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潍坊”的不凡历程

2024-12-04吴昊

走向世界 2024年41期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广场上的浮雕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图/视觉中国The relief sculpture at Civilians Concentration Camp Site Square symbolizes the people’s yearning for peace.

2005年,时任潍坊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的李跃进与时任外事翻译中心主任的隋术德以及访问团成员远赴加拿大,将一份有2008个名字的名单带回中国,那是一份记录了当时被日军关押在潍县集中营西方侨民名字的点名册,也是一份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曾在潍县集中营关押、囚禁2008名西方侨民的历史铁证。

2015年,在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担任英语教学工作的崔书田花费整整6年的时间,翻译出版了当年潍县集中营出逃者英国人狄兰的回忆录《中国fncyEySsr419DD0xQfG3yw==逃亡记》,这段尘封70多年的历史正式以中文的形式向世界披露。

两段代表性事件因潍县集中营而交缠在一起,恰如时空交错般引人走入那段特殊的岁月,从沉痛悲壮又“破烂不堪”的潍县集中营到庄严肃穆又充满教育意义的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再到2021年2月3日,潍坊市成为中国继南京之后的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经过近20年的努力,潍坊市政府与人民“抽丝剥茧”,不断寻觅真相,终将这段被历史掩埋的往事一一挖掘。

3个多月“抢救式”挖掘

“我们是带着一份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做这件事,人们应该得知这段往事的真相。”对于已经退休的李跃进来说,他与隋术德曾远赴他国寻找潍县集中营幸存者及其后代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李跃进的记忆里,2005年之前的潍县集中营可谓是“破烂不堪”,经久未修加之风吹日晒,人们几乎已经无法从外表看出它之前的样子。当时恰逢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李跃进作为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主任“临危受命”,提议并抽调了隋术德等几名翻译骨干人员,在潍坊二中(现广文中学)成立临时办公室,一边建议政府拨款修葺集中营遗址,一边出国采访收集挖掘资料。

“我们去了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想要寻找当年从潍县集中营解救出来的西方侨民。”隋术德说,其实之前就有零星的几个外国人来中国寻找集中营的旧址,他通过互联网与这些西方侨民保持联系,而远赴多国,就是希望能通过他们还原当年在集中营里的经历。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李跃进与隋术德找寻、采访到了众多当年被关押在集中营内的西方侨民及其后裔,其中就包括时任美国新西泽州州议员的戴爱美女士。戴爱美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当年在潍县帮助过自己的人,对于潍县,她有着特殊感情。随后,李跃进与隋术德在“抽丝剥茧”的调查中,联系到了身在加拿大的芝罘校友会成员,并通过校友会会长的帮助,拿到了那份记录着2008个被关押西方侨民姓名的点名册。

“这份名单公之于众,让我们今后寻找、联系集中营西方侨民的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同时,这份名单也成为一份有力的证据,是证明日军曾在潍县集中营关押、囚禁2000多名西方侨民的铁证。”李跃进与隋术德都认为,这份名单是他们这次寻找真相之旅的巨大突破。

2005年8月1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上,近70名西方侨民与亲属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奔赴而来。上午9点30分,大家站在被潍坊市政府修葺、复原的集中营旧址前(潍坊二中办公楼和两座集中营小楼旧址广场),目睹60个降落伞伴随礼炮声从天而降,2008只和平鸽一起飞向自由的天空。“他们大多数人抱头痛哭,有人还跪在地板上亲吻地面,一边哭泣一边诉说自己当年就是被关押在这里,那个场面即便是在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很震撼。”李跃进和隋术德表示,当时自己也深受感动,更加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意义。

“这次的纪念活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那之后陆续有很多外国人来潍坊寻访集中营旧址,他们无一不表现出对潍坊人民的感谢以及对潍坊这片土地的感情。对于这些受难的西方侨民来说,这段记忆是痛苦的,战争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国家的灾难,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李跃进说,他们不断挖掘真相还原历史,不是为了让后人记住仇恨,而是希望能以此为戒,呼吁更多人能珍视和平。“我和老隋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幸存者与记忆正在逐渐消亡,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把这一切记录保存下来,可能这段历史就逐渐被淹没了。”

潍县集中营幸存者戴爱美在美国新泽西州接受采访。Ms. Mary Taylor Previte, a survivor of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was interviewed in New Jersey, USA.

战争和回忆固然充满痛苦,但遗忘和沉默反而更令人难以接受。“其实大部分西方侨民面对这段回忆的时候会感到很痛苦,那种每天活在恐惧与压力中,吃不饱、穿不暖,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日子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回想起来了。”隋术德说,在多年与西方侨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太多因为集中营而一生充满阴影、活在痛苦中的人,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西方侨民愿意说出自己的经历,也愿意再回到潍县集中营,与历史和解,也与过去那段不堪回首岁月中的自己和解。

“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李跃进说,只有全世界人民一起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才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与隋术德等人共同挖掘、寻找集中营历史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宝贵又幸运的。“希望所有看到这段历史的人能更加热爱和平,明白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6年译《中国逃亡记》

2009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英语教师崔书田因筹建校史馆而得以结识《广文校谱》作者韩同文,韩同文说自己家里有一本英国人狄兰写的《中国逃亡记》,里面用英文详细记录了狄兰在中国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内的往事。

