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庙堂碑》:温润如玉 静穆冲和

2024-12-06王海轩

共产党员·下 2024年12期

《孔子庙堂碑》书法是虞世南楷书代表作,是他69岁时所书。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封号永兴县公,人称“虞永兴”,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一生历经南朝的陈、隋和唐3个朝代,隋大业时为秘书郎,唐初为弘文馆学士,官至秘书监。虞世南能文辞、擅书法,书法师承王羲之七代孙智永,书风含蓄雅正、圆融遒丽、外柔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他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辞和书翰五绝著称,被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为“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孔子庙堂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静穆之象,既有唐人楷书之法度,又不失个人风貌意趣,是一件初唐时期的碑版楷书佳作,也是唐楷的典范作品之一。

《孔子庙堂碑》原碑立于大唐贞观年间,共35行,每行64字。碑文记载了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刻于唐武德年间。据清杨宾《大瓢偶笔》记载:“庙堂碑刻于贞观间,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烬。”宋黄庭坚诗评此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刻拓本之珍贵,其在北宋时已不多见。

《孔子庙堂碑》原碑石已毁,传世拓本多为重刻、翻刻版,现存刻石两块:《西庙堂》《东庙堂》。《西庙堂》为宋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也称“陕本”,流传较多。此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中断为三截。《东庙堂》为元刻,在山东成武县。前者笔画厚重,后者笔画清瘦,风格有所不同。

《孔子庙堂碑》书法完美地融入了典雅的“二王”书风,充分体现了圆厚温润、冲和典雅的艺术风格。虞世南在用笔上极其简约清健。露锋起笔、回锋收笔看似简单,仔细观察其线条却如清水芙蓉不事雕饰,运笔从容舒缓,不激不厉,精神内守、骨力精健,俊朗遒劲。尤其是一些主笔画,如长撇、长捺,清爽而劲健;横折处用转笔法,线条厚实,外柔内刚。结体则中正平和。

与虞世南并称“初唐四大家”的另外三人,不是以“曲”求新,就是以“险峻”取胜,极尽欹侧之能事。虞世南的书法却是横平竖直,初看没有特点,细看则冲淡平和,筋骨内敛。字内笔画之间搭接少、留白多,凸显空灵、通气,通过笔画的伸缩变形,调整笔画的疏密对比,造成留白。结实润泽的线条与留白产生一种对比关系,整体看起来空灵又潇洒。

《孔子庙堂碑》书法通篇行距较大,疏朗从容,淡雅静穆,舒卷自如,似闲庭信步,一派秀雅中和、庄重肃穆之气象,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庸之美。对于虞世南的书法,历代以来都评价极高。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道:“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