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探析
2024-12-06张丽君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邓小平对党和国家的卓越贡献,认为其“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1]除了抓经济建设,邓小平也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党性教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思想。研究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生成背景、内涵要义和当代启示,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认知,有助于指导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工作实践,也将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深化党的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生成背景
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党性观的科学指导下,基于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性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改革开放前后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形成了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党性观的科学指导
党性关乎一个政党的阶级立场、价值取向甚至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经典党性观对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和党员要求进行了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了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立场,揭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列宁提出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党员应当“坚持哲学上的党性”“不可缺少的自我批评”“无限忠诚”“密切联系群众”。此外,还要“把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中捞好处而不愿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党员清洗出党。”[2]马克思主义经典党性观为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清晰的理论基调。
(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党的一大制定的党纲便对党员提出“忠实”的要求,之后不久又通过创办安源党校、北京党校,提高党员政治素养。1941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提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加强纪律教育”“参加组织生活”等增强党性的具体要求。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1941—1945年开展延安整风运动、1950年—1954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有效形成和保持了党的优良作风,提升了党员素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为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面对改革开放前后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邓小平更加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针对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大局的派性问题,邓小平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搞宗派主义”。[3]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内出现的精神懈怠、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现象,邓小平更加注重通过党性教育让党员保持清醒的政治意识和正确的政治觉悟。在解决党内存在的“派性突出”“以权谋私”“脱离群众”等问题的同时,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二、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
尽管邓小平较少直接谈及党性教育,但他对党性、党员教育、党员质量等相关问题提出过深刻的见解和论断。分析这些观点,不难梳理出其党性教育思想的内涵要义。
(一)党性教育的地位作用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4]邓小平认为,每个党员都应该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党的各级组织也要重视党性教育的作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使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可见,在邓小平看来,党性教育在思想引导、政治引领、宗旨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党性教育的目标要求
梳理邓小平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关于党性教育的目标大致有两个:一是选拔干部。邓小平认为选拔干部既要看是否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还要看是否讲党性,不搞派性。二是服务人民群众。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5]党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不断增强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从强化理论学习、始终对党忠诚、严守纪律规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守共产主义道德等方面对党性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深刻论述。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无论是八大党章还是十二大党章,对党员义务规定的第一条都是理论学习。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邓小平还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6]当然,邓小平也重视“红专结合”,认为党员既要有政治觉悟,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否则所谓政治觉悟和先进性就是空谈。
二是始终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邓小平始终要求党员“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7]。在邓小平看来,这种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无论什么工作,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此外,邓小平认为对党忠诚还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8]
三是严守纪律规矩。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9]。遵守纪律的根本体现就是坚决维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纪律的落地落实。作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组织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维护党规党纪、营造清朗党风的责任,“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执行纪律,做到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10]
四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邓小平高度重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主张要在党内反复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他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11],党的优势“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在于如何“使党成为群众的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想问题做决策要面对党和国家的现实、面对群众的实际需要,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通过在群众中作经常细致的工作,使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的主张。
五是坚守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认为道德是人格的基础,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体现。而共产主义道德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等,具有强大的激励和凝聚作用。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当然,邓小平也尊重个人正当利益,但当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主张前者要服从后者。
(四)党性教育的路径方法
党员的党性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党性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通过用好党内政治生活平台、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加强制度建设等路径方法开展党性教育。
一是用好党内政治生活平台。党内政治生活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邓小平主张“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既反对上级组织和领导“对于发扬下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注意不足”,“习惯于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又反对在党内搞自由主义,无视党中央权威,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他主张“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认为“党员有义务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且努力加以克服和纠正。”[12]
二是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党校的主业主课之一就是抓党性教育。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指出,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1962年,在接见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同志时他再次指出,党校学习带有经常的性质,学习时间应当长一点。20世纪70年代,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党校开始恢复和新建,不断发挥党性教育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要求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主张通过进党校培养人才,认为通过党校学习,干部“对自己的认识,对工作的态度,都会面目一新”。[13]
三是重视整党整风。整党整风是最直接的党性教育。1943年,邓小平领导北方局整风运动,目的是用无产阶级的马列主义的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的非马列主义的思想。1950年,全党开展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邓小平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并要求广大党员通过整风运动克服蜕化、腐朽思想。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邓小平就整党问题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党要用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整党。此后,邓小平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风作风问题,认为整党整风就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重要手段。
四是提供制度遵循。邓小平认为,加强党的领导还应当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性、根绝派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党性教育的制度蓝本。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对干部教育提出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要求并作出安排部署。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干部必须接受党的培训,接受党的考察和考核。这些成果为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制度遵循。
三、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1956年,面对党员数量的骤增,党内出现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现象,邓小平明确指出,要十分注意加强党的组织工作和对党员的教育工作。时隔68年,邓小平的这一论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经从1956年的1073万增加到9918万,[14]我们党仍然面临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对邓小平党性教育思想的守正创新,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性教育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纵观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倡导和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主张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和创造、反对照抄照搬;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判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崇尚实干,认为只有多干实事才能取信于民。这些理论与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新时代的党性教育,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夯实党性教育的理论基础,把握党性教育的正确方向。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性教育实效
党性教育方式的适用性,关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邓小平在党性教育上坚持解放思想,反对以党龄作为判断党员的标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新入党的同志要严格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义务观;对老党员则分作两种情况,针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凡能教育改造的都应加强党的教育与组织生活,使他逐渐合乎条件;针对在党性上已不能称之为党员的,要做适当清洗。此外,邓小平认为高级干部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导者,事关我国的建设问题,党性教育必须从高级干部这个关键抓起。对于这些方式方法,我们既要总结好继承好,又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机构建设不断发挥党性教育主渠道作用
邓小平高度重视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除了亲自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外,还非常重视党校的网络结构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提出在若干年内把全部党员干部轮流培训一次的想法,并推动建立高、中、初三级党校教育网络体系,制定相应的轮训制度。此外,他还对党校的学制、学风、教学内容、教学方针提出了具体要求。时至今日,以党校为代表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仍然承担着立根固本、补钙壮骨的重要任务。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也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和定位,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为准绳,始终把党性淬炼放在培训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四)重视完善制度不断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无法解决。在邓小平的主持、推动下,完成了八大党章和十二大党章的修订工作,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抓紧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党性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象、形式、内容和方法等内容,开创了依靠制度开展党性教育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性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完善党性教育制度体系势在必行。通过持续深化党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师资体系、阵地体系、评估体系建设,让党性教育目标更明确、内容更丰富、过程更规范,最终达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效果。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BDJ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4-08-2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7.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1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3.
[1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4-07-01.
作 者:中共四川省绵阳市委党校党史与党建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