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麒:从走遍世界到火遍云端
2024-12-05本刊编辑部
十进长白山,七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造访和考察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是中国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拥有上百万粉丝的“火山爷爷”。他的名字叫刘嘉麒。
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充满艰辛的故事,刘嘉麒这一路是如何走过来的呢?
27年,以恒心托举梦想
1941年,刘嘉麒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边的一个乡村。他8岁入学,二年级时父亲不幸离世。家中失去了主要劳力,这让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他的母亲咬紧牙关,继续供他读书。肩负家人期望的刘嘉麒刻苦学习,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60年,刘嘉麒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学地质需要经常到野外,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有的同学经受不住考验,读到中途就退学了。刘嘉麒没有却步,他战胜了忍饥挨饿与跋山涉水叠加之苦,读完本科,又考取了本校研究生。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时,37岁的刘嘉麒在工作之余备考迎战。在众多考生中,刘嘉麒脱颖而出,成功迈进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大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原单位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继续深造,于198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学海路漫漫,上下求索之。刘嘉麒的学生生涯历经了27年零8个月。
60年,用脚步丈量地球
从戈壁到草原,从雪山到湖泊,从冰川到火山……60多年来,刘嘉麒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为查明中国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刘嘉麒走进大兴安岭、昆仑山、可可西里等人迹罕至之地,采集到了宝贵的样本。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他闯入北极,和同事们在冰川湖打下了中国学者的第一钻。为探索火山对人类的价值,他登上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埃塞俄比亚的埃尔塔阿勒火山,在现场进行考察和测量,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实地考察,刘嘉麒发现了许多未知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系统地测定了我国年轻火山岩的年龄,阐明了火山活动与地质构造和板块活动之间的关系。他带领中国火山研究走向了世界前沿,开拓了在火山岩中寻找油气藏的新领域,让点石成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刘嘉麒曾把“山川”比作课堂,可有谁知道实地考察过程中的风险重重。他必须要应付冰雹、冻雨等天气的突变,面对山洪、雪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躲避狼、熊等猛兽的攻击。此外,他还有过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在克里雅河被猛烈的洪水冲倒,在去南极的海上差点被巨浪吞没,在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遇上地震和火山喷发……尽管如此,他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
80岁,将科普搬进抖音
除了承担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刘嘉麒还积极投身科普工作。每年,他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做科普报告。他在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期间,曾与全国的科普作家一起创作了一系列科普作品。他撰写的《科普是一门学问》备受读者青睐,他主编的《美丽中国》大型画册成为国礼书,他组织创作的《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如一片科学沃土滋养了广大青少年。
为了引导更多人走近科学、爱上科学,已是耄耋之年的刘嘉麒不辞辛苦地走进互联网,在“云端”搭建起传播科学知识的“教室”。在课堂上,他寓教于乐,倾囊相授。把冰山扔进火山会怎样?火山浑身都是宝,人类的力量可以挖空火山吗?火山里“长出”的地下森林在哪里……视频中精彩动人的图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娓娓道来的讲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云学生”, 他刚一开播就火遍了全网。网友都说“火山爷爷”点燃了自己的科学梦,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
活到老、奉献到老,刘嘉麒用火一样的奋斗激情诠释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