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现状及展望

2024-12-06蓝锦斌李涛

重庆行政 2024年5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形象传播有系统性要求,党的形象传播研究已成为一个严谨的理论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问题,尤其是建党一百周年以来,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相关研究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现有文献数据,拟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内涵阐释、构筑逻辑、效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整理,以期得出既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局限,并对未来的研究路径进行展望。

一、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内涵阐释

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内涵维度是基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中国特色定义标准而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特征性阐释。特殊的政治地位使得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内涵较为丰富。以内涵阐释为角度,国内学界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主要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三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形象传播的关键一环。王石泉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其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象是知悉当代中国的密码和钥匙。[3]孙利军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形象构建与传播从外至内共筑中华民族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展现真实、客观、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形象。[4]

(二)“以人民为中心”维度

在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正动力。马克思鲜明地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政党形象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全人类谋求自由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形象内涵深入人心。粟超分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追求以人民民主为己任,一以贯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过程中亦凸显了其以人民为主体的意识。[5]胡嘉悦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便将人民性作为根本价值融入党的奋斗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新时期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亲民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与传播的最根本取向。[6]王智丽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规定了其领导广大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形象。在百年形象传播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就是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核心。[7]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为在世界历史潮流中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支持,必须明确与构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科学内涵和宏观框架。张开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基础上升为讲好全人类的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交流过程中传递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应然要求。[8]曹珍从领袖形象为党代言的角度出发,认为党的领袖在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国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行稳致远。[9]程赞强调,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同时,也是作为一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10]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构筑逻辑

构筑逻辑一定程度上是从思辨角度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是研究创新的重要逻辑起点。学界以思辨为基础,运用传播学相关研究方法,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探赜到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构筑的主轴脉络。

(一)理论逻辑把稳研究前提

厘清任何研究领域的整体性框架都以知悉相关的理论为前提。学界主要从政治学和传播学学科的视角构建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理论基础。李彦冰认为,政治维度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与传播过程中最为独特的维度,包括政治理念问题、政治话语问题和国际政治语境问题。其中政治理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样态理论。[11]欧庭宇从话语传播的视角提出,可以从传播学中的话语权、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载体等方面入手增强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影响力。其中以释放宣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媒介活力为主要手段。[12]

(二)历史逻辑筑牢史实之基

任何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均非横空出世,而是具体的、历史的,都有着一定的历史事实支撑,要系统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构筑逻辑,其历史逻辑不可或缺。李彪详尽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百年演变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阶段,为当下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条分缕析出有益历史经验从而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13]王智丽将党百年形象传播历史划分为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四个阶段,总结归纳了四个阶段各自不同的形象传播经验和共性所在,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求大同。[14]秦在东提炼了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历史经验,包括掌握舆论传播的话语权管理权引导权;注重符号化分众化精准化传播;增强语言传播的亲民性、时代性、及时性等来为社会主义新长征党的形象传播提供有力历史支撑。[15]

(三)实践逻辑反映运行脉络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理论和历史的构筑逻辑均客观地具体地映现在中国共产党传播形象的现实实践中。对实践逻辑的把握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运行脉络的关键。刘小燕提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对于党的自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形象传播是时代给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命题,而形象传播的核心指向在于国际受众的认同。[16]刘翔宇分析了党的国际形象传播面临的遭受国际社会质疑的现实背景与挑战,提出强调共同价值,打造传播格局等相应的实践策略[17]。李洋认为,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实践背景,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工作的重点在于讲好辩证唯物主义如何指导党的实践,回答基本问题:谁来传播、传播什么、传播给谁,以及如何衡量和评价传播实践效果等。[18]罗留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和党的形象理论体系均根植于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伟大实践与成就构筑了党的形象传播的实践逻辑。[19]

三、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效用价值

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不仅意味着军事、经济硬实力的崛起,也要争取话语体系等软实力的全面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严谨的理论命题。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根植于中国大地,同时又面向世界,具有相应的效用价值。当前,学界主要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维度进行阐释。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是一对在过程上交相辉映、目标上高度统一、结果上有机融合的辩证关系,把握党的形象传播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理解党的形象传播尤为重要。

(一)补充完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研究利于扩充党的史实基础,扩展党的形象传播研究历史视野。“在从不同维度深度挖掘党的形象传播相关史料的过程中,亦是对党形象传播史发展的历史动力、历史条件、历史环境的认识补充与完善”。[20]李彪提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国际社会对其形象传播工作大抵经历初印象、印象形成、妖魔化和向好四个阶段。从新时代向好的态势来看,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工作整体获得了国际社会较多的赞誉与认可,对自身来说亦完善了党的百年传播历史。[13]

(二)构建党和国家的话语理论体系

近年来在国际舞台谋求与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的现实需求,使得构建国家和党的话语理论体系日益凸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运用新的符号体系实施战略传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形象在国际舆论中的不真实、不客观、不全面,利于提高中国和党的话语说服力和构建相应话语理论体系”[21]。蒋永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工作对构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外交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关注。重视形象传播与对应的理论完善,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2]林梓栋提出,当下党的形象传播工作准确把握住了对外传播中党的形象定位并建构起了有效的国际形象传播理论体系,对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国家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23]。

