署名。这不仅损害了摄影师的经济利益,也打击了摄影创作的积极性。因此,更加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增强公众的版权意识,建立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保障摄影师的创作成果与合法权益。

(三)信息过载与作品价值评判

互联网上的摄影作品数量呈爆炸式增长,导致信息过载现象严重。在海量的摄影作品中,如何评判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优劣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难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一些低质量、缺乏创意的作品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干扰了观众对摄影艺术的正确认知。这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多元的摄影作品价值评判体系,包括专业评委的评价、学术研究的关注、观众口碑与市场反馈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引导摄影创作朝着健康、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摄影创作领域在技术革新强力引擎的驱动下,经历了意义深远且翻天覆地的深刻变革。拍摄设备领域持续推陈出新,为摄影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可能性。一系列技术变革的连锁反应,促使摄影师群体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往对客观世界单纯的再现式复刻,迈向富有深度与个性的主观表达新境界。在今后的发展中,摄影师需要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求平衡,坚守创作的本质与职业道德,社会也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推动摄影艺术在数字时代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20.

[2]数码摄影后期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特里·巴雷特.看照片看什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5]雷跃捷.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24年度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摄影基础》为例”(项目编号:2024HYXJJG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昕南(1992-),男,河南灵宝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从事影视艺术与传媒研究。

猜你喜欢

技术革新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制造技术革新
浅谈怎样进行技术革新—革新措施在气井生产中如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