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物态变化热门考点

2024-12-05黄继奎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凝华物态汽化

情境1:北京时间2024年6月29日19时5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是通信广播卫星,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26次飞行。

习题1:火箭刚开始点火时如图1所示,此刻火箭发射塔架下巨大水池上方形成的“白雾”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了防止大气与火箭表面产生的剧烈摩擦使火箭熔化,所以火箭必须用熔点 (填“高”或“低”)的材料制成,同时在火箭表面涂上易汽化的物质加强防护。

习题2:由于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其向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差高达200 ℃,我国采用热管温控技术,如图2是热管的传热工作原理,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 (填“吸热”或“放热”,下同),低温端液化 ,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lt;E:\2024-12月数据\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202410" 数据打不开\PB\CZ24-21-18.psdgt;[金属外壳][吸液芯][气腔][放热][吸热][热管传热原理图]

图1 图2

习题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 (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液化而形成的。

情境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包括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2024年国庆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是“寒露”,进入寒露后的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明显。

习题4: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 “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 “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 “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情境3: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习题5:以上情境中所涉及的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 “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 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 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情境4:由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制作的《2024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反响热烈。大会继续以诗词描绘中国精神,用诗意书写时代篇章,从古今对话的独特视角,展现社会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题6: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情境5:2024年6月6日,非遗青年“00后”小伙儿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用糖画祝福高考考生金榜题名。

习题7: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红、白糖加少许饴糖为原料,将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便制作完成,如图3所示。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 先熔化后凝固

B. 先熔化后凝华

C. 先液化后凝固

D. 先液化后凝华

答案:1. 汽化 液化 高 2. 吸热 放热 3. 压缩体积 4. B 5. C 6. C 7. A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凝华物态汽化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物态变化”知识延伸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汽化现象真不同 巧辨蒸发与沸腾
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凝固常见到
“物态变化”知识拓展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巩固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随堂练
辨析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