作为一名潍县集中营历史的研究爱好者,韩同文一直想要读懂里面的内容,但找不到合适的人给翻译。韩同文希望委托同样对于这段历史有研究的崔书田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崔书田认为这是一份对于研究潍县集中营历史很好的材料,便应了下来。

但令崔书田没想到的是,翻译这本《中国逃亡记》,花费了他整整6年的时间。“由于回忆录出版于1949年,里面很多故事发生地的地名、人名拼法与现代英语有差异,又牵涉到许多抗战队伍和地方武装等历史细节,这无疑加大了翻译的难度。”为此,崔书田去过青岛、北京、天津、烟台、东营、哈尔滨等地,寻找跟当年事件相关的当事人及其后人,经过大量历史调研与探寻,终于赶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前将这本回忆录的中文版正式出版。

“2009年,当我开始调研当年的历史时,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与这段历史相关的人、物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鲜活的记忆正在离我们而去。”崔书田说,这给他的这份工作增加了一份紧迫感。历经多年的调研而掌握大量历史背景、故事细节后,到了动笔翻译的阶段,崔书田经常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连续三四天不出家门,可谓是废寝忘食。

“那时候,我委托女儿及她在英美等国家留学的同学从世界各地搜集、购买集中营西方侨民们的有关回忆录或者相关书籍,在研究了大量的同类回忆录材料之后,我更加确信《中国逃亡记》是其中最值得翻译的一本。”崔书田说,从倍感压力到责任感驱使,他渐渐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国人了解这段特殊的历史。

在狄兰的《中国逃亡记》中,清楚记载了在集中营近三年的时间里被关押西方侨民的生活,他们中间有人以各国的交换方式离开,也有人因为疾病、意外等缘由永远沉睡在了这里。“痛苦和战争成为这段历史的主色调,但这也显得和平尤为不易,无数先烈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换来的和平,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在翻译《中国逃亡记》的过程中,崔书田觉得自己通过狄兰的文字与那个时代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他跨越大江南北,不断寻找着当年事件的当事人,从掏粪工张兴泰到木匠刘腾云,从洗衣工杨瑞兰夫妇到广文中学老校长黄乐德父子,崔书田与他们的后人深度交流,逐渐以狄兰的视角拼凑出了一个个鲜活又勇敢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段感人事迹。

李跃进与隋术德以及访问团成员在加拿大多伦多采访芝罘校友会成员。Li Yuejin, Sui Shude, and members of the visiting delegation interviewed members of the Chefoo Alumni Association in Toronto.

“很多人早已经去世了,有的连后人都很难再找到,我们在找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幸运的是这本中文回忆录还是顺利出版了。”崔书田说,越靠近历史的真相,越觉得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很难想象几十年前潍坊这片土地还是战火纷飞、“人间炼狱”的惨状。“如今,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的影响一年比一年大,无论对于潍坊,对于中国,乃至对于世界来说,这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承载着人们对战争的仇恨与恐惧,但更重要的是,它正在向世界传达人们对文明与和平、开放与包容等珍贵价值和美好前景的永世期待之情。让更多人能因此而铭记历史,也让更多人因此而珍爱和平。”

当时间流逝,那些曾热爱自由与生命的灵魂逐渐被岁月掩埋。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努力与奋斗,才能将这些发生在潍坊的往事一一挖掘,只有看得清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悲痛,才能让人们更加理解和平的美好与珍贵。作为国际和平城市,潍坊的这一段往事不仅仅是一座城一群人的血泪史,更是关乎全世界与全人类的辛酸回忆。铭记它,走出它,并从它获取更多对和平的向往,才能让潍坊的未来更好,让“和平潍坊”之路走得更长久。

和平广场的纪念碑基座上,镌刻着潍县集中营关押人员名单,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苦难的历史。图/视觉中国The monument base at Peace Square is engraved with a list of detainees in the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They silently narrate that bitter history.

编辑/刁艳杰

Extraordinary History of “Peaceful Weifang”

In 2005, Li Yueji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s Office of the Weif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Sui Shude,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Center, went to Canada to bring back a list recording 2,008 Western nationals detained in the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In 2015, Cui Shutian, an English teacher at Weifa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Chinese Escapade, a memoir written by Laurance Tipton, a British escapee from the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This memoir has refocused world attention on a history that has been buried for over 70 years.

From the dilapidated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to the solemn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Site Museum, then to Weifang becoming China’s second international city of peace, the Weifa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have expended nearly 20 years of effort. They have continued to search for the truth, and finally brought this historic event to light.

In the process,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Li Yuejin and Sui Shude went to many countries to search for survivo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and finally obtained that precious list. Cui Shutian enabled more people to know about this history, and to feel the preciousness of peace by trans- lating Chinese Escapade.

The Weihsien Concentration Camp Site Museum now carries the people’s hatred and fear of war.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conveys the people’s expectation for civilization, peace, openness and inclusivity, and other precious values.

This past event of “Peaceful Weifang” is not only the tragic history of a city and a group of people, but also a bitter memory that matters to the entire world and all human beings. Only by remembering history, stepping out of history, and gaining more yearnings for peace from history can we bring Weifang a better future, and make the path to “Peaceful Weifang” go further.