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的检察人才保障

2024-12-06张平吴新

重庆行政 2024年5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作为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应当紧扣这一国家战略,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深层次、宽领域的区域检察协作,共同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的高水平样板,以检察队伍现代化奋力开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在对标对表中聚焦“双城记”

(一)强化政治统领,始终听党话

要切实通过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成渝检察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成渝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鲜明的政治底色。

(二)坚持高位推动,注重强示范

2022年7月,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在重庆成立成渝金融法院,并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统一履行对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监督职责。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调研该金融检察监督机构时强调稳妥推进跨区域检察改革,依法履行对成渝金融法院的检察监督职能,并对金融检察机构及编制作出指示。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同志把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明确亲自批示机构编制。高位推动是全力推进成渝金融检察监督起好步、开好局的坚强保障。

(三)从严管党治检,突出高质量

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督促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履行好“一岗双责”,层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链条。通过研究制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任务清单,形成部室“一把手”例会工作机制,压实部室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建设,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支部品牌,不断加深从严管党治检氛围。

二、在揽才储才中聚合“双极核”

(一)精准选苗育苗

按照“人岗匹配”原则,统筹打好遴选、选调、公招等组合拳,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中紧缺的检察人才引进力度,大范围从检察基层一线、高等院校、法律实务部门等招录具有坚强党性和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网络信息、数字技术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通过选派具有金融知识背景、注册会计师资格等优秀年轻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深度参与跨区域检察工作,多渠道充盈检察人才源头活水,不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盘活人才资源

坚持开放合作,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人才理念,积极探索跨区域人才战略合作,聚英才而用之。通过强化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成渝检察人才信息数据库,推动人才集群高地和西部检察人才中心建设。盘活现有成渝检察人才,打破行政壁垒,突破成渝地域、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限制,拓宽两地干部交流渠道,支持两地检察机关开展跨区域逐级遴选检察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广泛吸引外来法治人才,深化成渝检校合作,落实特邀检察官助理工作,共建共享社会各类资源力量,借助外力外智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做大检察队伍人才增量。

(三)优化人才环境

通过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既“容”得了错,又在“网开一面”的同时“纠”得了错,坚守住底线,切实维护好检察人员的合法权益。善于倾听检察人员的心声,常态开展谈心交心,分析思想动态,及时做好释惑疏导。通过绩效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拓宽优秀人才晋升渠道,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四)厚植红色基因

成渝两地红色资源丰沛,强化对检察人员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检察职责使命的教育引领,把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转化为对党忠诚、履职奉献、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应当成为成渝检察机关共同的使命。就重庆检察机关而言,应当充分利用“红色”优势,开展“红岩”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把红岩精神当作“精神图腾”和“精神高地”融入检察队伍现代化建设。只有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工作,牢固树立为民司法的信仰,把浩荡的英雄之气转化为不竭的奋进之力,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在素能素养中聚力“双融合”

(一)锤炼素能,擦亮强检“本色”

坚持素能强检、人才强检,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融为一体,建立符合司法规律、具有检察特色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发展规划,梯次推进检察队伍基础人才、骨干人才、领军人才系统培养。通过分层分类开展疑难复杂案件定期跨省域交流分析研判、旁听检委会案件研究、高检院指导性案例等学习培训,提升调查取证、法庭辩论、文书写作、释法说理等能力。通过共建培养模式,采取讲授共研式、案例解析式、模拟体验式等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强化交流提能、凝聚协同共识、夯实合作基础,不断提升检察队伍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实战练兵,铸就成长“亮色”

注重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项检察任务中磨砺青年才俊,通过压担子、任务磨,培养一批“四大检察”业务的人才矩阵。联合举办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组建、用好专业化办案团队。围绕加强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成渝金融跨省域集中检察监督重大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数字检察共享协作等重点领域的协作,积极推行“精、专、快”成长模式,增强参与性和实践性,发挥检察机关在成渝检察协作中的“桥头堡”作用。

(三)结对帮扶,打造拔尖“特色”

深入贯彻《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两地应当携手分条线建立检察专家人才库和拔尖人才导师库,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明确领军型人才建设具体任务清单,以现有标兵能手的优势和影响力,强化内部挖潜和外部引进,促进检察队伍整体素能提升。通过建立“导师、后备人才1+1”培训机制,互相邀请资深检察官担任教官,开展以“携手共成长、青蓝面对面”为主题的青蓝结对经验交流会,晾晒结对推进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形成“赛马比拼、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

(四)指标引领,提升质效“成色”

通过完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司法办案质效,统筹好“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比如,重庆检察机关充分发挥“4+2”检察协作机制“火车头”作用,会同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市检察院,围绕检察工作协同重点,强化考核引导,激发新的内生协同动力。通过积极探索长江生态检察、金融检察、社会治理创新等协同设置专门考核检察人员标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调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检察机关的积极性。

四、在协同协力上聚集“双订单”

(一)协同统筹业务交流

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检察工作需求,锚定成渝检察机关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各自特色优势,综合考虑需求和互派交流干部自身专长,确定交流岗位和人员。与四川检察机关加大互派骨干交流力度,选派优秀青年干部、业务骨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跨区域、跨层级交流、轮岗、挂职等学习锻炼,通过联合举办专题论坛、成立课题研讨小组等方式,搭建两地干部培养交流平台,实现两地检察队伍“双向奔赴”。

(二)协同推动办案质效

坚持依法协助、守正创新原则,聚焦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成渝金融检察监督等重点办案领域,加强人才资源协作互通、办案力量区域合作,共同推进办案工作的属地监督、集中监督,形成检察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助的检察协作新格局。2023年成渝检察官协作配合,主动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调保护,在重庆市永川区和四川泸县交界的大陆溪流域联合开展跨区域流域巡查活动,围绕证据移送、调查取证、生态环境修护等多方面开展协作,共建长江跨界流域公益保护联合体。

(三)协同打造品牌团队

通过围绕攻坚推进成渝金融跨省域检察监督重大改革,在西部法律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检察监督工作联系点,与重庆中央法务区、天府新区中央法务区协作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合力助推金融风险协同治理,打造堪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发展重任的高素质、正规化、专业化成渝区域检察特色团队。在一起房屋抵押贷款纠纷案中,重庆某检察院跨区域与成都某检察院共同开展裁判结果监督,针对贷款逾期房屋将被强制执行、一家老小面临流离失所的问题,综合贷款人家庭实际困难、正常收入来源、履约意愿等因素,推动双方多轮磋商促成继续履约并签订和解协议。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