(三)澄清国际社会的部分误读

澄清国际社会的部分误读具有相应的现实意义,即中国共产党形象在国际传播互动互鉴中产生的现实价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是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步骤,也有利于纠正与澄清在国际上被西方污名化后的形象误读,最终使国际舆论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10]胡亮认为,当下部分西方国家刻意渲染中国共产党“威权主义”形象,而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传播工作则成为发展中国家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秘诀所在,形象传播工作打破了意识形态壁垒,澄清了国际社会的部分误读。[24]

(四)赢得国际上的认可与支持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和中国的领导核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赞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13名代表、50多名党员发展成如今拥有九千多万名党员的大国执政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重视形象传播和善于形象传播,从而不断赢得国内国际的认可与支持。”[25]李涛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积极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形象传播,争取国际上的理解与支持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为当下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历史镜鉴。[26]

(五)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是当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借助诸如二十国集团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一方面促进形象传播提升了外交主动性;另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行稳致远。”[27]李景平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工作抓住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民生生态的良好发展状况进行宣传,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的低迷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形象传播工作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辐射力。[28]

四、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现有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研究的高潮发轫于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且有关注热度持续高涨的趋势,逐渐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囿于对党的形象传播的足够关注与重视始于党的十八大,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亦是未来展望的方向所在。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是建构出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范式。学界在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相关的研究范式。整体范式以内涵阐释为起点,论述其包含的具体维度,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思辨路径探赜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构筑逻辑,并对其蕴含的理论和现实两方面价值效用展开论述。在此研究范式下,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呈现出了系统性、规范性特征,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学理基础。

二是取得一定研究共识与多学科交叉赋予多维度思考。如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内涵阐释,现有文献普遍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其科学内涵;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构筑逻辑,学界亦普遍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作为其主轴脉络。针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学界采纳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视角,赋予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研究较为广泛的学科视野。

(二)存在的研究局限

前文已然提及,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研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仍存在部分研究局限。

一是学科界限尚需突破。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虽已从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拓展。可以突破更多的学科界限,从而形成综合多学科研究态势。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法学、文化学等,融入相关学科理论研究。

二是研究范式有待完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但当前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范式并未过多涉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作为最根本的理论来源,缺乏将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放置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整体范式虽初步建立但对于实践路径、国际比较视野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三是研究理论体系亟须加强。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存在“政治”属性强于“学术”属性的倾向,学界多从“政治”概念理论出发,缺乏从学理层面宏观与微观系统而全面的归纳总结。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研究理论体系亟须加强,并注意避免政治概念与学术概念的混淆。

(三)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是延伸宽度,拓展研究视域。在已有学科基础上,融入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法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关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汲取政党形象传播的本源和理论依据,为如何坚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立场看待党的形象传播提供研究视域;从文化学视域看待,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过程亦是中华文明与外界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可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淀底蕴。

二是扩展厚度,完善研究范式。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引入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研究范式,同时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传统实践路径上拓展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资源拧成的新型政党形象传播路径研究。加强形象传播意义输出的国际比较视野,避免在研究范式上陷入一味的形象“自述”,忽略了国际上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他述”。

三是增强深度,构建研究理论体系。在对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作出一定政治解读的基础上,加大学理上的研究力度,在广度和深度上强化阐释形象传播研究理论体系,进行综合全面考察,防止其分散化。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传播史研究”(项目编号:20ADJ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人民日报社.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4-07-19(01).

[3]王石泉.新形势下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3,17(03).

[4]孙利军,高金萍.国际传播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兼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话语策略[J].当代传播,2021(06).

[5]粟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效能提升研究[J].重庆行政,2023,24(03).

[6]胡嘉悦,骆婷.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J].中国军转民,2023(08).

[7]王智丽.21世纪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2(12).

[8]张开,朱家辉.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的价值升维与方法重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03).

[9]曹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现实需要及优化策略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23(04).

[10]程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22(12).

[11]李彦冰.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政治维度[J].对外传播,2016(06).

[12]欧庭宇.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基于话语传播视角[J].领导科学,2021(20).

[13]李彪,邹美玉.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百年演变与优化策略[J].对外传播,2021(05).

[14]王智丽,张涛甫.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1).

[15]秦在东,张静.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形象传播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0(04).

[16]刘小燕,余跃洪.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认同机制解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03).

[17]刘翔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国际传播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06).

[18]李洋.浅析如何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工作[J].对外传播,2021(05).

[19]罗留洋.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J].党课参考,2022(13).

[20]李金玲.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6).

[21]高金萍.中国共产党全球形象的传播[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

[22]蒋永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现状与图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07).

[23]林梓栋,龙欢婷.增强我党国际形象传播力[J].军事记者,2017(11).

[24]胡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及传播策略探析[J].中国文化研究,2022(04).

[25]寇立研.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J].对外传播,2016(06).

[26]李涛,佟坤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传播的实践与效果[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5).

[27]林绪武.新时代主场外交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06).

[28]李景平,殷艺娜.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现实境遇、目标定向及策略选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04).

作 者:蓝锦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与文化浙江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永康市委党校助理讲师

李 涛,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与文化浙江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